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S-Ⅳb洞身开挖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2、工程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隧道区属构造—侵蚀丘陵地貌区,穿越浑圆状山体,沟谷切割较深,多呈“U”型峡谷,自然坡角20~35°。
山脉总体呈东西向,山顶呈圆状,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水地表径流。
地表植被不甚发育,多以稀疏林木为主,进口地带有乡间简易公路到达,交通较为不便。
2.2、地质岩性w)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资料,本隧道地段围岩主要为元古代武当群(Pt2片岩和白垩—第三系(K-E)砾岩;两岩性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斜坡坡面和低洼冲沟内e1+d1)粉质粘土层。
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2.3、地震基本烈度隧道场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属0.05g区,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VI度区。
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关规定,该隧道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2.4、水文特征隧道区地表水系不发育,隧道区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地表水径流。
但在雨季会出现短暂地面渗流,流量较小,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残坡积碎石质粉质粘土层中的孔隙水。
分部零星、不稳定,水量亦随季节变化。
3、工程概述隧道为双洞单向2车道隧道,左洞起讫里程桩号Z1K49+639—Z1K50+801,全长1162m。
其中S-Ⅳb衬砌类型起讫桩号Z1K49+805~Z1K49+893,Z1K49+933~Z1K49+949,Z1K50+072~Z1K50+542,Z1K50+620~Z1K50+745,共699m。
右洞起讫里程桩号K49+637—K50+401,全长764m。
其中S-Ⅳb衬砌类型起讫桩号K49+850~K49+880,K49+920~K49+948,K50+071~K50+285,共272m。
4、S-IVb开挖工程量S-IVb开挖工程量数量表三、施工条件和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标准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净宽:10.25m隧道净高:5.0m设计速度:8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2.施工条件四、施工计划安排任家凹隧道S-Ⅳb 洞身开挖施工计划安排如下表:五、施工准备1、施工前,全线已完成导线点、水准点测量数据的复测,并在线路附近增设了导线点与水准基点。
2、施工拌合场地己在隧道出洞右侧建设完毕。
内配配备JS750强制拌和机二台,设备及相应的小型机具的安装调试均已完成。
3、施工用水取自自然沟渠,按照标准化要求设置蓄水池,采取高压变频供水。
4、施工用电:供电采用400/230V三相五线系统,动力设备采用三相380V。
隧道内照明成洞段和不作业段采用220V,一般作业地段用低压电源不大于36V。
5、施工用风:隧道掘进左、右洞口各建一座高压风站,两个供风站内各设3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负责洞内施工用风的供应。
6、施工通风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洞内作业环境满足要求,隧道内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
在掘进洞口安设轴流式通风机。
7、人员配备本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包括测量、质检、试验、材料相关人员。
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内容。
由技术总管主持开展技术工作,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分工。
8、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械已进场,技术状况良好。
9、施工配合比施工所需用水泥、碎石、砂、片石材料均已由监理抽样送试验室试验合格;施工用配合比已报批,可按配比施工。
10、材料准备六、机具设备及劳动组织本工法操作简单,单作业面施工机具配备见下表,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酌情调整。
单作业面施工机具配备施工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人员分配和调整应按不同工种配齐、配足,单作业面施工一般需要70人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
单作业面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七、洞身开挖施工方案本隧道S-IVb衬砌类型,开挖方法采用上下台阶法。
(一)、施工工艺1、工艺原理上下台阶法是以导坑开挖为基本模式,分上、下二个台阶三个开挖面,上、下二个台阶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隧道施工方法。
上下台阶施工采用二台阶同步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m~2m以内。
下台阶左右侧错开2米开挖,及时施工仰拱和填充。
台阶法开挖隧道围岩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出在各开挖面附近,尤其在各转角附近。
开挖线附近隧道围岩各主应力基本呈压应力状态;隧道拱顶和仰拱是围岩位移比较突出的部位;拱部开挖左(或右)半幅开挖是台阶法施工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着重加固的范围为:左右边脚墙45度范围为围岩应力松弛带。
针对以上围岩应力学特性,对于IV级围岩上台阶左右拱腰以上45度范围围岩松弛带,架立的钢架拱脚增加锁脚锚杆。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弱爆破”十八字方针。
2、工艺流程3、上下台阶法施工步骤先开挖上台阶,再进行下台阶开挖,微震光面爆破,装载机和自卸车出碴。
(1)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第1步,上部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开挖上部导坑。
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2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45°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2、3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3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连接筋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4步,隧底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4~6m。
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宜为4~6m。
(2)关键工序要求①先超前支护施工,然后上台阶开挖采用开挖台架人工风枪钻眼,微震光面爆破开挖,循环进尺1~2m。
②下台阶开挖后及时将钢架连接闭合,进行锚喷初期支护,灌注C25砼仰拱,C15仰拱填充施工。
(二、)钻爆设计方案1、光面爆破参数:A、不耦合系数。
合理的不耦合系数应使炮孔压力低于岩壁动抗压强度,而高于动抗拉强度,通常,不耦合系数采用1.5~2.5,选用1.7;B、光面炮眼间距E。
一般取炮眼直径的8~15倍。
在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岩石中,应取小值;在整体性好的岩石中,可取大值,选用60cm;C、最小抵抗线W。
光面层厚度或周边眼到邻近辅助眼间的距离,是光面眼起爆时的最小抵抗线,一般它应大于或等于光面炮眼间距,选用80cm。
炮眼布置图及爆破参数表(附后)光面爆破宜采用细药卷,起爆时注意以下事项:(1) 周边孔应该同时起爆才能保证光面爆破效果;(2) 起爆顺序为先掏槽孔,再辅助孔,辅助孔起爆后再起爆周边孔、底孔;(3) 周边孔的底孔应该装一个粗药卷,以克服岩体挟制作用;(4) 为了减少超挖和降低工程造价,开挖过程中,加强断面量测,并及时处理个别欠挖部位,修整开挖断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流程框图结束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2、隧道开挖参数设计2.1、施工方法及顺序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遵循新奥法施工原理,软弱地质洞身开挖应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加强施工临时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中如遇实际围岩级别与设计资料不符及时与监理、设计部门联系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开挖安全,顺利进行。
隧道中停车段,配电室等待隧道开挖成型后,再进行扩挖。
2.2、炮孔装药量(1)掏槽孔Q1=η•L •r式中:η——炮孔装药系数,取η=0.9L——孔深,LIII =3.2m、LIV=2.2m、LV=1.7mr——每米长度炸药量,r=0.78kg/m经计算QIII =2.24kg,取2.2kg QIV、V=1.54kg,取1.5kg QV=1.19kg,取1.1kg(2)辅助孔Q III =η•L •r=0.8*3.1*0.78=1.93kg 取QIII=1.9kgQ IV、V=η•L •r=0.8*2.1*0.78=1.31kg 取Q IV、V=1.3kgQ IV、V=η•L •r=0.7*1.6*0.78=0.87kg 取Q IV、V=0.9kg (3)光爆孔通常为辅助孔的1/3~1/4,取QIII =0.6,QIV、V=0.4kg ,QV=0.3kg装药结构图2.3、隧道开挖炮孔布置图IV级围岩段开挖炮孔布置图IV级围岩爆破参数表2.4、爆破网络隧道爆破网络设计采用孔内延时,在各隧道口段网络联接时应根据与被保护物的距离不同,按Qmax =R3(VKP/KK′)3/a工式计算结果,控制最大单响药量,使爆破震动不超过安全规程规定。
本次设计隧道爆破各进出口段30m内将按最大单响药量5.4kg控制,随着隧道掘进,爆破点距保护物距离增加,可按表1增加单响药量。
3、隧道开挖爆破安全距离验算3.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从现场环境看来,距离隧道爆破点最近的建筑物距离为22m。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R=(K/V)1/aQm式中R:爆破地震安全距离,m;Q:允许段炸药量,Kg;齐发爆破取总炸药量;微差爆破或秒差爆破取最大一段装药量;取5.4kg;V:地震安全速度,cm/s;取2.3cm/sm:药量指数,取1/3;K,a: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 K取200,a取1.8;代入计算:R=(K/V)1/aQm=20.97m根据公式反推,允许安全装药量计算公式:Q=R3(V/K)2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最大单响齐爆5.4kg是在规定允许范围内的,本工程隧道将按爆破地震安全距离22m和地震安全速度2.3cm/s的段最大炸药量控制。
4.1放样布眼利用洞外布置导线网及水准网测量出隧道开挖轮廓线,测量人员用红油漆准确绘出,根据开挖轮廓线定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