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第二节语言与思维 语言学概论PPT 教学课件
第二章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第二节语言与思维 语言学概论PPT 教学课件
目前学界关于思维和语言产生问题的倾向 性意见
一方面,承认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至少在语言出现之后它是人类最主要的思 维工具;另一方面,也承认人类的思维可 能先于语言产生,人类先有思维,后有语 言。
2.2语言与思维是否相互对应
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抽象 思维是必须借助于语言的。语言是抽象思 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活动(感性思维和发 散思维)不一定需要语言参加,但语言也 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起作用。 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 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 象。
2.1.3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说
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虽然语言出现以 后成了思维的主要工具,但语言出现前人 类就有了思维,甚至直到语言出现之后也 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维活动。 洛克〔英〕、爱因斯坦、周建人
思维先于语言产生的科学证据
人类系统发生学角度的研究——从整个人类的 发展史来探索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顺序。 人类的个体发生学角度的研究——从儿童掌握 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拟测人类发展史上思维、 语言的产生过程。 失语症、先天聋哑人的语言、思维状况的研 究——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 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
二、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 争论
从起源和发生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出 现的,还是有先有后,甚至各有各的产生 过程? 从范围和功能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始终对 应的,还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 从地位和作用上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 用的,还是思维决定语言或语言决定思维?
2.1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思维活 动)
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的逻辑形式 进行的思维活动。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 形式,是思维的细胞。 判断:是确定事物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思维形 式。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未知 判断,或者由一个或几个前提得出新的结论的 思维形式。
语言不能决定思维
从对思维产生影响的因素来看,即使承认语言 影响思维,也并不是只有语言才影响思维。 从整个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的现象来看,即使 承认思维受语言的影响,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 受语言的影响。 即使是那些我们认为似乎是“语言决定思维” 的例子,归根结底还是先有概念、判断、推理, 然后才会反映到语言中。
核心内容: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有 不同的思维方式。 萨丕尔认为,人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客观 世界中,而是多半要受到语言的支配,真 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根据 人类集团的语言习惯建立起来的。
沃尔夫认为,对说话人来说,语言(特别是语 法)是一种背景知识,这种知识因语言而异, 没有共同的规律。任何人在使用自己的语言进 行思维时都在无意识地运用这种背景知识。这 种语言的或语法的背景知识是思想的塑造者, 是个人心理活动、分析和综合思想材料的纲领 和指南。现实世界就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语言 (或语法)系统而组织起来的。除非人们的语 言背景相同,或者通过某种方法取得一致,否 则即使人们接触到同一种现象,也不会有相同 的看法。
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思维能力指能不能认识现实;思维方式指 如何实现这种能力。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思维方式具有 民族的特点。
思维的类型
感性思维
理性思维 发散思维
感性思维(前思维活动)
狭义——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 动,即直观思维,如视觉、听觉、知觉等 等。
广义——也包括表象思维,即唤起表象并 在想像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如记忆 表象、想像表象等。
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切分
汉语:赤,橙,黄,绿,青,蓝,紫 英语: purple,blue,green,yellow,orange,red 暖色,冷色
语言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人的思维方式
不同民族的人对现实的认识角度是不同的。人 们通过语言对现实世界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本 身反映了某一语言社团的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因此语言对世界的分类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2.3语言与思维哪个是主导
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 么样的思维,包括会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 思维结果。
尽管语言确实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 不能无限夸大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 维,更主要的应该是思维决定语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关论) (Sapir-Whorf hypothesis)
第二节
语言与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二、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 三、儿童语言的习得和思维的发展 四、语言在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思维
思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现实的成果。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机能,是认识现实世界 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 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2.1.2语言思维同时发生说
认为语言和思维同时发生,而且思维只能在语 言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 那么应该先有语言后有思维。 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法〕、赫德尔〔德〕、 洪堡特〔德〕、华生〔美〕 它只是论证和强调了语言与思维相互联系的一 面,却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了是否存在非语 言的或先于语言的思维活动。
人: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 高等动物。人是由古类人猿进化而成的。 人是会死的。 人是会死的。 张三是人。 张三会死的。
发散思维(外思维活动)
也叫新思维,是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 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此外, 像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都 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和思维各自发生说
语言思维同时发生说 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说
2.1.1语言和思维各自发生说
认为思维和语言有各自发展的过程,互不 相干。 柏拉图、霍布斯〔英〕、贝克莱〔英〕、 杜林〔德〕、语言学家马尔〔苏〕等。 这种看法无法解释为什么更多的时候人的 思维活动不但需要而且离不开语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