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

第三章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

其中,对完全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根据具体 情况,转为行政机构或进行其他调整;对承担部分行 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其行政职能和公益服务职能与 其他单位分拆整合。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 能的事业单位。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根据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
的不同的划分
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型的
民办非企业单位
根据行业不同划分 教育类的,如民办的高校;卫生 类,如民办的医院;文化类的, 如文化会馆等;科技类的,如科 研研究院等;体育类的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一)政府的管理体制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 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 社会组织。
它主要包括民办的大学、医院、科学研究院、 体育俱乐部、福利院、职业培训学校、法律 援助中心和艺术表演团体等等。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特征: 民间性 非营利性 社会性 独立性 实体性
(三)传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类型:
直接承担政府行政职能类: 如,环保局、公路
局、地震局
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职能类:如,纪念馆、图
书馆、基础教育学校
承担中介沟通职能类:如,再就业服务中心、
法律援助中心
分类改革总的思路:分类转向、整合精简
分类转向:
对目前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其转为 政府部门
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是遵循统一
登记、双重负责与分级管理。来自(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
建立各项内部制度 制定章程 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制度。
案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真的能达到预想的成效 吗?
近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称“中央编办”) 经国务院批准,制定了《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 革的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方 案》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了初步的思路。《方案》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 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 大类:
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各种协会、学会、联 合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商会、等 等。
社会团体与事业单位的区别
社会团体
事业单位
组织的目的 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 对公众的服务
资金的来源 成员交纳的会费、社 会捐助等
经营性质 非营利性
财政拨款 营利和非营利
登记、管理 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 编制管理机关和
机关
第三章 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
本章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一节 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及特征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 预算的报告》中,第一次将由政府举办的 履行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 定位为“事业单位”.
1998年10月25日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 管理暂行条例》才对事业单位做了较为准确 的界定:
社团与成员的关系: 一是联系关系 二是代表关系 三是服务关系 四是管理关系 五是监督关系。
一、社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 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客观需要 ➢ 是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变的必要铺垫 ➢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基础 ➢ 是适应社会多元化要求的必然产物
二、社会团体的种类
学术性社会团体:以学会、研究会命名 行业性社会团体:以协会命名 专业性社会团体:以协会、基金会命名 联合性社会团体:以联合会、联谊会、促进会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 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 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 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这一定义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事业单位这一概念的适用范围——它是 对我国的非政府机关、企业组织和群众团 体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组织的一种统称。
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国家机关或是 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最后,对于事业单位非经济性定位的认识误 区是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形成的思想根源。
(二)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弊端
1.事业单位的非经济性定位 2.事业单位举办主体的国有化 3.事业单位的行政化 4.事业经费的财政化 5.事业资源配置的非合理化 6.事业发展的非法律化 7.事业单位职能的无限扩大化
主管单位
有关机关
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区别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组成人员 组织内的会员
专职的固定人员
组织目的 会员的共同意愿
公益性的服务
机构设置 自行设置一级分支机构 或是代理机构
实体性程度 具有松散性,没有固定 的场所、活动具不定期 性
不能够设立分支 机构
实体性强
社会团体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团体与社会的关系 :反映社团成员的要 求,同时也对其实行自律性的管理,实现本 社团成员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
对已从事大量市场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 转变为企业
对服务与市场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中介性事 业单位,应转变为市场中介组织
第二节 社会团体
一、社会团体概述
根据我国1998年新颁布的《社会团体登 记管理条例》等文件的权威解释,社会团体
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 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 社会组织。
命名
三、社会团体管理体制
统一登记 : 民政部门登记
双重负责 : 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 理机关双重负责管理
分级管理 :地域分级登记管理
四、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立性不足 缺乏代表性 有序化程度低 结构布局不合理
第三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概念与特征
根据1998年10月颁布的《民办非企业 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国有资产。
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从事社会服务。
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科技、教育、 文化、卫生等领域。
二、新中国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与主要弊 端
(一)新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形成
首先,新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形成有其深 刻的政治根源——高度集权的“万能政府”
其次,新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形成同样 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高度统一的计划经 济体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