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民俗概述

第1章 民俗概述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文化的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民俗的播布性 ——民俗文化的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传播方式: 1、民族迁徙 2、文化交融(如肯德基、麦当劳)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的稳定性(例举题)
如:春节贴对联、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 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腊八节喝腊八粥等是先秦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
1、民俗是集体创造的 2、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完成的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模式性 ——亦称类型性

一般缺少个性(为什么?)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一般缺少个性(为什么?)
因为民俗是由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因而一般缺少个性, 而表现为一种类型模式
(一)教化功能
教育和潜移默化 举例: 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葬礼等
(二)规范功能
社会规范四个层次: 法律、纪律、道德、民俗 如:乡规民约
(三)娱乐功能(快乐、愉悦的调剂作用)
哪个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斗马节 花炮节、多耶舞 盘王节、 “上刀山、下火海” 三月三 那达慕
答案:苗族、侗族、瑶族、壮族、蒙古族
二、民俗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
经济民俗 社会民俗 信仰民俗 游艺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经济民俗
——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所形成的民俗。
包括: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经济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社会民俗
——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人们在
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六、民俗与旅游
六、民俗与旅游
讨论: 上述内容体现了民俗对旅游的什么作用?
六、民俗与旅游
民俗文化对旅游有什么作用? 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 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六、民俗与旅游
讨论: 上述内容体现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什么作用?
六、民俗与旅游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六、民俗与旅游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作用?

消极作用
民俗文化的通化和庸俗化 对民俗传统文化的冲击 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六、民俗与旅游
思考: 如何将中国传统节日传承发扬?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标志(作业)
经典
大藏经
八卦太极图 十字架 新月
道藏 圣经 古兰经
民族辉煌

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名著《历史研究》
中有这样的感慨:“如果我们再研究一下黄河下
游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发现人类在这里
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 河的挑战严重得多。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文明 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 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 它不断地在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
包括:
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
游艺民俗
我国各民族民俗分类
物质 民俗 社会 民俗 口承 语言 民俗 精神 民俗
①居住;②服饰;③饮食;④生产;⑤交通、通 讯;⑥交易 ①家族、亲族;②村落;③各种社会职业集团; ④人生礼仪式(生、葬、婚);⑤岁时习俗 ①神化、传说、故事;②歌谣、叙事诗;③谚语、 谜语;④民间艺术 ①巫术;②宗教;③信仰;④禁忌;⑤道德、礼 仪;⑥民间游戏
包括:
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
社会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信仰民俗 ——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
形态方面的民俗。
包括:
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信仰民俗
讨论题
信仰民俗和宗教信仰有什么区别吗?
二、民俗的分类
游艺民俗 ——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六、民俗与旅游
2月11日携程旅游发布的 《2019年春节旅游账单》显示 ,猪年春节,超4亿国人春节 出游,足迹遍布全球1372个目 的地。其中,广东人到达全球 64个国家和地区、403个国内 外城市,“旅游过大年”成为 了广东人的常规选择。
六、民俗与旅游
从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的单次 人均花费看,上海、北京、广州、 杭州和成都游客人均消费超过3000 元。出境游的消费更是惊人——北 京游客出境游人均花费近9000元, 其次是上海游客,人均花费超过 8000元。
民族辉煌

在哲学家罗素那里,却有这样的惊叹: “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 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续的进化生 存下来了。”
六、民俗与旅游
讨论:

民俗文化对旅游有什么作用? 旅游对民俗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六、民俗与旅游
广州:看花、舞龙
广州过年的街道上,商场门前都会 摆上挂满“利是”的金桔树。另外,舞 龙、舞狮也是广州春节的一大娱乐,更 是民间传统活动之一。舞龙、舞狮有 着保家宅、保平安的寓意。 广州的花市历经千年,传统依旧,广 州大规模除夕花市始于1920年,以后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至除夕深夜 12时,都会芳香弥漫。目前已形成了越 秀、天河、荔湾、白云等区的十大花 市。最闻名的要数越秀西湖花市了,人 流众多,人们以十字路口为中心,用竹子 扎起了绚丽辉煌、雄伟壮观的迎春花 市牌坊,让东西南北四条路都成了花的 海洋。
两汉就已定型,传承至今
民俗的变异性(原因)
1、口传的衰减 2、时代的洗礼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俗的民族性
1、同一民俗事项,表现形式不同
2、各民族的独特风俗
3、我国各民族名称的来历(8种情况)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俗的地方性——地理特征、乡土气息、地方特色
(例举题)
饮食上: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思考题
按内容划分,民俗划分为哪几类?
三、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整体意识) ——民俗的本质特征、生命力所在

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六、民俗与旅游
2019年 2月10日,飞猪发布猪年春节旅游数据, 通过数字的变化,揭示旅游过年新民俗的各项特征。
据飞猪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外出旅行的整体人次比去年增长了 19%。其中,境外游的增长达28%,全球各地海岛游增长超过90%。 出境旅行过年的人,主要集中在四小时飞行圈内。港澳台地区、日 本、泰国是大家最多选择的目的地。
六、民俗与旅游
摩梭人 摩梭人被认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 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其实走婚并非原始的母系氏族 制度,而是明清两代封建土司制度下的产物。 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民族,该族群在国家的整个识别过程中, 并未经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别身份。
走婚桥位于泸沽湖 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 是泸沽湖上唯一一座桥。 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 的地方。
(一)“民”
5、民——全民——正确概念
(二)“俗”
1、简单说:知识和学问
(二)“俗”
2、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 和传播的文化现象。 特征: 约定俗成、自觉遵循和维护的 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思维模式
(三)“民俗”
定义:民俗——民间风俗
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3、民——古人——野蛮人和半开化的人 代表人:爱德华泰勒 人类学之父
野蛮时期——半开化时期——文明时期
神话
传说和故事
都将会消失
(一)“民”
4、民——任何一个人——20世纪中后期 代表人:邓迪斯(美国)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
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1934-2005.3.30)美国加州大学民俗学 和人类学教授,美国现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 国际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界有广泛影响。邓迪斯于1934年9月8日生 于纽约市,1955年和1958年在耶鲁大学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62 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民俗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担任美国民俗 学协会主席兼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北美方面的副主席,研究领域涉 及民间文学理论和方法、象征研究、民俗的精神分析研究、城市民俗、 谚语、笑话、北美印第安人的民间故事和童话等。
中外民俗
吴忠军主编
参考俗学网
讨论:
你心目中的民俗是什么?
第1章 民俗概述
一、什么是民俗? 民俗——folklore 英国学者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的 民——folk(民众、民间)
俗——lore(风俗、知识、学问)
(一)“民”
1、民——民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代表人:格林兄弟(德国) 民俗学学科的创始人
(四)审美功能(悦耳悦目、悦神悦意)
音乐、建筑、服饰、年画、工艺品……
(五)维系功能
统一行为与思想,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举例:
华侨——通过讲汉语、吃中餐、过中国的传
统节日等方式,保持民族认同
五、民俗的形成
(一)经济的原因 (二)政治的原因
(三)宗教的原因
(四)地域的原因
宗教的标志及其经典
宗教
六、民俗与旅游
单选题 下列哪些节日习俗体现了民俗的稳定性特征?
A.元宵节吃元宵 B.清明节扫墓 C.端午节吃粽子 D.中秋节赏月 E.腊八节吃腊八粥
六、民俗与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