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货币市场
票据的概念和分类
根据对权利人(收款人或持票人)的记载方式 ,票据可划分为记名式、无记名式和指示式
记名式票据是指在票据上记载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这 种票据只能由该特定人行使权利并只能依背书转让。 无记名式票据是指票据上不记载权利人姓名或名称,或 记作“持票人”或“来人”,持票人转让时,不用背书 ,仅凭交付本票即可。 指示式票据是指在票据上记载收款人姓名或名称后,还 附加记载有“特定人或其指定人”为权利人的票据,这 种票据的转让应以背书方式进行。
售其所买入证券。
第二节 回购市场 (参与者、交易计
算公式及其风险 )
第二节 回购市场 (参与者、交易
计算公式及其风险 )
回购交易计算公式:
I PP RR T / 360 RP PP I
(2.1) (2.2)
其中,PP表示本金,RR表示证券商和投资者所达成的回 购时应付的利率,T表示回购协议的期限,I表示应付利 息,RP表示回购价格。
1987年,日本公司发行的以日元标值的武士商业票
据。 欧洲商业票据,是指在货币发行国以外发行的以该 国货币标值的商业票据。 美国商业票据与欧洲商业票据的差异:期限、信用
额度要求、发行方式、交易商种类以及是否在二级
市场上流通。
第三节 商业票据市场 (新发展)
还出现了外国公司在美国发行的商业票据、
债券买断式回购(亦称“开放式回购”,以下简称“买断
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在将一笔债券卖给债 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 期,再由卖方(正回购方)以约定价格从买方(逆回购方)购回 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第二节 回购市场
买断式回购与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区别:
第二章
货币市场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了解同业拆借市场 了解回购市场 了解商业票据市场 了解银行承兑票据市场 了解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了解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了解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
本章框架
同业拆借市场 回购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 银行承兑票据市场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拆借期限:
1—2天、隔夜、1—2周、1个月、接近或达到一年。
拆息率:按日计息。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银行同
业拆借利率、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第二节 回购市场 (概念)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概念)
同业拆借市场,也可以称为同业拆放市场, 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 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其目的在于调剂金融机构之间的头寸和临时
性资金短缺的需要。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形成和发展 )
同业拆借市场产生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伴随着 中央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的证券回购市场
票据的概念和分类
票据的概念
票据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活动中的一切票证。包括 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债券、本票、 提货单、车船票、借据等。
狭义的票据,是指发票人依法签发,由自己无条 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 券。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包括汇票 、本票、支票。本章所指票据仅指狭义的票据。
第三节 商业票据市场(概念)
商业票据是大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
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承诺
凭证。
商业票据市场就是一些信誉卓著的大公司
所发行的商业票据交易的市场。
第三节 商业票据市场(历史)
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工具,最 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大多数早期的商业票 据通过经纪商出售,主要购买者是商业银行。 20世纪20年代以来,商业票据的性质发生了一 些变化。 20世纪60年代,商业票据的发行量迅速增加。 商业票据的投资主体发生变化,从商业银行向 保险公司、非金融企业、银行信托部门、地方 政府、养老基金组织等转变。
由储蓄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发行的商业
票据、信用证支持的商业票据及免税的商业
票据等新品种,使商业票据市场能够吸引更
多的资金供求者。
我国的票据市场
1916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已开展了票据承兑业
务。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2月停办了票据业务。
上海于1982年率先恢复了票据贴现业务。之后中
国的票据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于初始交易时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是将债券“卖”给
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而不是质押冻结,债券所有权随 交易的发生而转移。该债券在协议期内可以由债券购买方 (逆回购方)自由支配,即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只要保证在 协议期满能够有相等数量同种债券卖给债券持有人(正回 购方)。就可以在协议期内对该债券自由地进行再回购或 买卖等操作。
第三节 商业票据市场 (市场要素)
发行者 面额及期限 销售渠道 信用评估 发行价格和发行成本 发行商业票据的非利息成本 投资者
第三节 商业票据市场 (市场要素)
发行者
包括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 金融性公司主要有:附属性公司、与银行有关的公 司及独立的金融公司。 非金融性公司发行商业票据的频次较金融公司少, 发行所得主要解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及季节性开 支如应付工资及交纳税收等。 发行面额大多在100 000美元以上; 期限较短,大多数在20至40天之间,最多不超过270 天。
②通过中介结构进行的异地拆借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运作程序)
③不通过中介机构的同城拆借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运作程序)
不通过中介机构的异地拆借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运作程序)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报价
我国同业拆借交易系统采用自主报价、格式化询
价、确认成交的方式。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拆借期限与利率 )
第二节 回购市场 (交易原理 )
回购协议签定时
债券
资金获得者
资金
资金供应者
回购协议到期时
资金
资金获得者
债券
资金供应者
第二节 回购市场 (交易原理 )
非金融企业、政府机构和证券公司等采用回购 协议的办法可避免对放款的管制;期限较长的 回购协议还可以套利。 逆回购协议(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 买入证券的一方同意按约定期限依约定价格出
面额及期限
第三节 商业票据市场 (市场要素)
销售渠道
发行者通过自己的销售力量直接销售;
通过商业票据交易商间接销售。 商业票据评级是指对商业票据的信用风险程度进 行评价,并据此进行分级。
信用评估
商业票据评级的一般程序(P33)。
美国对商业票据主要四家评级机构:穆迪投资服务
公司、标准普尔公司、德莱〃费尔普斯信用评级公司 和费奇投资公司。
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 易的市场。 所谓回购协议 (Repurchase Agreement),指的是在 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定协议,约 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 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 品为证券。
信用风险
减少信用风险的方法:设置保证金;根据证券抵押品的 市值随时调整。
第二节 回购市场 (回购利率的决定 )
第二节 回购市场
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以债券为权利质押所进行的短期资
金融通业务。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资金融入方(正回购 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 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返 还本金和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利息,逆回购方向正回购 方返还原出质债券。
票据的概念和分类
根据票据作用不同,票据可分为支付证券和信用证 券
支票为见票即付的票据,并由金融机构担当付款人,具有现金的作 用,因此属支付证券。汇票和本票可以约定在将来一个确定日期付款, 这就等于给予出票人一笔信用,因此属信用证券。
根据出票人是否同时为付款人,票据可划分为委托 证券和自付证券
本票中出票人同时又是付款人,为自付证券,此时票据关系中只有 两方——出票人与收款人,所以又叫双方证券。汇票和支票均是由出票 人委托付款人无条件付款,为委托证券,票据关系人有三方——出票人 、收款人、付款人,因此也叫三方证券。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 (运作程序)
因交易组织形式和拆借双方所处的地理 位置不同可分为
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的同城拆借
通过中介结构进行的异地拆借
不通过中介机构的同城拆借 不通过中介机构的异地拆借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 (运作程序)
①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的同城拆借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运作程序)
1921年,美国纽约形成了以调剂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的准备金头
寸为内容的联邦资金市场,即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拆借交易不仅发生在银行之间,还发生在银行与其它
金融机构之间。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形成和发展 )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198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1984年10月,允许各专业银行互相拆借资金。但由于当时实行严厉 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同业拆借并没有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1988年9月,面对社会总供求关系严重失调,同业拆借市场出现一 段衰落时期。 1992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趋于好转,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活动 也随之活跃起来。 自1993年7月,国家开始对拆借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199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1996年4月1日 前撤销其所办的拆借市场。 1996年3月1日,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交 易系统——正式建立,并与当年4月1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