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自然事实
行为
事件
状态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表示行为 非表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
.
练习一
▪ 1.下列事实中哪些可以成为民事法律事实?( ) A.公民A死亡 B.甲乙两企业合并成丙企业 C.因暴雨B家池塘的鱼进入C家的池塘 D.甲请朋友乙吃饭
▪ 2.下列属于事件的是( )。 A.立遗嘱 B.违反合同 C.自杀身亡 D.订立合同
▪ 3.下列现象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有( )。 A.甲将乙打伤 B.乙将其雨伞丢入水中 C.丙创作一件陶瓷 D.丁失踪3年
▪ 答案:1.ABC 2. C 3. ABC
.
二、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 民事主体以意思 表示,自主地设 立、变更和终止 民事权利义务关 系的合法行为。
(二)法律特征
雌性天竺鼠摆动屁股、喃喃细语勾引雄性
.
练习二
▪ 1.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甲购买彩电一台
▪ B.乙拾得金戒指一枚 C.丙赠与妻子项链一条
▪ D.丁创作长篇小说一部
▪ 答案:1.AC
.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共同行为; ▪ 2.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 3.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 4.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 ▪ 5.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 ; ▪ 6.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 ▪ 7.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等等。
▪ 又称单独虚伪表示,指行为人故意隐瞒 其真意,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 [案情介绍]王平与张其系朋友,1988年2月,张其 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平处借款5000元。张其结 婚后宴请一些好友。在宴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 玩笑讲:“都是哥们,这5000元还借什么,干脆给 张其算了。”王平也随口讲:“算就算了。”张其遂 笑着讲:"那我就不还了,算你送的。"
.
练习三
▪ 1.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立遗嘱 B.委托授权
▪ C.签约 D.追认无权代理
▪ 2.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的民事行 为有:( ) A.租赁合同 B.赠与合同 C.保管合同 D.仓储合同
▪ 答案:1.C 2. C
.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意思表示
▪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行为, 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本章主要内容 一、民事法律事实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法律意义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意思表示 五、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六、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七、无效民事行为 八、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九、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的定 义、特征; 2. 理解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作用; 3.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效力,无 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 种类及法律后果; 4.了解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
▪ 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即可成立的行为。
▪ 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 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有交物这个特点,又被 称为要物行为。
▪ 区分意义: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仅有意思表示, 行为还不算成立,只有当按照该意思表示完成标 的物交付时,行为才告成立,才能发生设定民事 权利义务的效果。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保 管、定金、质押等合同就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 为,此外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如未有约定的,应 认定其为诺成性行为。
▪ 时隔数月后,王平因事需用钱,向张其催还借款。 张其对王平讲:"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不 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平向张其解释,那 是他随口开玩笑。张其表示,他是当真的。王平多 次催要无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其归还借 款。
▪ (1)意思主义:偏重保护表意人内心的意 思,但会牺牲交易安全。 (2)表示主义:偏重保护外部的表示行为, 目的在保护交易相对人,但有时会对表意 人不公平。因此,立法上多偏重第三种─折 衷主义。 (3)折衷主义:A.以意思主义为原则,表 示主义为例外。B.以表示主义为原则,意 思主义为例外。
.
(1)真意保留
▪ 4.形式: ▪ (1)口头形式 ▪ (2)书面形式,包括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
式:A 公证形式;B 签证形式;C 审核登记形式; ▪ (3)默示形式 ▪ (4)沉默形式 ▪ 如《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2个月
内未公开表示放弃继承的,就视为其接受继承。
.
▪ 5.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 各国的立法体例有:
1.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 律效果为目的;
2.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 素;
3.以合法为前提。
.
意思表示
▪ 概念:所谓意思表示,就是把内心意思通 过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示出来。
▪ 构成:内心意思+外部表示 ▪ 示例:动物奇特示爱方式
▪ 蜗牛:向一个喜欢的异性发射 “爱的飞镖”, 也就是一种黏液
▪ 花亭鸟:筑个美巢吸引异性 ▪ 响尾蛇 :跳舞跳到死 ▪ 天竺鼠 :雄性天竺鼠用肢体语言来取悦对方 ,
.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 负担行为是使一个人相对人另一个人(或 几个人)承担的为或不为一定义务的法律 行为。典型的负担行为就是设立债务关系 的行为。
▪ 处分行为是直接作用于现存的权利,目的 是要移转、设定负担、变更、抛弃一项权 利的行为。如债权让与、设定限制物权、 抛弃所有物,免除债务等。 1.概念: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所欲实 现的私法效果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方式表 现于外部的行为。
▪ 2.特征:(1)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具有旨在 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图;
▪ (2)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一个 表示的过程;
▪ (3)意思表示依据是否符合生效要件,法 律赋予其不同效力。
.
▪ 3.构成要素:(1)目的意思;(2)效果意思; (3)表示行为。
.
一、民事法律事实
▪ 1.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根据民事法律的规 定,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 消灭的客观情况。
▪ 2.构成条件:(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客 观事实(非主观臆想);(2)必须是具有法 律意义的事实。
▪ 3.作用: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 消灭。
.
4.分类
民事法律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