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集锦5一.解答题(共60小题)1.已知椭圆C1的方程为,双曲线C2的左、右焦点分别是C1的左、右顶点,而C2的左、右顶点分别是C1的左、右焦点.(1)求双曲线C2的方程;(2)若直线与双曲线C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O为原点),求k的范围.(3)试根据轨迹C2和直线l,设计一个与x轴上某点有关的三角形形状问题,并予以解答(本题将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思维层次评分).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x,y+2),=(x,y﹣2),且|=8.(1)求动点M(x,y)的轨迹C的方程;(2)过点(0,3)作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设,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定圆C:x2+(y﹣3)2=4,定直线m:x+3y+6=0,过A(﹣1,0)的一条动直线l与直线相交于N,与圆C相交于P,Q两点,M是PQ中点.(Ⅰ)当l与m垂直时,求证:l过圆心C;(Ⅱ)当时,求直线l的方程;(Ⅲ)设t=,试问t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如图),且OC=1,OA=a+1(a>1),点D在边OA上,满足OD=a.分别以OD、OC为长、短半轴的椭圆在矩形及其内部的部分为椭圆弧CD.直线l:y=﹣x+b与椭圆弧相切,与OA交于点E.(1)求证:b2﹣a2=1;(2)设直线l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方程;(3)在(2)的条件下,设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且与l和线段EA都相切,求面积最大的圆M的方程.5.过点F(0,1)作直线l与抛物线x2=4y相交于两点A、B,圆C:x2+(y+1)2=1(1)若抛物线在点B处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求直线l的方程;(2)过点A、B分别作圆C的切线BD、AE,试求|AB|2﹣|AE|2﹣|BD|2的取值范围.6.已知圆C:(x+4)2+y2=4,圆D的圆心D在y 轴上且与圆C外切,圆D与y 轴交于A、B 两点,定点P的坐标为(﹣3,0).(1)若点D(0,3),求∠APB的正切值;(2)当点D在y轴上运动时,求∠APB的最大值;(3)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Q,当圆D在y轴上运动时,∠AQB是定值?如果存在,求出Q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7.设椭圆=1(a>b>0)过点,且左焦点为(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当过点P(4,1)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两不同点A,B时,在线段AB上取点Q,满足•=•,证明: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8.设椭圆,({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右准线为l,M,N是l上的两个动点,(Ⅰ)若,求a,b的值;(Ⅱ)证明:当|MN|取最小值时,与共线.9.已知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曲线C1的内切圆半径为.记C2为以曲线C1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Ⅰ)求椭圆C2的标准方程;(Ⅱ)设AB是过椭圆C2中心的任意弦,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是l上异于椭圆中心的点.(1)若|MO|=λ|OA|(O为坐标原点),当点A在椭圆C2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2)若M是l与椭圆C2的交点,求△AMB的面积的最小值.10.已知双曲线.(1)求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2)已知点M的坐标为(0,1).设P是双曲线C上的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记.求λ的取值范围;(3)已知点D,E,M的坐标分别为(﹣2,﹣1),(2,﹣1),(0,1),P为双曲线C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记l为经过原点与点P的直线,s为△DEM截直线l所得线段的长.试将s表示为直线l的斜率k的函数.11.已知椭圆C1的中心和抛物线C2的顶点都在坐标原点O,C1和C2有公共焦点F,点F在x 轴正半轴上,且C1的长轴长、短轴长及点F到C1右准线的距离成等比数列.(Ⅰ)当C2的准线与C1右准线间的距离为15时,求C1及C2的方程;(Ⅱ)设过点F且斜率为1的直线l交C1于P,Q两点,交C2于M,N两点.当|MN|=8时,求|PQ|的值.1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1:=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F2也是抛物线C2:y2=4x的焦点,点M为C1与C2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MF2|=.(Ⅰ)求C1的方程;(Ⅱ)平面上的点N满足,直线l∥MN,且与C1交于A,B两点,若,求直线l的方程.13.如图,椭圆C:(a>b>0)的一个焦点为F(1,0),且过点(2,0).(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AB为垂直于x轴的动弦,直线l:x=4与x轴交于点N,直线AF与BN交于点M.(ⅰ)求证:点M恒在椭圆C上;(ⅱ)求△AMN面积的最大值.14.如图,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Ⅱ)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值有|OA|2+|OB|2<|AB|2,求a的取值范围.15.设P为椭圆上的一个点,过点P作椭圆的切线与⊙O:x2+y2=12相交于M,N两点,⊙O在M,N两点处的切线相交于点Q.(1)若点P坐标为,求直线MN的方程.(2)若P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Q的轨迹方程.16.已知正三角形OAB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y2=2x上,其中O为坐标原点,设圆C是OAB 的内接圆(点C为圆心)(Ⅰ)求圆C的方程;(Ⅱ)设圆M的方程为(x﹣4﹣7cosθ)2+(y﹣7sinθ)2=1,过圆M上任意一点P分别作圆C 的两条切线PE,PF,切点为E,F,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7.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2,0),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6=0点T(﹣1,1)在AD边所在直线上.(Ⅰ)求AD边所在直线的方程;(Ⅱ)求矩形ABCD外接圆的方程;(Ⅲ)若动圆P过点N(﹣2,0),且与矩形ABCD的外接圆外切,求动圆P的圆心的轨迹方程.18.如图,中心在原点O的椭圆的右焦点为F(3,0),右准线l的方程为:x=12.(1)求椭圆的方程;(2)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P1,P2,P3,使∠P1FP2=∠P2FP3=∠P3FP1,证明:++为定值,并求此定值.19.已知椭圆C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若直线l:y=kx+m(k≠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M、N不是左、右顶点),且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椭圆的右顶点A.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20.已知半椭圆与半椭圆组成的曲线称为“果圆”,其中a2=b2+c2,a>0,b>c>0.如图,设点F0,F1,F2是相应椭圆的焦点,A1,A2和B1,B2是“果圆”与x,y轴的交点,(1)若三角形F0F1F2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求“果圆”的方程;(2)若|A1A|>|B1B|,求的取值范围;(3)一条直线与果圆交于两点,两点的连线段称为果圆的弦.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斜率为k的直线交果圆于两点,得到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落在某个椭圆上?若存在,求出所有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定点C(0,p)作直线与抛物线x2=2py(p>0)相交于A、B两点.(Ⅰ)若点N是点C关于坐标原点O的对称点,求△ANB面积的最小值;(Ⅱ)是否存在垂直于y轴的直线l,使得l被以AC为直径的圆截得弦长恒为定值?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APB=2θ,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d1d2sin2θ=λ.(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2)过点B作直线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其中点O 为坐标原点.23.已知椭圆C:(a>b>0)的离心率为,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求△AOB面积的最大值.24.已知点D在定线段MN上,且|MN|=3,|DN|=1,一个动圆C过点D且与MN相切,分别过M、N作圆C的另两条切线交于点P.(Ⅰ)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点P的轨迹方程;(Ⅱ)过点M作直线l与所求轨迹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若(+λ)•(﹣λ)=0,且λ∈[2﹣,2+],求直线l与直线MN夹角θ的取值范围.25.在等差数列{a n}中,a4S4=﹣14,S5﹣a5=﹣14,其中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之和,曲线C n 的方程是+=1,直线l的方程是y=x+3.(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判断C n与l的位置关系;(3)当直线l与曲线C n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n,B n时,令M n=(|a n|+4)|A n B n|,求M n的最小值.(4)对于直线l和直线外的一点P,用“l上的点与点P距离的最小值”定义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与原有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是等价的.若曲线C n与直线l不相交,试以类似的方式给出一条曲线C n与直线l间“距离”的定义,并依照给出的定义,在C n中自行选定一个椭圆,求出该椭圆与直线l的“距离”.26.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C上的一点,且,坐标原点O到直线AF1的距离为.(I)求椭圆C的方程;(II)设Q是椭圆C上的一点,过Q的直线l交x轴于点P(﹣1,0),交y轴于点M,若,求直线l的方程.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三点A(﹣1,0),B(1,0),C(﹣1,),以A、B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C.(I)求椭圆的方程;(II)设点D(0,1),是否存在不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M、N,使若存在,求出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III)若对于y轴上的点P(0,n)(n≠0),存在不平行于x轴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M、N,使,试求n的取值范围.28.如图,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A、B两点坐标为(x1,y1),(x2,y2),y1>0,y2<0,P是此抛物线的准线上的一点,O是坐标原点.(Ⅰ)求证:y1y2=﹣p2;(Ⅱ)直线PA、PF、PB的方向向量为(1,a)、(1,b)、(1,c),求证:实数a、b、c成等差数列;(Ⅲ)若.29.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轴上方的点,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1)求抛物线方程;(2)过焦点F作倾斜角为45°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求 A B的中点C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30.已知点A(x1,y1),B(x2,y2)(x1x2≠0)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个动点,O是坐标原点,向量,满足,设圆C的方程为x2+y2﹣(x1+x2)x﹣(y1+y2)y=0.(1)证明线段AB是圆C的直径;(2)当圆C的圆心到直线x﹣2y=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时,求p的值.31.双曲线C与椭圆有相同的焦点,直线为C的一条渐近线.(1)求双曲线C的方程;(2)过点P(0,4)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交x轴于Q点(Q点与C的顶点不重合),当,且时,求Q点的坐标.32.已知椭圆C1:,抛物线C2:(y﹣m)2=2px(p>0),且C1、C2的公共弦AB过椭圆C1的右焦点.(Ⅰ)当AB⊥x轴时,求m、p的值,并判断抛物线C2的焦点是否在直线AB上;(Ⅱ)是否存在m、p的值,使抛物线C2的焦点恰在直线AB上?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m、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3.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此椭圆上,且PF1⊥F1F2,|PF1|=,|PF2|=.(1)求椭圆的方程;(2)若直线l过圆x2+y2+4x﹣2y=0的圆心M且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34.已知一列椭圆.n=1,2….若椭圆C n上有一点P n,使P n到右准线l n的距离d n是{p n F n}与{P n G n}的等差中项,其中F n、G n分别是C n的左、右焦点.(I)试证:(n≥1);(II)取,并用S n表示△P n F n G n的面积,试证:S1<S2且S n>S n+1(n≥3).35.如图,以椭圆的中心O为圆心,分别以a和b为半径作大圆和小圆.过椭圆右焦点F(c,0)(c>b)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大圆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连接OA交小圆于点B.设直线BF是小圆的切线.(1)求证c2=ab,并求直线BF与y轴的交点M的坐标;(2)设直线BF交椭圆于P、Q两点,求证•=b2.36.如图,椭圆Q:(a>b>0)的右焦点F(c,0),过点F的一动直线m绕点F转动,并且交椭圆于A、B两点,P是线段AB的中点.(1)求点P的轨迹H的方程.(2)在Q的方程中,令a2=1+cosq+sinq,b2=sinq(0<q≤),确定q的值,使原点距椭圆的右准线l最远,此时,设l与x轴交点为D,当直线m绕点F转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ABD的面积最大?37.如图,椭圆=1(a>b>0)与过点A(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且椭圆的离心率e=.(Ⅰ)求椭圆方程;(Ⅱ)设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为线段AF2的中点,求证:∠ATM=∠AF1T.3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椭圆,它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右顶点为D(2,0),设点.(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P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程;(3)过原点O的直线交椭圆于点B,C,求△ABC面积的最大值.39.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短轴长为,左焦点为F(﹣c,0)(c>0),相应的准线l与x 轴交于点A,且点F分的比为3,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PF⊥QF,求直线PQ的方程;(Ⅲ)设(λ>1),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求证:.40.若F1F2为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P在双曲线左支上,M在右准线上,且满足=,=(1)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2)若此双曲线过点N(2,),求双曲线方程;(3)设(2)中双曲线的虚轴端点为B1,B2(B1在y轴正半轴上),求B2作直线AB与双曲线交于A B两点,求⊥时,直线AB的方程.41.已知直线l1:ax﹣by+k=0;l2:kx﹣y﹣1=0,其中a是常数,a≠0.(1)求直线l1和l2交点的轨迹,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若是二次曲线,试求出焦点坐标和离心率.(2)当a>0,y≥1时,轨迹上的点P(x,y)到点A(0,b)距离的最小值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42.P,Q,M,N四点都在椭圆上,F为椭圆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与共线,与共线,且.求四边形PMQN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43.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长轴A1A2的长为4,左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M,|MA1|:|A1F1|=2:1.(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点P在直线l上运动,求∠F1PF2的最大值、44.设A、B是椭圆3x2+y2=λ上的两点,点N(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Ⅰ)确定λ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λ,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45.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c,0)、F2(c,0),Q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2a.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2Q上,并且满足•=0,||≠0.(Ⅰ)设x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a+x;(Ⅱ)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Ⅲ)试问:在点T的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使△F1MF2的面积S=b2.若存在,求∠F1MF2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6.已知方向向量为v=(1,)的直线l过点(0,﹣2)和椭圆C:+=1(a>b>0)的焦点,且椭圆C的中心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是否存在过点E(﹣2,0)的直线m交椭圆C于点M、N,满足•=.cot∠MON≠0(O为原点).若存在,求直线m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7.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直线l:y=ex+a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λ.(Ⅰ)证明:λ=1﹣e2;(Ⅱ)若λ=,△MF1F2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的方程;(Ⅲ)确定λ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48.如图,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轴上方的点.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A作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OB的中点为M(O为坐标原点).(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Ⅱ)过M作MN⊥FA,垂足为N,求点N的坐标;(Ⅲ)以M为圆心,4为半径作圆M,点P(m,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试讨论直线AP 与圆M的位置关系.49.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1)求双曲线的方程;(2)设直线y=kx+1与双曲线C的左支交于A、B两点,求k的取值范围;(3)若另一条直线l经过点P(﹣2,0)及线段AB的中点,求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b0的取值范围.50.双曲线=1(a>1,b>0)的焦点距为2c,直线l过点(a,0)和(0,b),且点(1,0)到直线l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51.设直线ℓ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ℓ又与双曲线x2﹣y2=1相交于C、D两点,C、D三等分线段AB.求直线ℓ的方程.52.如图,过抛物线x2=4y的对称轴上任一点P(0,m)(m>0)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I)设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λ,证明:(Ⅱ)设直线AB的方程是x﹣2y+12=0,过A,B两点的圆C与抛物线在点A处有共同的切线,求圆C的方程.53.(理科)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一条经过点(3,﹣)且方向向量为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交x轴于M点,又.(1)求直线l方程;(2)求椭圆C长轴长取值的范围.54.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l:x=﹣1相切,点C在l上.(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M的方程;(Ⅱ)设过点P,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曲线M相交于A,B两点.(i)问:△ABC能否为正三角形?若能,求点C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ii)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求这种点C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55.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后得曲线C1.(1)写出曲线C1的方程;(2)证明曲线C与C1关于点A(,)对称;(3)如果曲线C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s=﹣t且t≠0.56.已知抛物线y2=2x.(1)在抛物线上任取二点P1(x1,y1),P2(x2,y2),经过线段P1P2的中点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交于点P3,证明△P1P2P3的面积为;(2)经过线段P1P3、P2P3的中点分别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与抛物线依次交于Q1、Q2,试将△P1P3Q1与△P2P3Q2的面积和用y1,y2表示出来;(3)仿照(2)又可做出四个更小的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可以做一系列的三角形,由此设法求出线段P1P2与抛物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57.如图,已知椭圆C:+=1,(a>b>0),点B是其下顶点,直线x+3y+6=0与椭圆C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下方),且线段AB的中点E在直线y=x上.(I)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点P为椭圆C上异于A,B的动点,且直线AP,BP分别交直线y=x于点M,N,证明:•为定值.58.如图,已知直线OP交椭圆C:+=1于点Q,其中O为坐标原点,点P的坐标为(2,1),=,若椭圆C不经过原点的弦AB被直线OP平分于点D,且直线AP,BP 与椭圆C的另一交点分别为M,N.(1)求椭圆C的方程;(2)试研究直线MN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9.已知抛物线C1:y2=2px(p>0)与直线x﹣y+1=0相切,椭圆C2:+=1(a>b>0)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C1的焦点F重合,且离心率为,点M(a2,0).(1)求抛物线C1与椭圆C2的方程;(2)若在椭圆C2上存在两点A,B使得=λ(λ∈[﹣2,﹣1]),求|+|的最小值.60.已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1,过点(m,0)(0<m<a)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点P(,0)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l,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ABQ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试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高中数学组卷0060题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0小题)1.已知椭圆C1的方程为,双曲线C2的左、右焦点分别是C1的左、右顶点,而C2的左、右顶点分别是C1的左、右焦点.(1)求双曲线C2的方程;(2)若直线与双曲线C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O为原点),求k的范围.(3)试根据轨迹C2和直线l,设计一个与x轴上某点有关的三角形形状问题,并予以解答(本题将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思维层次评分).【分析】(1)设双曲线C2的方程为,则a2=4﹣1=3,再由a2+b2=c2得b2=1,由此能求出故C2的方程.(2)将代入得.由直线l与双曲线C2交于不同的两点得:,由此能求出k的取值范围.(3)若x轴上存在点P(m,0),使△AP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m的取值范围.当k=0时,P点坐标为(0,0),即m=0;当k≠0时,设线段AB的中点M(x0,y0),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为,令y=0,得,由此能求出m的范围.【解答】解:(1)设双曲线C2的方程为,则a2=4﹣1=3,再由a2+b2=c2得b2=1,故C2的方程为(2)将代入得由直线l与双曲线C2交于不同的两点得:∴且k2<1…①A(x1,y1),B(x2,y2),则∴=又∵,得x1x2+y1y2>2,∴即,解得:②,故k的取值范围为.(3)若x轴上存在点P(m,0),使△AP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m的取值范围.解:显然,当k=0时,P点坐标为(0,0),即m=0;当k≠0时,设线段AB的中点M(x0,y0),由(2)知于是,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为,令y=0,得,由①知,∴,∴m∈R,且m≠0.综上所述,m∈R.【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x,y+2),=(x,y﹣2),且|=8.(1)求动点M(x,y)的轨迹C的方程;(2)过点(0,3)作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设,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因为,且.所以动点M到两个定点F1(0,﹣2),F2(0,2)的距离的和为8.由此能求出动点M(x,y)的轨迹C的方程.(2)若直线l是y轴,则A、B是椭圆的顶点.,所以O与P重合,与四边形OAPB是矩形矛盾.所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A(x1,y1),B(x2,y2),由,由于△=(18k2)﹣4(4+3k2)(﹣21)>0恒成立.由韦达定理.因为,所以OAPB是平行四边形.由此能够导出存在直线,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解答】解:(1)因为,且.所以动点M到两个定点F1(0,﹣2),F2(0,2)的距离的和为8.所以轨迹C以F1(0,﹣2),F2(0,2)为焦点的椭圆,方程为.(2)为直线l过点(0,3).若直线l是y轴,则A、B是椭圆的顶点.,所以O与P重合,与四边形OAPB是矩形矛盾.所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A(x1,y1),B(x2,y2)由,由于△=(18k2)﹣4(4+3k2)(﹣21)>0恒成立.由韦达定理.因为,所以OAPB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线l,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则OA⊥OB,即,因为,,所以,所以(1+k2)x1x2+3k(x1+x2)+9=0,所以机,故存在直线,使得四边形OAPB为矩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涉及到轨迹方程的求法及直线与椭圆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易错点是计算量大,容易出错.3.如图,已知定圆C:x2+(y﹣3)2=4,定直线m:x+3y+6=0,过A(﹣1,0)的一条动直线l与直线相交于N,与圆C相交于P,Q两点,M是PQ中点.(Ⅰ)当l与m垂直时,求证:l过圆心C;(Ⅱ)当时,求直线l的方程;(Ⅲ)设t=,试问t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分析】(Ⅰ)根据已知,容易写出直线l的方程为y=3(x+1).将圆心C(0,3)代入方程易知l过圆心C.(Ⅱ)过A(﹣1,0)的一条动直线l.应当分为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当直线l与x 轴垂直时,进行验证.当直线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于弦长,利用垂径定理,则圆心C到弦的距离|CM|=1.从而解得斜率K来得出直线l的方程为.(Ⅲ)同样,当l与x轴垂直时,要对设t=,进行验证.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二次方程.充分利用“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去找.再用两根直线方程联立,去找.从而确定t=的代数表达式,再讨论t是否为定值.【解答】解:(Ⅰ)由已知,故k l=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3(x+1).将圆心C(0,3)代入方程易知l过圆心C.(3分)(Ⅱ)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易知x=﹣1符合题意;(4分)当直线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于,所以|CM|=1.由,解得.故直线l的方程为x=﹣1或4x﹣3y+4=0.(8分)(Ⅲ)当l与x轴垂直时,易得M(﹣1,3),,又A(﹣1,0)则,,故.即t=﹣5.(10分)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代入圆的方程得(1+k2)x2+(2k2﹣6k)x+k2﹣6k+5=0.则,,即,=.又由得,则.故t=.综上,t的值为定值,且t=﹣5.(14分)另解一:连接CA,延长交m于点R,由(Ⅰ)知AR⊥m.又CM⊥l于M,故△ANR∽△AMC.于是有|AM|•|AN|=|AC|•|AR|.由,得|AM|•|AN|=5.故.(14分)另解二:连接CA并延长交直线m于点B,连接CM,CN,由(Ⅰ)知AC⊥m,又CM⊥l,所以四点M,C,N,B都在以CN为直径的圆上,由相交弦定理得.(14分)【点评】(1)用直线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分为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一般是验证特殊,求解一般.(2)解决直线与圆相交弦相关计算时一般采用垂径定理求解.(3)涉及到直线和圆、圆锥曲线问题时,常常将直线代入曲线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再充分利用“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整体求解.这种方法通常叫做“设而不求”.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如图),且OC=1,OA=a+1(a>1),点D在边OA上,满足OD=a.分别以OD、OC为长、短半轴的椭圆在矩形及其内部的部分为椭圆弧CD.直线l:y=﹣x+b与椭圆弧相切,与OA交于点E.(1)求证:b2﹣a2=1;(2)设直线l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方程;(3)在(2)的条件下,设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且与l和线段EA都相切,求面积最大的圆M的方程.【分析】(1)设椭圆的方程为.由得(1+a2)x2﹣2a2bx+a2(b2﹣1)=0.由于直线l与椭圆相切,知△=(﹣2a2b)2﹣4a2(1+a2)(b2﹣1)=0,由此能够证明b2﹣a2=1.(2)由题意知A(a+1,0),B(a+1,1),C(0,1),于是OB的中点为.因为l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所以l过点,由此能求出直线l的方程.(3)由.因为圆M与线段EA相切,所以可设其方程为(x﹣x0)2+(y﹣r)2=r2(r>0).再由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和圆M与l相切,且圆M在l上方,能够求出面积最大的圆M的方程.【解答】证明:(1)题设椭圆的方程为.…(1分)由消去y得(1+a2)x2﹣2a2bx+a2(b2﹣1)=0.…(2分)由于直线l与椭圆相切,故△=(﹣2a2b)2﹣4a2(1+a2)(b2﹣1)=0,化简得b2﹣a2=1.①…(4分)解:(2)由题意知A(a+1,0),B(a+1,1),C(0,1),于是OB的中点为.…(5分)因为l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所以l过点,即f(x),亦即2b﹣a=2.②…(6分)由①②解得,故直线l的方程为.…(8分)解:(3)由(2)知.因为圆M与线段EA相切,所以可设其方程为(x﹣x0)2+(y﹣r)2=r2(r>0).…(9分)因为圆M在矩形及其内部,所以④…(10分)圆M与l相切,且圆M在l上方,所以,即.…(12分)代入④得即.…(13分)所以圆M面积最大时,,这时,.故圆M面积最大时的方程为.…(15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圆的简单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本题综合性强,是高考的重点,易错点是知识体系不牢固.5.过点F(0,1)作直线l与抛物线x2=4y相交于两点A、B,圆C:x2+(y+1)2=1(1)若抛物线在点B处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求直线l的方程;(2)过点A、B分别作圆C的切线BD、AE,试求|AB|2﹣|AE|2﹣|BD|2的取值范围.【分析】(1)先求抛物线过点B的切线方程,利用点B处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及点B在抛物线即可求得点B坐标,从而可求直线方程;(2)由已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则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与x2=4y联立,再分别表示出各线段长,即可求得|AB|2﹣|AE|2﹣|BD|2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设A(x1,y1),B(x2,y2)由x2=4y,得,则过点B的切线方程为:由已知:点B处的切线恰好与圆C相切,∴,即点B坐标为,∴直线l的方程为:(Ⅱ)法一:由已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则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联立x2=4y,得x2﹣4kx﹣4=0,∴x1+x2=4k,x1x2=﹣4∴x12+x22=16k2+8∴|AB|2﹣|AE|2﹣|BD|2=(﹣2﹣2k2)x1x2﹣4k(x1+x2)﹣6=﹣8k2+2≤2∴|AB|2﹣|AE|2﹣|BD|2的取值范围是(﹣∞,2]法二:根据题意,连接AC、AB﹑EC﹑ED.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联立x2=4y可得x2﹣4kx﹣4=0,∴x1+x2=4k,x1x2=﹣4|AE|2=|AC|2﹣|EC|2=x12+(y1+1)2﹣1.同理,|BD|2=x22+(y2+1)2﹣1.又|AB|2=(y1+y2+2)2∴|AB|2﹣|AE|2﹣|BD|2=2x1x2+4(x1+x2)﹣(y12+y22)﹣2(y1+y2)+4=﹣8k2+2≤2.∴|AB|2﹣|AE|2﹣|BD|2的取值范围是(﹣∞,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直线与曲线的相切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必须熟悉曲线的定义和曲线的图形特征,这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6.已知圆C:(x+4)2+y2=4,圆D的圆心D在y 轴上且与圆C外切,圆D与y 轴交于A、B 两点,定点P的坐标为(﹣3,0).(1)若点D(0,3),求∠APB的正切值;(2)当点D在y轴上运动时,求∠APB的最大值;(3)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Q,当圆D在y轴上运动时,∠AQB是定值?如果存在,求出Q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由已知中圆C:(x+4)2+y2=4,点D(0,3),我们易求出CD的长,进而求出圆D的半径,求出A,B两点坐标后,可由tan∠APB=k BP得到结果.(2)设D点坐标为(0,a),圆D半径为r,我们可以求出对应的圆D的方程和A,B两点的坐标,进而求出∠APB正切的表达式(含参数r),求出其最值后,即可根据正切函数的单调性,求出∠APB的最大值;(3)假设存在点Q(b,0),根据∠AQB是定值,我们构造关于b的方程,若方程有解,则存在这样的点,若方程无实根,则不存在这样的点.【解答】解:(1)∵|CD|=5,∴圆D的半径r=5﹣2=3,此时A、B坐标分别为A(0,0)、B(0,6)∴tan∠APB=k BP=2(3分)(2)设D点坐标为(0,a),圆D半径为r,则(r+2)2=16+a2,A、B的坐标分别为(0,a ﹣r),(0,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