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PPT 58页)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PPT 58页)

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 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 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 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
100/90<120/80(1.1<1.5) 两劣取轻应生产毛呢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
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 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 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 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 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 下马,结果稳赢。
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大 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 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 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country specific determinants)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 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 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 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英国和葡萄牙在毛呢和酒生产上的劳动成本比较
单位:劳动或生产成本
产品
英国(不发达国)
Hale Waihona Puke 葡萄牙(发达国)毛呢
100
90

120
80
第一次比较(生产成本的比较):
毛呢:英国/葡萄牙=100/90 酒 :英国/葡萄牙=120/80 第二次比较(优势或劣势比较):
葡萄牙酒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和毛呢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比较: 120/80>100/90(1.5>1.1) 两优取重应生产酒 英国毛呢生产成本上的劣势和酒生产成本上的劣势比较:
A国 B国 F商品 1 3 C商品 2 6 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 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 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人们惊异地看到,李嘉图陷入了 “此优为彼优,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 的尴尬境地。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 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传统的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 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源禀赋和比 较优势。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寻求 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目前在这方面 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 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 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 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 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 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 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 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 势贸易理论
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 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 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 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 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
但是,比较优势也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比较成 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 要的意义。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 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的国际贸易 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 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 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 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较优势的基本概念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 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 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 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
(相对于产品B )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 相对成本比较:
产品A的相对成本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相对于产品B)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aLB
• 机会成本比较: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品产量(ΔQb)
(相对于产品B) 增加的A产品产量(ΔQa)
比较优势的理论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 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 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 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 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 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 或等劣势贸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 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 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 伟大的胜利。
现代经济学比较优势之比较
• 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