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培训课件

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培训课件

小明是个80后,最关心缴纳养老保险比 例和自己退休后养老金是否领的到
小明的父亲老明是50后,退 休在家,最关心的是今年的养 老金是不是还会涨
大伯也是个50后,农民,最关心没 缴纳过养老保险的自己如何养老
姑姑是个60后,公务员,最关心 公务员养老保险会不会改革
我国养老面临的问题
4-2-1家庭结构
家 庭
主要特点:这一期间,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有所扩大,但仍然表现
为以现收现付制模式开展的以企业为单位的独立的制度安排,在性质上 仍然属于“企业保险”,并没有实现基金在社会范围内的统筹,因此还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时间轴
1951年
城镇养老保险开始建立
1984年
社会性养老保险
1991年 1997年 2000年
多层次养 统一城镇 养老保险
老保险体 职工养老 制度改革

体系
•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阶段 (1951年—1965年)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创立
规定覆盖范围是100人以上的国营、公司合营、私营和合作社
《劳保条例》受到根本否定和批判:管理机构被撤消,退休费 用社会统筹取消。
1. 负责管理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业务的各级工会组 织被解散,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被撤销;
2. 1969年,支付退休人员所需的退休费由各企业 自行负担,在“营业外项目”列支;原来全国统 一的社会保险蜕变为企业保险。
3. 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劳动部被取消,监督的职能 转移到了地方劳动部门。
– 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工人社会地位,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 个体原因
– 劳动人民收入普遍偏低,生活贫困
这一时期养老保险的特点:
1.覆盖范围有限,且由各单位具体实施;
2.以“现收现付”模式供给和支付养老金,造成企 业和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3.养老金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替代率水平比较高, 养老金支付压力较大;
空巢家庭

社保养老缺口

退休年龄拟延迟
时 间
第四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学习目的
了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明确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与措施; 能够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
相关分析; 了解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 新农保养老保险制度 •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1958年 1960年
《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和《关 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 这两个规定统一了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的退休、退职制度。
《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职工、社员退休统筹暂行 办法》、《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职工、社员退职、 退休处理暂行办法》,把集体所有制经济的职工也纳 入了强制制度化养老范围。

经营的工厂、矿场及其附属单位,以及铁路、航空、邮电三个 产业所属企业和附属单位。


规定社会保险费全部由企业负担,缴费率为企业工资总额的 3%。企业所缴纳保险费的30%上缴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社

会保险统筹基金;70%留在企业,用于企业直接支付养老金。
1
中华全国总工会是社会保险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劳动部是全
第三篇
制度篇
你有怎样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每个人 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
“ 平等参与 平等发展
公平正义 学有所教
“老有所养”依然是最热话题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养老或成为中国未来50年无法挥去的忧虑
• 今天衣食无忧的我们,十年后二十年后,是否能
笑 依然 得灿烂?!
小明一家的担忧
了解养老金制度
个人 账户
社会统 筹账户
企业职工 养老金
缴费 满15年
达到 退休年龄
社保基金 缺口
尹蔚民表示,2014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收入2.33万亿元,总支出是1.98万亿 元,结余3458亿元,累计结余3.06万亿元。养老金收支平衡面临很大压力。
8
第一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沿革
一、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阶段(1951年—1965年) 二2、 城镇职工养老保单险击制此度处的添停加滞标阶题段文(字1966年—1977年) 三、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阶段(1978年—1984年) 四、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阶段(1984年—2000年) 五、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阶段(2000年—)
9
国社会保险事业的监督机构;工会基层委员会是执行《劳保条 例》的基层单位。
5
1
男满60岁,一般工龄25年,本企业工龄10年;女满50岁,一 般工龄20年,本企业工龄10年,养老金水平根据本企业工龄和
本人标准工资确定,约占职工工资的35%—65% 。
全国总工会
上缴30% 作调剂基金
调剂基金
工会系统
单位缴职工工资总额 的3%作保险费
4.具有制度范围内的共济(养老金的30%全国统筹) 功能,风险由国家承担。
实行效果
A. 文革冲击,工会遭到取消,企业养老保险 制度中断
B. 企业化养老覆盖率低,部分集体企业员工 和广大农村人口无养老保险
C. 由于掌握资源以及社会地位不同,不同企 业、单位养老待遇不平等
•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停滞阶段 (1966年—1977年)
返还70% 作保险费
单位A缴费
单位B
特点:现收现付 全国统筹 覆盖面有限 相互分割
(二)企业和国家机关职工退休、退职办法的统一
1955年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规定》, 干部的养老金由国家财政负担,从行政事业费中直接 支付,人事部门负责管理,最终导致了中国养老保险 制度的“二元化”结构 。
背景
• 制度因素
–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逐步确立——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政府开始有意识的调整公私关系、 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 组织基础
– 政府通过没收一部分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初步建立起一些国 营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开始更多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实行统 一的工资制度
• 意识形态
• 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阶段 (1978年—1984年)
1978年
《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 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对国企职工和机 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条件、待遇水平作 了统一规定;离休作为退休的一种形式规定下来。
1983年
国家提高了生活困难的退休、退职人员的养老金 待遇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