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中倾听与提问的技巧

心理咨询中倾听与提问的技巧

心理咨询中倾听与提问的技巧来源:互联网责编:admin作者:佚名时间:2005-05-在心理治疗的会谈中,所谓"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治疗者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

这种特殊的引导或说治疗者的这类话语的采用,就是我们这里所要谈的注意倾听的技巧。

艾维等人曾列举了会谈中与找出来访者问题所在的有关言语引导的倾听基本技巧,这些技巧是: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鼓励、说明、对来访者感情的反映和总结等。

一、开放式问题这类问题被一些治疗者认为是最有用的倾听技巧之一。

开放式问题常常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

让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而不是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来回答。

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对方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

在这类问题中,每一种问题都可能引出对方的较为特殊的反应,使治疗者得到想要了解的有关资料。

例如:"能不能告诉我,这事为什么使你感到那么生气?""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以"能不能……""能……"开始的这类问题,可以说是最为开放的问题了,这种问题有助于来访者给予自己独特的回答。

这类问题一般都会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但也可能有的来访者会说"不能"或"现在我还不想说"等等。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治疗者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其他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等。

当然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少发生。

"那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你有些什么反应?""还有什么人在场?"这种包括有"什么"在内的疑问句,可以帮助治疗者找出某些与问题有关的特定的事实资料。

"对这件事你是怎样看的?""你是怎么知道别人的这些看法的呢?"这类带"怎么"一词的问题往往会引导出对方对事情经过的描述,当问题涉及对方自己的想法、看法时,治疗者所要了解的就是来访者个人对问题的考虑了。

"为什么你觉得这样做不公平?""为什么你说别人都看不起你?""你当时为什么那样做?"与"为什么"有关的问题的任务通常是需要找出来访者对某事所产生的看法、做法、情绪等原因,这可能会得到多种较为具体的解释与回答。

从上述对开放式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了解到,虽然开放式问题给来访者的回答以较大的自由度,虽然开放式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来访者千百种不同的答复,但开放式问题的目标都始终趋向于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

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实际上治疗者非常可能获得对来访者问题的一般性了解,对与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的掌握以及对来访者的情绪反应和他对此事的看法及推理过程的了解。

治疗者在使用开放式问题时要注意,在此之前应注意发展良好的治疗关系,而与此同时仍需注意这一点。

有些问题应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以免显得过于咄咄逼人。

如果来访者此时还不那么信任治疗者的话,连珠炮式的发问可能会使对方产生疑虑,甚至于对立。

另外,有些来访者虽然表面上对问题都-一作答,但可能其内心思想与活动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

例如同一个问题:"你当时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你丈夫呢?"辩论式、进攻式、语气强硬的发问与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就可能会在来访者心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印象,前者会被认为治疗者有反对自己之意,后者则被认为治疗者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从而帮助自己。

二、封闭式问题这类问题的特征就是可以以"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一两个字给予回答。

比如"你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了,是吗?""他当时没有表示同意?""你确实这样想过了?"等问题就是所谓封闭式问题。

这类问题在会谈中具有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使会谈能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等功效。

封闭式问题也可帮助治疗者把来访者偏离某主要问题的话头牵引回正题上。

譬如:"我们还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好吗?"不过治疗者对封闭式问题的采用要适当。

所谓适当就是不要过多地采用这类问题而仅在必要时应用。

因为来访者前来治疗时,总是带有希望别人分担自己的问题、理解自己的情感等愿望,而心理治疗会谈恰恰是他得以表达自己的一个时机。

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在谈话中总处于被动回答的地位,所以封闭式问题的采用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对治疗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

三、鼓励和重复语句鼓励是指对来访者所说的话的简短的重复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嗯","噢","是这样"或"后来呢?"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或强调对方所讲的某部分内容。

这是最简单的技巧之一,可能因其简单,所以常常被认为是细枝末节而予以忽视。

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技巧,使治疗者得以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并且被研究者们认为是成功的治疗者所具有的一个特征。

这是因为鼓励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它能使来访者了解到治疗者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并希望他继续讲下去。

以重复语句作为鼓励对方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很有效力的反应方式,这可以表明治疗者对来访者所说的话中关键词语的注意。

通过这样的鼓励,可引导来访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的纵深部位进行。

请看下面的例子。

来访者:"人一多我总是非常容易紧张,这回他们都看出我紧张了,他们都会看不起我,我们班那么多人看着我,我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好"。

在来访者的这段话中,治疗者可以选择作为重复语句的有好几个:"人一多你就容易紧张……","他们都看出你紧张来了","他们都会看不起你"等等。

不同的鼓励可能会使谈话转入不同的话题,而不同的话题可能影响着治疗的深度,治疗深度又可以反映出鼓励的程度。

在上述来访者的这段话中,可能以选择"你觉得非常难堪"作为治疗者的重复句子最好。

这种反应,一方面可以抓住来访者问题的重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出对对方的理解。

通过这一鼓励,可以促使对方对这一问题再予以更为详细的说明(比如来访者为什么会感到非常难堪--她可能希望自己处处显得大方、自然,希望自己能被班里同学所喜爱,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等等)。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哪怕是最简短的鼓励都可以看作是对来访者的一种强化,这种强化会影响到来访者进一步谈话的内容。

鼓励或重复看上去极简单,但它对来访者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在运用鼓励语句的同时,治疗者还要注意自己身体语汇的运用,如专注于对方的神情,倾听的姿式以及点头示意等。

专注的神情和倾听的姿式对对方的谈话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而点头所表示的含义就更为明确了。

四、说明语句这就是对来访者在谈话中所讲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的实质进行复述,简而言之就是对其谈话进行实质性的说明。

治疗者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对来访者的话进行复述,但某些带有敏感性的词汇和一些重要的词语仍以用来访者用过的词汇为好。

说明语句可以帮助治疗者检查其对来访者的问题的理解程度,把一些分散讲出的事情联系起来。

治疗者的说明语句也给了来访者以重新解释自己的思想的机会,同时也是其重新探索自己的问题,重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深化所谈话题的内容的机会。

治疗者对问题本质的说明及对关键的观点的重复,对于某些需要对一些困难的问题作出选择的来访者可能更为有益。

对说明技巧的应用,我们可以举一实例:治疗者:我想你刚才说了那么多,主要意思就是你希望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好,让别人都觉得自己挺聪明、挺能干、希望别人喜欢自己,对吗?来访者:晤,差不多吧,我什么都想做得十全十美。

治疗者:愿做一个完美的、无可挑剔的人?来访者:嗯(点头)。

在这里,治疗者两次发言都是用的说明语句。

第一次是对前面来访者的大量谈话内容的总结,其语句中"让别人觉得自己挺聪明"、"挺能干"、"希望别人喜欢自己"里面的"挺聪明"、"挺能干"、"希望别人喜欢我"都是来访者的原话。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治疗者的第一次说明使来访者也对自己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来访者进一步解释自己的想法说:"我什么都想做得十全十美"也是她自己对自己问题的实质的进一步思考的结果。

治疗者的第二次说明使治疗双方对来访者问题的实质的认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此外,说明语句在初次会谈中对了解来访者所谈的问题的各方面材料都极为有用。

治疗者可以借此机会检查他对来访者所诉说的许多事实的理解程度,澄清、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为进一步的治疗会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对感情的反映仅仅明确一些具体信息与事实对治疗者来说还是不够的。

对感情的反映技巧为治疗者提供了一个探查来访者的感情卷入的程度的机会。

一般说来,对来访者感情的反映常常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你"或对方的名字和情绪的名称,"你觉得……","你心里感到……"这样的句子。

此外还常有与情绪有关的人物、事件(如"每次你说话时你丈夫心不在焉就会使你感到特别恼火")。

单纯的对感情的反映可能只包括前面3个部分的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常涉及第4部分的内容,这可以看作是对感情的反映与说明语句的结合。

例如"你感到很伤心?""这件事你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气愤?""你笑了,你真觉得好笑?"事实上,在具体的心理治疗实践中,有时要想把说明语句与对感情的反映区别开来实在是很困难的。

对治疗者来说,他对来访者感情的反映也只有借助口头的说明。

如果一定要对二者进行区分的话,只能这样理解:说明语句所关心的更多的是对事实本质的了解,而对感情的反映则注重的是对对方情绪情感的认识。

二者常常会在治疗者的话语中同时出现。

在运用对来访者的感情的反映这一技巧时,首先治疗者自身必须对人类丰富的情感有较好的认识,要能够比较正确地定义某些常见情绪、情感,比如:愤怒、恐惧、高兴、悲哀、孤独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