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专题[重点内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的含义;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重点内容解析]一、电解质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宏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因而电解质是在化合物范畴内研究的。
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部分有机物属于电解质。
㈡、强弱电解质有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及大多数盐为强电解质。
而有些电解质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为离子,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均为弱电解质。
常见强酸有:HSO、HNO、HClO、HClO、HCl、HBr、HI 34234常见强碱有:KOH、NaOH、Ba(OH) 2常见弱酸有:一元:HF、HClO、CHCOOH;二元:HS、HSO、HCO、HSiO;三元:HPO 4233232233常见弱碱有:NH·HO及难溶性碱23㈢、关于电解质的一些说明1.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及混合物(如Cl、食盐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2质。
(2)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如二氧化碳水溶液,但其导电的根本原因不是CO本身发生电2离产生离子所致,所以CO是非电解质,HCO才是电解质。
322(3)有些化合物水溶液不能导电,如BaSO、AgCl溶液等,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测4不出导电性,但只要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在熔化状态下,它们也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和AgCl4等难溶盐是电解质。
2.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属于强电解质的有:①强酸:HCl、HSO、HNO等;324②强碱:KOH、NaOH、Ba(OH)等;2③大多数盐类:NaCl、KNO、BaSO、NaHSO、NaHCO、CHCOONH等。
433434④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O、KO等22(2)属于弱电解质的有:①中强酸和弱酸:HPO、HSO、HCO、CHCOOH、HF、HS等;22334323②弱碱:NH·HO、Fe(OH)、Fe(OH)、Cu(OH)等;23322③水及两性氢氧化物:HO、Al(OH) 32④少数盐,如AlCl等。
3(3)要区分好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决定的,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反之导电性弱。
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如:BaSO是强电解质,由于其溶液浓度小,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几乎不导4电,其溶液的导电性就比一定浓度的弱电解质CHCOOH溶液的导电性弱。
但同浓度、同温度时,强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要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而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电离程度决定的,在水中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或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则这种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反之为弱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如:+2-+SO=HSO2H4422+- +2OH Ba(OH)=Ba2-+ +NHCH COONH=CHCOO4334“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如: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时可一步写完: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当向NaOHCl溶液中有,而HClH例如:在NaOH溶液中存在有Na溶液中加入,OH,HCl发生下述反应:NaOH+HCl=NaCl+HO,因为NaCl在水溶液中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故实际上参2++--=HO。
又如:BaCl+NaSO和OH=BaSO,故离子方程式为H↓+2NaCl+OH,加反应的离子只H424222+2-=BaSO↓+SO。
其离子方程式为Ba443、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以H SO与Ba(OH)反应为例说明):242①写出并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SO+Ba(OH)=BaSO↓+2HO 22442②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即:易溶于且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仍以分子形式书写:+2-2+-=BaSO↓+2H+BaO 2H+SO+2OH244③删去两边未反的离子:此反应中没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④检查两边的元素是否守恒、净电荷数是否守恒、电子得失是否守恒、该用=号还是号、有没有漏写↑、↓等符号。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同时符合①易溶于水,②完全电离两个条件的强电解质(即: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成离子形式,其他(包括难电离物质、难溶物、单质和氧化物及其他所有气体)一律写化学式。
(1)难电离物质包括:3①弱酸:HCO、HClO、HS、CHCOOH等;3232②中强酸:HF、HSO、HPO 等;4332③弱碱:NH·HO、Cu(OH)、Fe(OH)等;3232④中性物质:HO;2⑤两性物质:Al(OH)等。
3(2)难溶物:详见课本溶解性表。
(3)单质:Fe、Zn、S、Cl、Br、I等。
222(4)氧化物:CO、SO、CaO、FeO等。
3222(5)所有气体,如:NH 3<2>在离子方程式中,微溶物(如Ca(OH)、CaSO、AgSO、MgCO等)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34224化学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微溶物在生成物中要写成化学式。
(2)微溶物在反应物中如果以溶液形式存在(浓度小,如澄清石灰水),要写成离子形式;如果以悬浊液形式存在(浓度大,如石灰乳),要写成化学式。
<3>酸式盐的写法-+和要写成H在离子方程式中的酸式盐,如果是强酸的酸式根,一般拆写成离子形式,如HSO42-----等均不能拆开写。
PO 、;如果是弱酸的酸式根则不能拆开写,如HCOH、HSO、HSSO43342<4>不是熔融状态下固体间发生的反应和有浓硫酸参加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制NH:3HCl:实验室制均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5、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处理方程式两边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含有公约数可以消掉,例如:Ba(OH)+2HCl=BaCl+2HO写222++--=HOH可以去掉,离子方程式为:。
+OH 成离子形式为:2H+2OHO=2H,∴“2”22只部分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公约数则不能去掉。
例如:Ba(OH)+HSO=BaSO↓+2HO,2422442++2--=BaSO↓+2H+SO其离子方程式为:BaO+2OH,+2H 2442++2--=BaSO↓+H不能写成:Ba+SO+OHO +H244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较化学方程式更能突出表现反应的实质,不同物质间的反应其实质可能是一样的,例如:NaOH+HCl=NaCl+HO,2KOH+HSO=KSO+2HO,NaOH+HNO=NaNO+HO,其反应实质232442322+-=HO+OH。
由此可知离子方程式代表的不仅是某一个反应,还可以表示某一类反应。
均是H 2根据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某一类反应,可以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2-=HO+CO↑例如:2H,该反应的代表的是强酸和可溶性碳酸盐生成可溶性盐及水和+COCO2232的一类反应。
符合该离子方程式的化学反应有:2HCl+NaCO=2NaCl+HO+CO↑,22232HNO+KCO=2KNO+HO+CO↑等,即酸应为强酸如HSO、HNO、HCl,而反应物中的盐应为324223233可溶性的碳酸盐,如钾盐或钠盐等。
7、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若离子之间的反应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1)生成难溶物质;(2)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3)生成挥发性物质(如CO、HCl等)2离子反应若属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发生条件应遵照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且可以判断离子间是否可以共存。
8、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离子之间能否大量共存,实际是判断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若不发生反应即可共存,若反应则不能共存。
+-2--2--、、、S大量()、COHS、(1)在强酸性条件下(即有大量HHCO),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33-+-2-共存。
H等,即:OHSO、HSO和弱酸的酸根、弱酸的根式根离子不能与33-+---+、、、、HCOHSO、HS(2)在强碱性条件下(即有大量OHN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H)(大量433+-2+3+2+3+2+共存。
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不能与、CuMgOH、Al等,即:、Fe H、Fe+---2+2-2-2-、SO跟COCl、Br、、I、,Ba(3)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AgSO跟3433-+2-等。
和,H SiOPO34+----+(加热)NH、HS等。
,OH H(4)相互反应生成气体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跟HSO和、HCO433+----+等。
COO CH和,(5)相互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H 跟F OH、ClONH、43+-2++--2--、SClO跟MnO、Cl跟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不能共存,如(6)H NO 跟Fe、,,H43+-3+-2-+2-+2-2-等。
SO S,OHI,H(OH)Fe跟或S,跟SH跟、33252-3+3+2--3+和, (HCO和AlAl,Fe)和(7)离子间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的不能大量共存,如SCO332--+2-等。
SiONH CO和(HCO),34333+-3+-等。
O和和SCNC,Fe(8)离子间能相互形成络合物的不能共存,如FeH56三、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因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此时,离子方程式也会不同。
书写的基本原则是:不足量者完全反应;或该反应的所有离子均参加反应时,则要符合该反应物的化学式中各离子的个数比。
而过量的反应物的离子的用量随意选用。
现将常见的反应举例如下:⑴某些氧化还原反应:例如:①FeBr溶液与不同量的氯水混合,22+-3+- +6Cl+2Br+3C1=2Fe当氯水足量时:2Fe+4Br222+3+- +2Cl+C1=2Fe当氯水少量时:2Fe22+-2+) 强,所以当氯水少量时将先氧化的还原能力比Br因为(FeFe2+-3+- =2Fe时:2Fe+4Cl+2Br+Br+2Cl 与当FeBrC1为1∶12222②FeCl溶液与不同量的NaS溶液混合233+2-2++S ↓2Fe+S溶液少量时:当NaS2Fe=23+2-=2FeS(黑溶液过量时:2Fe)↓+S↓+3S S当Na2③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⑵铝盐溶液(或锌盐溶液)和强碱溶液的反应如:6⑶偏铝酸盐(或锌酸盐)和强酸的反应如:⑷部分显碱性的盐溶液与CO气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