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示语英译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公示语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通用公示语和专用公示语,类别不同,翻译策略也不同。
通用公示语的最佳翻译策略,是照搬目的语中的功能对等语。
专用公示语,由于无法从目的语中照搬,其翻译方法只能是仿译和创译。
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等效,包含着功能对等和表达规范两方面。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同原语在功能意义上对等,起到相同的功用。
表达规范,是指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常规和接受习惯。
两者是做好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功能对等;表达规范;方法一、引言公示语是统称,指”在公共场合以醒目的方式起指示、提醒、说明、请求、警告和鼓动等作用的文字语言(林庆扬语)”。
学界通常把公示语翻译方法归结为三种,借用,仿译和创译,并强调语用等效。
但是,什么情况下借用,什么情况下仿译或创译,从哪些方面把握语用等效,却没有说得十分清楚。
文章试图阐述公示语的两种分类及其对翻译的意义,并说明功能对等与表达规范是实现语用等效所应把握的两个方面,也是做好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二、两类公示语及两种翻译策略为清楚地认识公示语现象及其翻译方法,文章把公示语分为通用与专用两大类。
通用公示语指具有国际普遍适用意义的公示语,即通常所说的具有提示、指示、限制和强制等功能的公示语。
专用公示语,指特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商家以及个人等开展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所使用的公示语(如标语、广告、简介、须知等)。
类别不同,翻译方法也不同。
通用公示语的翻译方法,主要不在于翻译,而在于借用。
他国人到了我国,见到的还是他所习惯的自己本国的公示语,岂不妙哉!人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生活内容,而且文明程度大致相当,各国都少不了以公示语的形式对人们给以提示、限制等。
因此,虽然各国语言形式千差万别,但彼此都有着功能对等语。
借助信息化和全球化,借用起来并不难。
在通用公示语方面,英美国家可能更发达和完善,一般中国有的公示语,主要英语国家早已有之,所以行拿来主义,洋为洋用,可以事半功倍。
应当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我国社会上所用的和专家学者所建议的最佳公示语译文无一例外都是借用自目的语。
所谓”借用”也就是不加任何改造的”照搬”,亦曰拿来主义。
严格地说,照搬不是翻译,但却为翻译所用,并优于翻译。
例如:我国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幼席”,闭门造车式的译法可能是”For Those Who Are Old, Weak, Sick, Handicapped or Pregnant.”陈小慰教授从北美搬来的是”Courtesy Seats”。
Courtesy意为”礼让”,其得体性远胜过汉语。
吕和发(2004:40)认为,”由于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标准性、沿袭性,因此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
”也就是一对一的整体置换。
”小心落水”,”堤陡水深,注意安全”,以及”碧水清清,却也无情,河湍势险,请勿戏水”等表达不同而功能相同的汉语警示语,从目的语中拿来的就是:”Danger!Deep Water!”认识通用公示语及其照搬策略,意义重大,有助于结束当前普遍存在的乱译局面,提高通用公示语”翻译”质量,因为业余人士,包括大中学生,也能很快掌握。
相反,对公示语不加区分,一概采取”独立自主”方针,往往是事倍功半。
如某公园标牌”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吴伟雄教授(2004:31)没有把它当作通用公示语看待,自然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照搬的方法,而是自己动手,译作”The grass so fair,Needs your care.”此乃取法乎上之举,又要”音美”,又要语用对等,何其难也。
(”care”功能意义不明确,”留情”的含义不是叫人真地去”care”,而是”走开”。
)公认的最佳译法”Keep off the Grass”,不是我们苦想来的,而是从目的语借用来的。
借用有效,却有限。
对专用公示语,由于无处去借,拿来主义行不通,只得采用仿译和创译的方法翻译。
仿译就是有改造地拿来,即运用已有的目的语表达式表现新的内容。
创译就是没有现成的译法可参考,全凭译者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文化知识,创造性地翻译。
当然,绝对意义上创译是不存在的,创译也是基于目的语语言规约与接受习惯,是隐性的仿译。
对于通用公示语,由于照搬的本来就是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自然符合功能对等与表达规范原则。
而专用公示语的翻译,则是需要从功能与规范两个方面加以认真把握的。
三、功能对等与表达规范是公示语翻译应把握的两个方面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尽管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不同,表述和例证也不一样,但都在反复说明一个道理:公示语翻译必须做到语用等效,而非停留于字面翻译。
语用学研究的是如何在恰当的环境中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
语用等效是个笼统的概念,应包含功能对等与表达规范。
作为公示语翻译所应把握的两个方面,功能对等与表达规范,事实上已为我国翻译学者和专家应用于公示语的翻译和研究,并散见于他们的总结性论述中,如:“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才能得出正确的译文。
”(贺学耘,2006:57)“在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实际功能需要选择适宜形式风格进行试译。
(吕和发:2004:40)”“只有认真探讨英语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风格,才能真正准确发挥英语公示语…的积极作用”(王银泉,2006a:76)又说:”在汉英翻译中,如何…翻译成既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又能全面传达其深刻含义的对等译文值得探究。
”(王银泉,2006a:73 )“翻译时应当把每一条公示语都看作是一个翻译单位,采取交际翻译法来译,同时还应遵循英语公示语的规范。
” “不仅简明规范,而且感召功能非常突出。
”“其警示功能一览无余,同时也符合英语公示语言言简意赅的特点。
(牛新生,2007:65-66)“要求译文优美、贴切,既能准确表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涵义,又符合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及文字表达方式,易于传颂。
(桂林市政府和中国翻译协会在2005年4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见贺学耘,2006:59)吴伟雄教授的”获奖译文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堪称绝妙,不仅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 又将原语的功能意义完整地传译到了译文中,是公示语交际翻译的成功实例,获得应征译文优秀奖第一名完全是当之无愧的。
”(云浮翻译网,见贺学耘,2006:59)上述不同的表述,实质上都可以归入功能对等和表达规范两方面。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在功能意义上同原语相当,起到相同的作用;表达规范是指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常规和接受习惯。
两者揭示了公示语翻译的规律,也是判断公示语翻译优劣成败的标准。
对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对等,也不是用科学的方法所能测量的,而是大致对等或等效。
丁衡祁教授(2002:44-46)从10多个方面所列举的不规范英语,都是在功能对等与表达规范上出的问题。
四、功能对等提到功能,学界通常提到英语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此外,还应有宣传功能、介绍功能和陪衬功能。
就陪衬作用而言,我国的公示语英译,在有些地方,有些场合,目的不是给外国人看,或者根本不会有外国人看,而只起到陪衬作用。
一些公示语翻译得虽然很差,但的确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因而翻译质量上也不重视,随便找个人翻译一下,同中文摆在一起,看上去很美。
中国特色的专用宣传语和简介性公示语是公示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是需要下功夫翻译好的地方,也是英雄用武之地。
此类翻译应从功能对等上着眼。
”绝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翻译,做’表面文章’。
必须要使语言翻译得既准确又地道,尤其是要把原文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传达出来。
(丁衡祁,2004:75)”语用学告诉我们,语用含义是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它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而意味着什么,有时则是需要仔细琢磨和品味的。
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宣传用语:”进军南京,大展宏图。
MarchingintoNanjing, Creating a Grand Prospect. “王银泉教授(2006b:78)从语法上纠正了一下,改成”MarchingintoNanjingtoCreateaGrandProspect.”:其一,该译文陪衬功能大于宣传功能。
目的是用洋文装门面,并不是用来给外国客户看的。
其二,进军南京,大展宏图,从字面看,显然是老板的内心独白或者对其合伙人的鼓动,并不是呼唤国内外同行都去南京跟他合作或竞争,不具此种”呼唤”功能,因此,可不必翻译。
其三,房地产公司的广告,中文造声势,英文装门面,目的是取信于市民,诱导市民购买他们开发的房产。
因此,王银泉教授那样简单处理也就达到了目的。
其四,如果真有吸引老外买房的意图,只要译得能给人以遐想和印象即达到目的,比如可译作We Make Difference in Nanjing或Beyond Your Idea of Houses. 这样似乎比原译更能体现翻译意图,更具感召功能。
要做到功能对等,就必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母语语言和文化的负面影响,准确传达真实意图与功能信息。
从事外宣30多年的黄友义同志,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认为”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这一原则是外宣翻译具体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应始终想到”外国人不是中国人”,不能按我们自己的习惯向他们宣传。
”翻译中国特色的材料时尤其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换,否则事倍功半。
”(黄友义,2005:32)只有很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语用对比知识,了解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才能使译语起到和原语同样的功用。
五、表达规范做到了功能对等,但如果不符合目的语表达常规和接受习惯,同样不是好的翻译,影响公示语的效果。
公示语翻译还必须符合目的语公示语文体特点和接受习惯。
规范是交际活动标准化的结果。
诺德指出:”某种文本在相同情况下重复使用,其功能大致相同,这种文本就获得了常规形式,甚至上升为社会规范。
因此语篇体裁常规在文本创作和文本接受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Nord,1997:53)。
”做到表达规范,就是要在用词和风格上遵从目的语习惯和常规。
常规”是人们所默认但不具强制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基于常识或建立在期待之上,即人们对特定场合中应该如何做的期待。
(Nord,1997:137)”。
翻译中,如果无视目的语体裁规范和接受习惯,仅仅凭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译出的东西往往是靠不住的,甚至会损害委托方形象,失去读者的信任,无从实现翻译意图与功能。
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
某一公示语在使用中会产生多种变异。
变异就是求新、求奇、求巧、求美, 讲究创造性,符合特定公示语语言特点和接受习惯。
变异旨于造成一种突出感,更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人们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