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经济学研究案例1

计量经济学研究案例1


0 . 7 1 1 . 7 8 3 . 2 3
5 . 1 3
2 . 5 4
假说2:
D T0.110.15RT0.14TP80
2.27 3.53
1.99
IF0.752.77RT0.06F80
0.82 3.19
0.85
假说3:
R20.35 R20.05
G O A 1 0 0 ..3 0 8 3 0 3 ..2 1 1 6 R T 0 .0 2 .2 0 8 7 G O S 1 1 .8 1 .3 2 2 G O A 0 0 .0 0 .8 0 7 2 L A N R 2 0 .7 3 G O S 1 8 1 ..8 4 2 4 1 9 2 ..1 6 7 9 R T 3 0 .9 .7 6 1 G O A 1 1 3 4 ..9 6 1 6 G O S 0 1 0 4 ..1 8 4 0 R A T U RR 2 0 .6 7
分别以1980-82年的农业总产值增长率(GOA)和家庭副业总产值 增 长 率 (GOS) 作 为 因 变 量 , 以 采 用 责 任 制 的 队 占 总 队 数 的 比 例 (RT) 、 1982 年 的 劳 均 可 耕 地 (LAN) 、 1982 年 城 乡 人 口 比 例 (RATUR)和1979-80年和农业和家庭副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解释 变量,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
计量经济学研究案例 (1)
应用假说-演绎模式的案例(一)
林毅夫 “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China’s agricultural reform: A theoretic and empirical stud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s, 1988.
分别估计1980-82年机耕面积比例变化方程(DT)和每亩化肥使用 量变化方程(IF),解释变量为采用责任制的队占总队数的比例(RT) 和基期各省的机耕面积比例(TP80)和每亩化肥使用量(F80)。
在机耕面积比例变化方程中,RT的符号预期为负; 在每亩化肥使用量变化方程中,RT的符号预期为正。
要增加社会主义经济效率,必须解除对劳动者激励的不必要约束。
生产队体制的失败不是由于它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是由于对农业 劳动监督的困难。家庭责任制得到快速推行是因为其从根本上解 决了监督问题。因此,要增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效率,重要的是要 有与生产过程特性相匹配的制度。
现代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逻辑可以用于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行 为。
因变量为各年采用责任制的队占总队数的比例(RT) 解释变有:
生产队的平均规模(N+)
监督费用与规模正相关;
每个省种植业总产值与畜牧业总产值的比值(RATCH+)
种植业监督成本高,畜牧业监督成本低;
生产队平均拥有的机械(MACH-)和耕畜(DRAFT+)
使用机械多的队难于打破生产队体制(负效应) ; 使用牲畜多的队易于打破生产队体制(正效应) 。
应用假说-演绎模式的案例(九)
结论: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劳动者并不比其它经济中的劳动者能力更低。 在生产队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单个劳动者都在他们所面对的约 束下做出了最优选择。
管理者选择一个较低的监督程度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达到较高 监督程度的费用太高;
劳动者选择偷懒不是因为他天生具有惰性,而只是由于不值得更辛苦 的劳动。
应用假说-演绎模式的案例(六)
假说检验(假说2 ):
根据该假说,从生产队体制转向家庭责任制对生产的效应来自于 努力供给的增加,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但由于劳动质量无 法观察,故不能直接检验该假说。鉴于中国劳动力迁移受到限制, 短期内一个地区的农业劳动力总数不会显著减少,当努力的有效 供给增加后,有效劳动的影子价格会下降,从而减少对劳动替代 要素(机械)的需求,但对土地替代要素的需求则增加,以缓解 有效劳动影子价格的下降。
在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方程中,RT的符号预期为正;
在家庭副业总产值增长率方程中,RT的符号不确定。
应用假说-演绎模式的案例(八)
假说1:
R T 0 . 9 9 0 . 7 1 N 0 . 1 0 R A T C H 0 . 4 7 M A C H 0 . 0 9 D R A F T R 2 0 . 6 2
由于RT是第一个方程的因变量,因而选用工具变量法估计 该方程。
应用假说-演绎模式的案例(七)
假说检验(假说3 ):
根据该假说,在转向家庭责任制后,劳动者倾向于将自己的努力 分配于农业生产,因而在生产队体制转变为家庭责任制较快的地 区,农业增长率预期较高。另一方面,家庭责任制的进展对于家 庭副业增长率的效应是不确定的,因为将劳动努力做有利于农业 的分配会对家庭副业产生负效应,但努力供给的增加和自由支配 权可能对家庭副业产生正效应。
工分制下的生产队模型
基本假定 有关激励结构和监督机制的理论推导
假说与检验
提出待检验假说 介绍所使用的数据 介绍检验过程和结果
结论 附录(数学解释)
应用假说-演绎模式的案例(五)
假说检验(假说1 ):
根据该假说,家庭责任制在一个地区的进展是这一变 迁在该地区的收益与成本的函数。
《我国农业家庭责任制改革的理论与经验 研究》一文收入作者的《论制度、技术与 中国农业发展》一书,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2年。
应用假说-演绎模式的案例(二)
论文结构:
前言
提出拟研究问题(农业家庭责任制的作用) 简要的概括研究现状
背景与回顾
介绍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讨论发展经验揭示出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