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浙科版 人类与环境 单元 测试

2020届浙科版 人类与环境 单元 测试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正确的判断是()A.碳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B.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C.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减少D.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增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

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

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强。

3.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的pH—般都在5.6左右B.臭氧的增加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C.酸雨会破坏土壤的肥力,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D.防治酸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S02和NO的排放量【答案】B【解析】正常雨水的pH-般都在5.6左右,A正确;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B错误;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因此防治酸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SO2和NO的排放量,D正确。

4.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A.国土面积不够大B.经济发展不够快C.就业人数过少D.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答案】D【解析】人均自然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社会、经济难题,所以本题选D。

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甲、乙、丙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类细菌是自养需氧型,乙类细菌是异养厌氧型B.丙类微生物中有的可与植物共生C.甲和丙的活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D.氧气充足时,乙的活动加强【答案】D【解析】图中可以看出:甲在O2的作用下,能将NH3还原成HNO3,这种微生物是硝化细菌,其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乙能利用有机物,并把HNO3转变成N2,这种微生物是反硝化细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当O2充足时,乙的活动受到抑制。

丙能把N2固定为NH3,这是固氮微生物,有的可与植物共生(如根瘤菌)。

甲和丙的活动都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素,增加土壤肥力。

6.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B.化工废水大量排入湖泊C.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化工废水大量排入湖泊以及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都会引起水体污染,A、B、C三项均错误;因植物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等作用,所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A.飞翔行为B.声音鸣叫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答案】B【解析】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故鸟类通过声音鸣叫的方式传递信息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C.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D.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B项正确;物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基因不同,所以每个物种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C项正确;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故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项正确。

9.关于生物圏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包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适合其生存的环境B.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C.最低可达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即副生物圈带D.清澈的珊瑚海是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答案】C【解析】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 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包括岩石圈的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下层,B正确;生物圈最高可达离地面处或更高,是副生物圈带,主要生物是细菌和真菌,最低可达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处,C错误;清澈的珊瑚海是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D正确。

10.下列哪项措施最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引入外来物种B.开发利用太阳能C.退耕还林D.五水共治【答案】A【解析】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开排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并保护生物多样性,B错误;退发利用太阳能,可减少CO2耕还林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C错误;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这些举措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D错误。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D.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北京饲养属于就地保护【答案】C【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C正确;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北京饲养属于易地保护,D错误。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室效应对地球造成的危害的是()A.海平面上升B.形成臭氧层空洞C.气候变暖D.改变动、植物分布【答案】B【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C正确;氟利昂等的广泛运用造成了臭氧层空洞,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动植物的分布,D正确。

13.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答案】C【解析】自然种群是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群或自然组合,具有空间、数量、遗传三个基本特征。

14.某年夏天,江苏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事件,造成太湖水域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无锡全城自来水被污染。

后经过整治,太湖水质大有好转。

下列有关叙述的是A.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恢复太湖水质的有效措施B.周边地区污水排放是造成太湖蓝藻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C.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负反馈调节D.随着太湖水质的好转,太湖内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答案】C【解析】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恢复河道水质的有效措施,A正确;周边地区污水排放是造成太湖蓝藻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B正确;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随着太湖水质的好转,太湖内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稳定性【名师点睛】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而死亡;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

15.选择有关爬行类动物的正确陈述:A爬行类像鱼和两栖动物一样有体温调节机制B爬行动物的身体覆盖着湿润的、软的鳞片,这种鳞片帮助它们防止水分蒸发C由于发展了保存水分的肾小管结构,爬行动物在沙漠中才有可能生存D爬行类动物排泄的含氮废物如尿素【答案】C【解析】从整个纲的水平看,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不具体温调节机制。

爬行动物体外所覆盖的鳞片为硬的角质鳞,而且体表是干燥的。

另外,爬行类动物的排泄物主要是尿酸而非尿素。

爬行动物与鸟类和哺乳类均属羊膜类动物,它们的肾均为后肾,具有肾小管的结构,在由初尿变成终尿过程中具有回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之功用,故而能为干旱地区生活的爬行动物保持体内的水分。

当然,爬行动物体制结构中有一系列结构与陆上干旱生活有关,如皮肤缺乏腺体、具角质鳞、排泄物为尿酸等这些结构与排泄方式均有利于其在沙漠中存活。

16.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等野生植物茎叶中提取、研制出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有效治疗疟疾体现出其具有直接价值B.黄花蒿等野生植物也具有保持水土等间接价值C.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具有抗疟疾作用体现出其具有潜在价值D.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生物的药用价值体现其直接价值,A项正确,C项错误;植物保持水土的价值属于其间接价值,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D项正确。

17.(2013•汕头校级模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A.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B.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C.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A正确;B、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B错误;C、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D、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A.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8.黑热病和昏睡病分别由下列哪2种动物引起?A.日本血吸虫B.披发虫C.利什曼原虫D.锥虫【答案】CD【解析】黑热病又叫内脏利什曼病,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病症:不规则发热,脾肝肿大,消瘦贫血;昏睡病由锥虫引起,不思茶饭,饥饿而死;日本血吸虫病由钉螺引起。

19.生物防治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1957年广东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木麻黄上的吹绵介壳虫,长期以来,澳洲瓢虫已在广东省许多地方定居并持续发挥其控制害虫的作用。

试问这属生物防治类型中的:A.输入B.接种 C.增补D.大量释放【答案】A【解析】生物防治有四种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