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闻传播与民事违法
使用权 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 愿使用自己的肖像的权利和许可 或禁止他人使用自己肖像的权利, 有通过使用自己肖像获得财产收 益的权利。
据《重庆晨报》报道 2006年10月14日下午 9名重庆美女委托一家专业拍卖公司拍卖自己 的肖像使用权。她们年龄大多在20岁上下, 既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娱乐行业的新人,还有 职业模特。 唯一成功的是04号参拍美女杨柳的普通品牌 形象代理一项,以3.9万元落槌成交。
著名艺术体操运动员钟玲与 男友拍摄的床上亲密写真
2)新闻报道使用
A、公共利益需要
在公共利益面前,个人的肖像权 应有合理的退缩。
B、肖像人默示同意
报道公共场合的事件,当事人没 有相反表示,应该推定肖像人默 示同意
C、肖像的淡化
(四)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一)新闻传播与名誉权
名誉权 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 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 的权利。包括保护自己的社会良好 评价或改善、改变不好评价的权利 和维护名誉权不受侵害的权利。
1、侵害名誉权的对象
1)自然人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 而出生并生存的人。凡具有一国国 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我 国民法上的自然人,不仅包括中国 公民,也包括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由于主办方 没能满足总 统套房这一 要求,因此 张靓颖便在 自己入住的 房间内无度 地呼叫‘客 服服务’
杨三姐青楼为妓
2)侮辱
侮辱的含义 采用口头的、书 面的、暴力的方式贬损他人的整 个人格和人格尊严,使他人蒙受 耻辱的行为。
案例: “麦当劳”在成都 某电视台播出一则新广告,因 其中含有消费者向商家下跪 “求折扣”的镜头,引起了许 多成都市民的质疑甚至反感。
2005年5月18日发表于中青报的《一个退休 高官的生意经》这篇文章用了报纸的整整一 个版面。文章在最后得出结论:“至此,董 事长高文华的巨额财产,都在没有任何授权 的前提下,被王亚忱占有和支配。”王在诉 状中列举了近30处“严重失实”的文章内容, 同时指出了侮辱其人格的文章内容。
诉状认为,原告是革命老干部,有很 高的社会评价,但被告却指名道姓地 对其肆意诽谤,极力为一个曾被判处 过有期徒刑的商人鸣不平,用虚假的 事实把原告丑化为一个靠自己及儿女 的权势强取豪夺、将他人投资一个多 亿的商贸城据为己有的贪官恶霸,严 重地侵犯了其名誉权,并给其造成极 大精神损害。
侵入公共场合的私人领域;
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 骚扰。
4、侵害隐私权的排除
此举可能侵犯 了刘德华的相 关隐私权。
1)公共利益
隐私因公共利益而退缩,隐私权 的保护范围也因公共利益而或大 或小。
A、在公 共利益面 前,个人 隐私保护 范围相应 退缩 美国到底还有没有隐私权可 言? 2亿人电话遭窃听。
• 2004年4月10日国民党发动群众 抗议选举不公,李登辉事后说有 人抗议完后就去打麻将。宋楚瑜 认为侵害名誉权,提起诉讼。台 北地方法院判决李登辉赔偿新台 币1000万元,九家报纸登报道歉。 2006年8月台湾高等法院判决赔 偿200万赔偿,三家报纸登报道 歉。2007年4月19日最高法院判 决维持原判。
第八章 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 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礼记· 儒行》
公民、法人 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 尊严受法律 保护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 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 像。
目 录
(一)新闻传播与名誉权
(二)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三)新闻传播与肖像权
案例一 披露亲子鉴定
成都的红灯区
重庆永川政府网站发布体检裸 照引各方争议(2006年6月)
这是去年11月1日,永川2000 名青年在进行体检。
(三)新 闻传播与 肖像权
1、肖像和肖像权
1)肖像 P208
可辨认性 从肖像辨认出是某特 定的自然人 局部的不能辨认的 就不是肖像。
案例一 局部照片
3)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 格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 动的社会组织。
4)死者
2006年12月26日上 午,李连杰因出演 电影《霍元甲》并 担任制片人,而被 霍家后人诉称丑化 霍元甲一案,法院 认为电影《霍元甲》 并未侵权。
2、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1)诽谤:故意捏造、散布虚假 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新闻的真实谁来证明
一是新闻媒介、作者来证实 二是原告来证实
但,无法证实是真是假的新闻 就会出现悖论。 有法院用绕开矛盾的方法来解 决。P174
2)公正评论 P174
又称“诚实评论” 构成公正评论条件有四:
一是评论事项社会与公共利益有关
二是有可靠的事实来源
三是立场应当公正 四是没有恶意
案例
见P175(新闻评论)
特征 :
(一)陈述虚假事实
方式:用语言文字 图像
如此学雷锋
(二)虚假事项涉及特定人的 社会评价 1)涉及具体的人或社会组织的 评价
2)涉及的是一种社会评价 是对特定人的社会生活或社会 活动的评价。 是公开的散布
是贬损性的评价
案例: 王亚忱及其儿 女王晓军、王 晓云将《中国 青年报》起诉 到法院, 要求他们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损 失共220万元。记者今天获悉,北京市东 城区人民法院在8月4日受理了这起诉讼。
社会评价应当客观,但社会评价 也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P163-164 因时而异 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金泰熙
7日,韩国警方对 在网上散布的关 于金泰熙結婚墮 胎谣言一案,搜 察结果已经水落 石出,被告的11 名网民已被拘留。
(三)严重失实、基本内容失实。 失实程度的判断:性质发生变化
导致社会评价明显贬低。P165
今年8月,自由撰稿 人邹当荣在自己博 客上,发表了《李 湘老公偷情被跟踪》 一文。文章称:李厚 霖于2006年8月3日 晚在北京朝外钻石 钱柜KTV与女演员米 艾幽会,并遭记者 偷拍,婚外情由此 曝光。该文迅速被 各大网站转载。
李厚霖、李湘夫妇大为恼火。李 厚霖一纸诉状,将邹当荣告上了 法庭。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做出判决: 邹当荣侵犯李厚霖名誉权侵权事 实成立,向李厚霖赔礼道歉。
因性丑闻事件状告张纪中等3导演张钰败诉
C、影响公共生活 影响损害公 共生活、社会公德的行为,隐私 范围缩小 如 随处小便
2)当事人同意 隐私因当事人自己 披露或同意他人披露而免责 P206
案例一 《毛毛打官司》
案例二 “采访变性术当事人”披 露真实姓名
3)使之不可辨认 披露隐私,但 做了一些技术处理,使公众无法 辨认当事人 P207
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文 和2006年6月2日与美 国政府和5大新闻机构 就隐私权诉讼案达成 和解,将获得164.5万 美元“和解费”。 《纽约时报》、《华 盛顿邮报》、《洛杉 矶时报》、美国广播 公司和美联社等5家 媒体赔偿了75万美 元
2)侵入私生活领域 侵入住宅;
P200-202
窃听电话和偷拆 偷看他人信件;
特征:辱骂、丑化。
演员--肖琼
2006年12月16日《画家村》剧组 导演杨义巢状告女演员肖琼名誉 权案有了一审结果。东城法院一 审判决要求肖琼对杨义巢赔礼道 歉并赔偿1万元精神抚慰金。
济南女大学生王静自建“反包二奶”网 站,揭露父亲王志华“包养”李翠莲一 事有了最新进展。2月5日,定陶县法院 作出的一审判决送达当事人手中。法院 认定王静构成侮辱罪,判处管制两年。
“我上抢天,下抢地,中间抢空气,有 什么不能抢的。你这样说不是侮辱我 的职业道德吗?”
春晚小品 《装修》 不是给你 吹,…… 涉嫌侮辱保 安
3、侵害名誉权的排除
1)真实 P171-174
真实是排除名誉侵权的最 有效的抗辩理由
真实就是新闻报道与其他文章的内 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真实是整体的真实 在法律上说,真实是被证实的实情。
P176(文学评论)P177(科技评论)
公正评论要做到的两个区分: 一是要把意见和事实区分开来
案例 一P178 游本昌“漫天要价”
案例二P179 韩少功抄袭、剽窃 案例三P180好汉歌剽窃民歌
二是把词语过于激烈同辱骂丑 化区别开来 案例一 批评国贸“恬不知耻”
案例一 P180 称方是民为“假 洋鬼子” 案例二 P181批评宣科“挂羊 头卖狗肉”
B、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因参 与公共活动程度高,引起公众 的关注,隐私范围相应缩小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钰曾 主动将其持有黄健中隐私 录音的事件披露出去,在 并无相应证据的情况下发 表大量个人言论,应当预 见到此后所引发的多种影 响。她在通过此种方式将 自己置于公众人物角色的 同时,其就应当容忍乃至 接受当事人及大众基于一 般的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对此“事件”进行正面的 或相对负面的评价。
3)特许权
绝对特许权 为了公众利益和保 护个人合法权益,可以作诽谤性 的陈述而不需承担法律责任。
议员在议会的发言
新闻报道的有限特许权 : 官方文书、行为的报道,对 公共组织及其会议的报道
原则有三:
一是公正、准确;
二是所报道事项与公益有关; 三是不具有恶意。
案例一 P182 报道宋某非法使用 鸦片被拘留 案例二 P183 《四川经济日报》 过早报道恩威药品检验不合格
重庆第 一美女 赵晓丹
重庆商报10月12日讯 首届“三美”评选的冠 军(左二)赵晓丹、亚军(左一)姜燕等选 手即将进行肖像权拍卖 记者 张路桥 摄
2、新闻媒介对肖像的使用
1)广告使用 广告中使用他人肖像应当事先取 得他人同意
张柏芝起诉广西某 美容保健用品有限公 司肖像侵权一案,经 两次开庭审理,昨天 上午,由无锡市中级 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 决,张柏芝胜诉,获 赔100万元人民币。
2)法人
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 是指拥有独立支配的财产,能 够以自 己和名义独立地参加民 事活动.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 和承担义务的社 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