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福利及类型是什么?社会福利——指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物质及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相应的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公共福利设施,少儿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离退休福利,教育福利,慈善事业,社会救济等。
2,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5)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3,简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
(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
(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中。
4,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发展分期。
(1)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宋元时期(5)明清时期(6)近代时期5,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重礼”是其表层结构,“贵仁”是其思想核心。
6,简述孔子“惠民利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答)(1)济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7,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和儿童。
8,“薄赋敛”思想的深化:(1)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2)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
所谓使民以时,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判断)9,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社会教化程序思想。
(判断)10,孟子以人性善为出发点。
11,论述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
(1)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是性善说和重民论。
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总框架,主要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说”和颇具民本主义色彩的“仁政”学说的基础上。
(2)在性善说中,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并把对这个问题论证的结果作为构想社会治理方案的依据。
(3)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
(4)孟子认为“四心”是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为“四端”。
(5)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仍然有“君子”与“小人”之分,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致。
(6)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生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却有重大帮组。
通过“人性善”,孟子直接导出了“仁政”,并成为其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出发点。
(7)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又以重要理论依据是其民本主义的重民思想,即民为贵。
(8)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不是为了“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贫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12,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贫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P29(判断)13,简述孟子“制民恒产”论的主要内容。
(1)恒,常也。
所谓“制民恒产”,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2)“制”,在这里有规定或制定之意。
(3)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14,简述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认为鳏,寡,孤,独,老,幼等都应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
(2)孟子继承了孔子“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
(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15,《周礼》主要探讨了政府关于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的行动办法。
16,简述《周礼》中蕴含的社会福利思想。
(1)备荒赈饥思想,关于灾前的备荒,关于灾后救济(2)惠民恤民思想,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17,《周礼》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家机构体系的著作。
(判断)18,《周礼》中规定负责国家粮食储备工作的总机构叫“遗人”。
(判断)19,范蠡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令人谷物平粜思想,成为中国救荒史上平粜理论的鼻祖。
P (判断)20,平粜——即平籴,就是封建国家在丰年征购粮食储存,以待荒年发放的稳定民食措施。
21,“九惠之教”“一曰老老”。
22,简述《管子》中有关贫富论的社会福利思想。
(1)《管子》即分析了贫富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2)《管子》分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
他认为,国家不能及时的向农民提供足够的劳动工具,到农忙时节,商人趁机哄抬物价,使农民损失巨大。
(3)《管子》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不利。
(4)《管子》的作者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问题。
(5)《管子》提出百姓生活的“贫穷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为封建国家控制“贫富分化”之度,制定相应的赋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23,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资料由后人辑录成书,,古代被称为《韩子》,共55 篇。
韩非提出了“势,发,术”相统一的系统社会控制论思想。
24,试析“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的思想基础及价值。
(1)韩非从人是自私的这一人性论为思想前提出发,尖锐的指出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自利自为的交换关系。
(2)父子,母子关系中的“自为自利”(3)君臣关系中的“自为自利”(4)一般社会职业中的“自为自利”(5)韩非的“自为自利”论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他通过事实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戳破了儒家为人伦关系披上的一层温情的面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原则,无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他把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极端的,片面的夸大了,绝对否认人类间还有亲情的一面,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
25,韩非从“性恶论”和“自为论”出发,所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贫富分化合理论”,“反济贫论”和“反足民论”,其思想主张的特点强调“利害关系”和“争”。
26,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道”,“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石。
27,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表现为?(1)统治者“有为”是百姓的灾难(2)统治者“为无为,事无事”是百姓最大的社会福利(3)老子的“无为无事”原则虽然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却表现了他对规律的认识和尊重,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28,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
29,“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是什么?(1)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强权剥削和压迫的直接否定,是对现实社会制度最尖锐,深刻的批评,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追求平等公正的迫切愿望。
(2)在“小国寡民”理性社会方案中,孔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内容,作为理想社会生活福利指标。
(3)老子认为以上社会福利指标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国与国之间避免交往,百姓“重死而不远徒”30,赈荒抗灾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积粟备荒(2)节用抗灾(3)足财抗灾31,所谓“利民”,除了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之外,还应包括使“劳者得息”,“劳者得息”作为“利民”的重要指标,应是墨子社会福利思想的一大特色。
32,汉初的社会救济大体可分为哪两类?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第一类: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宏观社会救济措施第二类:针对百姓个体的社会救济措施(1)招抚流亡(2)轻徭薄赋(3)尊老(4)恤鳏寡孤独(5)复除33,汉初的赈灾与优抚的方法有哪些?汉初的赈灾与优抚的方法有:赈济,放贷,徒流民,(益蜀)缓。
34,贵粟备荒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贵粟备荒论的代表人物有:贾贾,晁错,耿寿昌35,灾荒的成因有哪些?(1)从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看,灾荒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2)富商大贾生活腐化,穷奢极欲,霸占和消耗了社会上的大量财富,使国家日益贫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
36,积粟备荒思想。
首先,他们强调了以粮食储备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储备的重要性其次,要想使国家“粟多而财有余”,就必须要求农民全力从事农业生产,打击富商大贾的商业投机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入粟以受爵”和移民实边等方法来增加国家的粮食积累。
(1)驱民归农(2)入粟受爵(3)禁奢侈风气27,要想使国家“粟多而财多余”,就必须要求农民全力从事农业生产,打击富商大贾的商业投机活动。
此外还可以通过“入粟以受爵”和移民实边等方式来增加国家的粮食积累。
37,在《礼记》49篇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礼运》篇阐述“大同之世”的社会福利保障思想,《大学》篇阐述的是“亲民”思想,《王道》篇阐述的是“恤民振穷”“安老怀少”的思想。
38,简述《礼记》中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39,从社会福利思想角度审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他提出的“教化论”和“限民名田”最具代表性40,董仲舒作为汉代的“群儒之首”,他的思想特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图式。
41,从维护西汉王朝统治的角度出发,董仲舒提出了使贫者“足以养生”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表现在?(1)以利养民说(2)禁与民争利42,董仲舒提出“禁与民争利”43,试析董仲舒“限民名田”思想的基本特点及思想价值。
P104(1)董仲舒崇尚井田古制,但他终究是一位有较强现实感的思想家,他认为在汉代恢复井田古制已不可能,只能力争使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合乎井田古意。
(2)所谓“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3)价值:把贫苦百姓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保障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深度。
44,王符提出了“天以民为心”的思想,并提出了“爱日说”,所谓“爱日”,就是珍惜百姓的劳动时间。
45,阮籍构想的理想社会的特点是什么?(1)这是一个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社会,(2)这是一个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46,,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
47,嵇康认为,“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洞悉生命的目的。
(判断)48,鲍敬言社会思想的核心论点是“无君论”49,鲍敬言把理想社会依托于空想的远古时代,这个社会的特点是什么?(鲍敬言理想社会的特点)(1)这个社会是一个没有国家,没有君臣等统治者,没有军队,没有刑法,没有城池,没有争夺的宁静的社会(2)由于这个社会“无君无臣”,自然也就没有封建的徭役和赋税剥削(3)这是一个封闭的、和谐的社会,不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和谐50,简述李世民与民休息的理论依据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