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四、思维障碍
◇ 思维联想障碍 ◇ 思维逻辑障碍
◇ 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
是人脑对现实概括的、间接的
反映,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
形式。思维是用概念、判断(句)和
推理的形式并以语言为工具的。
1、联想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的增多和转变快 速。随景转移、联意联想。见躁狂。 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 难,思考问题感到困难,反应迟钝。见 抑郁。 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 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反应。
灵中。
思维鸣响:病人在思考问题时体 验到自己思想的同时变成声音, 这种言语声音来自于外界
听幻觉
典型案例 小王,男性,17岁,高中 学生。近2周来每天深夜都向着 窗外大喊大叫,怒骂“猪头”, 吵得邻居不得安宁,纷纷投诉 于其父母。问他为何,他说总 听到窗外楼下有人骂他是“笨 蛋”、“猪头”,所以他要以 牙还牙。
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
断、治疗与护理。
◇《内经》:癫、狂、痫
◇ 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
类》(ICD-10)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Ⅳ)
◇中国:《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Ⅲ)
(CCMD-Ⅲ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动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10、其它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二、知觉障碍
◆错觉: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整体属性 的错误感知(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杯弓
蛇影、草木皆兵,多见谵妄状态,精神分裂症。 ◆幻觉:指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 类感知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常与妄 想并存。多见精神分裂症。
异 度 空 间 -幻 觉
幻觉
幻听:是临床最常见的、且具有诊断意义的幻 觉。主要是语言性幻听。 幻视:内容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 体,有时比较模糊。 幻嗅: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的气味。 幻味: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 味道。 幻触:病人感到皮肤上有麻木感、虫爬感、电 击感等 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躯体某部位或内脏有异 常的感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
第一节
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
一、心理问题的概述与分类
(一)一般心理问题
近期情绪波动,时间短,能理智控制,有逻辑性, 人格完整。 (二)严重心理问题
长期持续心理冲突引起,初期情绪反应剧烈,内 容泛化,有人格缺陷。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早期。
二、精神障碍的概述与分类
(一)轻型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焦虑、抑郁、恐惧、疑病、神经衰弱 等,与心理社会有关,自知力完好。 (二)重型的精神障碍
思维松弛(散漫):指每句话都通顺, 结构完态,可理解,但段与段之间缺乏 内在联系,因此其主题和用意不容易理 解,交谈困难。 思维破裂:每个句子的语法正确,能理 解其意,但句与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 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词与词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句子或词的杂乱堆积,支离破碎。
联想障碍
病理性赘述:以思维过程的主题转换 中带有粘滞性,停留与某些细节问题 上而找不到主要环节。 思维中断:脑子一片空白。
CCMD-Ⅲ中国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定义 ◇症状标准 ◇严重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
★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 症状学
精神症状的特点
特点:
1、症状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
不相符.
2、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受意识控制。
3、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地社会功能损害。
注意点:
◇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哪些精 神症状。 ◇观察症状出现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 和严重程度。 ◇分析各症状间的相互关系。 ◇重视各症状间的鉴别。 ◇了解可能的诱因、原因及影响因素。
经症。
2、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见抑郁木僵。 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 反的异常感觉,多见癔症。 4、感觉缺失:对外界刺激完全不能感知,多见癔症。
5、内感性不适: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感
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等
觉。(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多见神经症,
矛盾思维:两种对立的,相反的思想同时固执 地存在于脑中,互相抗衡而相持不下。
3、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
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 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也不
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 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按发生的背景分类
原发性妄想:是一种直接的,突然发生 的,找不到任何心理过程上的原因的妄 想。 继发性妄想:指继发于其它心理过程障 碍的妄想。
二、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应激因素
定义: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难以应
付而造成心理压力。如: 地震、灾难等。
社会因素
包括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移民等。
个性因素
定义:指个体在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 作用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内向、强迫性格等。
性格与精神障碍 1.分裂性格 内向、不合群、思维奇特、待人冷 谈,早起精神分裂。 2.偏执性格 固执、倔强、多疑、喜欢嫉妒和责备 他人,多见男青年,偏执型精神病。 3.循环性格 有时情绪高涨热情主动,有时低落悲 观冷漠,两种性格交替出现,易发情感性精神障 碍。 4.癔症性格 感情不稳定,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 心,一旦遇到精神创伤极易发病,多见中青年女 性。 5.抑郁性格 抑郁、悲观、缺少乐趣、消极,易发 抑郁症。
心理过程一般分为:
-知(感知觉、注意、思维、智能) -情(情感)
-意(意志、行为)
精神症状的讨论也是按照以上三个过 程进行阐述。
一、认知障碍
◆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
◆注意障碍
◆智能障碍 ◆自知力障碍
◆记忆障碍
◆定向力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增高,见神
幻觉与错觉的区别:
客观事物
错觉 存在
正常人
可出现
幻觉
不存在
不出现
幻
听
命令性幻听:命令病人做某事, 病人往往无法违抗而执行。 评论性幻听:几个人评论病人。 议论性幻听:几个人意见不一致 的议论病人 思维化声:病人在思考问题时体 验到自己思想的同时变成声音, 且这种言语声音来自于脑内或心
思维奔逸
典型案例 江女士,35岁,工人。一进入诊室就喜形于色 地向护士自我介绍说:“我是江某某”。护士问: “看你样子好像很高兴”。患者马上挥动着手臂说: “我当然很高兴,因为我的脑子非常好使,并有使不 完的劲儿,为了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我送你们一首诗: 白衣战士为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人,救人治病是楷 模,各个都是好医生”。接着用歌曲的形式唱出上述 内容。
典型案例 大学生郭某,半年来常去图书馆看书,发现一女 同学也在看书,认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主动写信表 示自己的爱慕之心,但遭到拒绝,并将信退回。患者 认为对方是在考验他,故又多次写信给这位女同学, 但对方均未理睬,患者认为对方已默认。一天这位女 生穿了一件红色外套,患者认为对方向自己表露一颗 赤诚的心。同学告诉患者,“对方已有男朋友,她根 本不喜欢你”,但患者坚信这事不是真的,认为默默 相爱是独特的方式,周围人是不理解的。
被害妄想 典型案例 张先生,3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失 常,表现夜间不眠,疑人议论,说邻居、单 位领导正在议论他,讲他的坏话,在收集他 的材料,自己多年的女友也与那些人串通一 气要谋害他和他的家人。在家关门闭户,不 许家人外出,说有人窃听、监视,要家人小 声说话,生活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
钟情妄想
知 情 意异常,自知力丧失,无求治愿望。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诊断
一、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 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焦虑症、阿尔兹海 默病等具有明显的家族性。 (二)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 养不良、毒物等:躯体感染、颅内感染、内脏 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结缔组织和血液 系统等疾病。 (三)性别和年龄
5、注意障碍
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的 精神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性与 指向性。
被动注意与主动注意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 ,过分关注某一
听幻觉 Auditory Hallucinatio n
三 感 知 综 合 障 碍
空间知觉障碍:病人对外界客观事物 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变化。视 物变形症、视物错位症、失真感。 时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时间的快慢 发生了改变。似曾相识、旧事如新、 时间错位症。 运动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对外界物体 运动或静止的状态到发生了变化。 自我体型感知综合障碍:病人感到自 己的体型发生了变化,头大腿长。
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
内因和外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共
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两者的作 用并非平分秋色,在不同的精神疾 病中,不同的致病因素起的作用大 小不同。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 分类学
目的 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 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 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
2、思维逻辑障碍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将一个具体概念
与抽象概念混淆,但二者间有某种联 系。
语词新作:病人自创符号、图形、文
字并赋予特殊意义,不经病人解释旁 人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