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动物细胞与组织观察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动物细胞、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理解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2、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材料与用品】
1、材料:神经元细胞涂片、平滑肌切片、人血涂片、单层立方上皮切片、单层柱状上
皮切片。
2、器材:显微镜、擦镜纸。
3、试剂:二甲苯、香柏油。
【操作与观察】
1、人血凃片标本
先在低倍镜找到血细胞,再转高倍镜,最后换油镜观察,辨识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
①红细胞数量最多,小而圆,无细胞核,其申央部分着色较周围少。
②白细胞在低倍镜下慢慢移动标本,寻找白细胞。
白细胞数量比红细胞少,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一般染成兰紫色,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
发现白细胞后转高倍镜观察。
嗜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胞质淡红色,并充满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的嗜中性颗粒。
核紫色,通常分裂成2-5叶,每叶间有细丝相连。
如核呈杆状,则为中性粒细胞的幼稚型。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少,较中性粒细胞略大,胞质中充满桔红色的大小一致的粗大圆形嗜酸性颗粒。
核紫色,通常分为两叶。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少,在一般血涂片上不易找到。
细胞体积比上述两种白细胞稍小,胞质中分散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深紫蓝色嗜碱性颗粒。
核形状不定,圆形或分叶,也染成紫色,但染色略浅,一般都被颗粒遮盖,形状不清。
淋巴细胞数量较多,可见中、小型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一般略大于红细胞,核球形,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染成深蓝紫色。
胞质极少,只有一薄层,围在核的周围,染成淡蓝色。
中淋巴细胞比红细胞大,胞质较小淋巴细胞的稍多,着色较浅。
有的细胞质内可见少数细小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部,也染成深蓝紫色。
单核细胞数量少,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最大的细胞。
胞质淡灰蓝色,有的其中可见分散的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核多呈肾形或马蹄形,常在细胞的一侧,着色比淋巴细胞核浅。
③血小板
为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小体,其周围部分为浅蓝色,中央有细小的紫色颗粒,常聚集成群,分布于红细胞之间。
高倍镜下一般只能看到成堆的紫色颗粒,在油镜下才能看到颗粒周围的浅蓝色胞质部分。
2、平滑肌切片的观察:
低倍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呈长棱形,彼此交错排列。
细胞核呈棒状或椭圆形,常位于肌细胞中央。
3、神经元细胞涂片的观察:
神经元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但都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周围的突起(轴突和树突)长短不一,细胞核圆形,染色较深。
(1)轴突:形态细长,其表面光滑,粗细均匀,分支较少,行走一定距离后,才以直
角方向发出分支,每个神经元细胞只有一个轴突。
(2)树突:形态短粗,由主干发出很多分支,形如树枝,每个神经细胞有一个或多个树突。
4、单层立方上皮
低倍镜观察,可看到许多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甲状腺滤泡。
高倍镜观察,滤泡壁由一层立方体形上皮细胞构成,核圆形,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粉红色。
5、单层柱状上皮
低倍镜观察,可见粘膜面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突向管腔。
选择一较完整的纵切突起,可见其表面覆有一层柱状上皮。
高倍镜观察,可见上皮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蓝紫色,靠近细胞的基底部。
把虹彩光圈缩小,减少光量,可见细胞的游离面有一层较亮的粉红色膜状结构,即为纹状缘。
在柱状细胞之间散有杯状细胞,此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杯状细胞上端的细胞质内积有大量不着色的粘液,在切片上呈卵形空泡状结构,细胞尖端无纹状缘。
高倍镜观察,在纵切面上,平滑肌纤维呈长棱形,细胞核长椭圆形或杆状,深蓝色。
细胞质粉红色,均质。
在平滑肌横切面上,可看到许多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红色圆点,其中有中央染色成蓝紫色圆形的核,有的无核
【作业与思考】
根据观察,绘图并注明图中各部分名称:单层柱状上皮,神经元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