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f区元素15.1 镧系锕系元素概述 (1)15.2 镧系收缩及后果 (3)15.3 镧系元素化合物 (5)15.1 镧系锕系元素概述15.1.1 名称、符号和电子层构性1.名称和符号周期表中有两个系列的内过渡元素,即第六周期的镧系和第七周期的锕系。
镧系包括从镧(原子序数57)到镥(原子序数为71)的15种元素;锕系包括从锕(原子序数89)到铹(原子序数103)的15种元素。
2.电子层构型镧系、锕系电子层构型比较复杂,第三层4f、5f轨道上。
表15-1 镧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从表15-1可知,除镧原子外,其余镧系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层结构中都有f电子。
镧虽然没有f电子,但它与其余镧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十分相似。
镧系元素最外两个电子层对4f轨道有较强的屏蔽作用,尽管4f能级中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受4f电子数的影响很小,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问题】为什么La最外层电子构型不是4f16s2,而是4f05d16s2; Gd最外层电子构型不是4f86s2,而是4f75d16s2?根据洪特规则,电子处于半满、全空时较为稳定。
15.1.2 电子层结构与氧化态表15-2 锕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3.氧化态镧系元素前三级电离势之和是比较低的,比某些过渡元素要低。
如:而且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介质中,值的比较小,因此镧系金属在水溶液中容易形成+3价离子。
+3是镧系元素特征氧化态。
镧系中有些元素还存在除+3价以外的稳定氧化态。
Ce、Pr、Tb、Dy常呈现+4氧化态,而Sm、Eu、Tm、Yb则呈现+2价氧化态。
(为什么?)这是因为它们的离子电子结构保持或接近半充满或饱满状态。
15.2 镧系收缩及后果1.镧系收缩现象镧系元素的原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缩小,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图:15-1(a)Ln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b)离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2.镧系收缩的特点:原子半径收缩的较为缓慢,相邻原子半径之差仅为1pm左右,但从La-Lu经历14个元素,原子半径收缩积累14pm之多。
离子半径收缩要比原子半径明显的多。
【问题1】为什么出现镧系收缩?电子填入f轨道,f轨道疏松,造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增大,导致原子(或离子)半径收缩。
【问题2】为什么在原子半径总的收缩趋势中,铕与镱原子半径比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得多?这是电子层构型的影响:Eu、Yb分别有半充满的和全充满的,这种结构比起4f电子层未充满的其他状态对原子核有较大的屏蔽作用。
【问题3】为什么原子半径收缩小,而离子半径却收缩的十分明显?在原子中,随核电荷的增加相应的电子填入倒数第三层的4f轨道(倒数第一层为6s,第二层为5s,5p轨道),它比6s和5s,5p轨道对核电荷有较大的屏蔽作用,因此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受核的引力只是缓慢地增加,从而导致原子半径呈缓慢缩小的趋势。
而离子比金属原子少一电子层,镧系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6s电子以后,4f轨道则处于第二层(倒数第一层为5s,5p轨道),这种状态的4f轨道比原子中的4f轨道(倒数第三层)对核电荷的屏蔽作用小,从而使得离子半径的收缩效果比原子半径明显。
【问题4】在离子半径减小曲线中,为什么在离子处出现微小的不连续?因为的电子层构型为,这种半充满的电子结构屏蔽效应略有增加,有效核电荷略有减小,所以离子的离子半径减小程度较小。
这种效应叫做钆断效应。
3.镧系收缩的后果(1)离子半径为88pm,落在(88.1pm)附近,因而自然界中,Y常同镧系共生,成为稀土元素成员。
(2)镧系后面元素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分别和同族上面一个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相为接近。
上述三对元素半径十分接近,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常伴生在一起,难以分离。
15.3 镧系元素化合物1.镧系三价化合物(1)离子的颜色一些镧系金属三价离子具有很漂亮的不同颜色。
如果阴离子为无色,在结晶盐和水溶液中都保持的特征颜色。
从表15-3可见,若以离子为中心,从到的颜色变化规律又在从到的过程中重演。
这就是离子颜色的周期性变化。
表15-3 离子的颜色(2)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将镧系的氢氧化物、草酸盐、硝酸盐、加热分解,即可得到相应的氧化物。
在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得到沉淀,碱性比强,但是比碱土金属弱。
表15-4 开始沉淀的PH值和溶度积离子PH的 Ksp【问题1】为什么从La-Lu ,氢氧化物碱性减小?与具有一定酸性。
15.3.2 镧系三价难溶盐(3)难溶盐 a.草酸盐自测:请用多重平衡原则推出该反应度平衡常数?由于草酸盐溶解度较小,所以草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也难溶,这样镧系离子可以草酸盐的形式同其它许多金属离子分开。
草酸盐沉淀的性质决定于生成时的条件。
在硝酸溶液中,若主要离子是、则得到复盐(y=1或3)。
在中性溶液中,用草酸铵作沉淀剂,则轻镧系得到正草酸盐,重镧系的得到混合物。
用洗复盐可得到正草酸盐。
灼烧草酸盐时,经过脱水,生成碱式碳酸盐,最后生成氧化物。
一般说,将草酸盐分解为氧化物,须在1073K加热30-40分钟。
b.碳酸盐镧系元素碳酸盐的溶度积和溶解度均比相应草酸盐小,和易溶碱金属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反应,得到。
受热分解为碱式盐,最终产物为氧化物:【问题】镧系碳酸盐分解与碱土金属碳酸盐分解有何相同与不同?相同点:最终产物相同,均生成氧化物。
不同点:碱土金属碳酸盐分解时不形成碱式盐。
镧系的其它难溶盐还有磷酸盐、铬酸盐和氟化物。
15.3.3 镧系元素易溶盐(4)易溶盐a.氯化物:氯化物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结晶出水合物。
在水溶液中,La-Nd常结晶出七水合氯化物,而Nd-Lu(包括Y)常结晶出六水合氯化物。
【问题1】无水氯化物可以从直接加热水合物得到吗?不可以,因为加热时生成氯氧化物LnOCl ,因此在脱水时必须抑制水解。
【问题2】如何抑制水解反应?首先是降低脱水温度。
因为水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解反应越易进行。
在一定的真空度中,于减压的条件下进行脱水,不仅能降低脱水温度,而且能及时将水蒸汽抽出。
这样,一方面能抑制水解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加快脱水过程点进行。
其次是使用某些物质作为脱水剂,抑制水解反应的进行。
常用的脱水剂有两种,一种是氯化氢气流(为什么?)即在脱水过程中掺入HCl,可得到较好结果。
另一种是在水合混合氯化稀土中掺入固体,然后加热进行脱水,也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为什么?)。
因为在加热时,很容易分解为HCl气体和,其中的HCl气体即起上述HCl气流一样的作用。
无水氯化物也通过可加热和得到无水氯化物均为高熔点固体,易潮解,易溶于水,溶于醇,从熔融状态的电导率说明它们为离子性。
b.硝酸盐易溶于水,也能溶于有机溶剂,如醇、酮、醚中。
和可溶性硝酸盐也能形成复盐。
c.硫酸盐将或溶于可生成硫酸盐。
镧系硫酸盐和硫酸铝相似,易溶于水及含结晶水,一般x=8,其中的x=9,无水硫酸盐可从水合物脱水制得。
镧系元素的硫酸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它们能生成很多硫酸复盐,特别是钠盐,如。
利用此性质把镧系元素分离为铈组和钇组。
现把某些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情况列表如下:表15-5 某些盐类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 也有将Z=63-71作为重镧系的。
15.3.4 四价与二价化合物2.镧系四价化合物铈、镨、钕、铽、镝都可以形成四价化合物,但只有四价铈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
每步方程式常见的+4价铈盐有硫酸铈和硝酸铈。
这些盐能溶于水,还能形成复盐,如和,复盐比相应的简单盐稳定。
经研究证明,硝酸复盐是一个配位化合物,它的分子式应当是2(NH4)2[Ce(NO3)6],在Ce(NO3)6-2中,离子起双基配位体的作用,配位氧原子在铈原子周围呈正二十面体的排布。
硝酸复盐是一种分析基准物。
可以利用四价铈的性质将铈与其他镧系元素分离3.镧系二价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还原为+2价离子。
镧系金属的+2价离子同碱土金属的+2价离子, 特别是在某些性质上较为相似,例如和的溶解度都很小,而且是类质同晶,其中离子最为稳定。
Zn可以将还原成,而不能还原、,故可以利用此性质将铕与其它稀土分离。
请根据上面所述,设计一个从镧系离子中分离铕的方法:15.3.5 镧系离子化合物4.镧系离子配合物(1)配位能力及键型镧系元素在配合物化学方面与Ca、Ba相似,而与d过渡元素差别较大。
镧系元素的离子,除水合离子外,它们的配合物为数不多,只有与强螯合剂形成的螯合物比较稳定。
【问题】为什么镧系元素配位能力较差?a.离子的基态,4f轨道与正常价电子轨道5d6s6p相比居于内层,因此4f电子被有效的屏蔽起来,成为一种希有气体型结构的离子,所以f电子在通常情况下不参与成键,只有更高能量的轨道可以形成共价键。
但是配位场稳定化能相当小,约。
b.离子比较大,而且又是希有气体型结构的离子,这方面与Ca、Ba相似。
因此金属与配位体之间的作用靠静电吸引,具有相当的离子性质,而与配位体的共价作用减弱。
d过渡元素则不同,具有很强的形成配合物的倾向。
c.水是强的配位体。
在水介质中加入任何配位体与大量水竞争离子的配位位置,通常是困难的。
这样只有很强的配位体,特别是螯合剂才能与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2)配位数电荷高,半径又较大(106-85pm),比一些过渡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得多(例如:为64pm,为60pm),而且镧系元素离子外层空的原子轨道多(5d,6s和4f轨道),导致离子的配位数一般比较大,最高可达12,常显示出特殊的配位几何形状。
例如:在配合物中,Ln(Ⅲ)的配位数为10。
(3)配合物的类型稀土配合物主要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a.离子缔合物稀土离子与无机配体主要形成离子缔合物,稳定性不高,仅存在于溶液中。
各种无机配体与稀土配合,稳定顺序大致如下:b.不溶的加合物不溶的加合物,或称不溶的非螯合物类。
这类配合物中仅有安替比林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在水中稳定,其它如氨或胺类稳定性均弱。
用磷酸三丁脂(TBP)溶剂萃取稀土时,在有机相中生成中性配合物。
c.螯合物螯合物因形成环状结构,比其它类型配合物稳定。
分子型螯合物难溶于水,易容于有机溶剂。
这类螯合剂主要为-二酮类(如PMBP,TTA等)及8-羟基喹啉,在稀土萃取分离状,得到广泛应用。
离子同各种氨基酸多羧酸生成组成为1:1的螯合物。
同乙二胺四乙酸(EDTA)生成螯合物的反应广泛应用于镧系元素的分离和分析。
由于乙二胺四乙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实际上常用的是它的钠盐,化学式以表示,代表EDTA酸根。
同离子的螯合反应如下:生成的螯合物易溶于水,螯合离子的稳定性随溶液酸度的增大而减低,随离子碱度的减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15.4 稀土元素(RE)1.概念稀土元素是指:"稀土"是18世纪保留下来的名称,比较一致公认的稀土发现始于17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