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岱简介

张岱简介

张岱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

明亡后隐居,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散文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

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

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

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

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张岱简介
张岱像
张岱(1597一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蝶庵居士、古剑老人、古剑蝶叟。

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明末文学家。

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

清兵南下,乃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

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

有《琅环文集》六卷、《陶庵梦忆》八卷、《西湖寻梦》五卷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

代表作《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

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

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

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

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

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

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

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

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

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

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黄丸盈数麓,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

”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

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铭曰:穷
石崇,斗金石。

盲卞和,献荆玉。

老廉颇,战涿鹿。

赝龙门,开史局。

馋东坡,饿孤竹。

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

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终曲。

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

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

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

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

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

”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

”遂定交。

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

“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

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美国过日铸。

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

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

余戏呼之兰雪。

”(《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磨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

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

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明时,绍兴已开出游少茶馆,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

”张岱对这家茶馆特别喜爱,并亲为其取馆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

还为其作《斗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风,瑞草雪芽,素称越绝,特以烹煮非法,向来葛灶生尘,更兼赏鉴无人,致使羽经积蠹。

迩者择有胜地,复举汤盟,水符递自玉泉,茗战争来兰雪,瓜子炒豆,何须瑞草桥边,桔柚查梨,
出自促山圃内,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

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

七碗吃不得了,庐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尘,用畅清谈,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


曾声名远播,一时名重虎跑、惠泉的绍兴名泉枣禊泉,一度掩没,已不为人知了,是张岱重又发现的。

他在《禊泉》一文中记述其经过:
甲寅夏,过斑竹阉,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

异之。

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

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

益异之。

试茶,茶香发。

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

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

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

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张岱的文集中记述甚多。

张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的会稽鲁云谷;有每与他嗓茶“辄道白门闵汶水”的周又新。

他那嗜好“米颠石,子奠竹,桑茶,东坡肉”的季弟山民和与他茗战“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岱还好玩赏茶具。

他弟弟山民获得一瓷壶,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壶铭:“沐日浴月也其色泽,哥窑汉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饮食。

”还有一只宣窑茶碗,张岱有铭曰:“秋月初,翠梧下。

出素瓷,传静夜。

”另有一把紫砂壶,未镌制作者印,张岱确认出于龚春之手,特作壶铭:“古来名画,多不落款。

此壶望而各为龚春也,使大彬骨认,敢也不敢?”
张岱称得上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位茶道专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