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班次:1002601 学号:24 姓名:罗胜飞
摘要:本论文向大家介绍中国当前两大成功立体农业模式:鱼塘-台田模式与桑基农业,并把这两种不同模式具体分析比较了一番,更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并形成了一种更加合理的
模式。

关键词::鱼塘-台田模式桑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体农业
中国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出现了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在此之际,中国想利用立体农业来解决这个在农业用地方面的短缺问题,并创造了两大成功立体农业模式:鱼塘-台田模式与桑基农业。

那什么是鱼塘-台田模式呢?什么是桑基农业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完善它们呢?
一、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农业又称层状农业。

着重于开发利用重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

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

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

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二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二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

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

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鱼塘—台田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

鱼塘—台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鱼塘-台田模式和桑基鱼塘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是在无法搞农业种植的重盐碱地里,根据挖塘(挖沟)渗盐碱的原理,挖塘筑台田,使修筑的台田盐碱下渗后能成为无盐碱良田,种植各种农作物或建立植桑基地养蚕等,再在塘里养鱼,这是一个改造盐碱地的良好成功模式。

桑基鱼塘是一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鱼塘—台田模式与基塘农业的比较分析
相同点:都是立体农业模式。

洼地挖塘,塘中养鱼,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

不同点:农作物种类不同。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上种甘蔗,或种果树或种桑,并与当地农产品加工联系在一起,形成蔗基一制糖,果基—罐头,桑基—养蚕一缫丝业。

而黄海平原的“鱼塘一台田”,则形成鱼—果—粮、鱼—果—棉、鱼—果一菜、鱼一果一草(饲料)模
式。

原因:两地地貌结构相似,都是地势低平的平坦地形,且都形成低洼和岗地、丘地交错起伏。

低洼地掘土挖塘是有效利用土地的好办法;台田、基上发展种植业则是适宜的。

利用的具体目的不同。

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亚热带湿润地区,水热条件极为丰富,为充分利用水热资源而创造了“基塘农业”的生态模式,而黄淮海平原地处我国暖温带的半湿润地区,春旱、夏雨的气候极易造成干旱,并引起盐碱化,创建“鱼塘一台田”模式治理了湿地,改造了盐碱地,是一种避弊趋利的生态农业。

三、其它模式
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塘”的立体农业与其他两个的区别:千烟洲主要作用是利用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一下的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农业灌溉,其次是发展水产养殖业。

它主要是利用当地的丘陵地形,自上至下是用材林-经济林和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其中用材林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鱼塘的作用是防洪灌溉,减少洪涝灾害。

时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较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

鸭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发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

四、新模式
在上述几种立体农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改进与创新,产生了一种新的立体农业模式,取名为塘境模式。

这是一种塘田系统开发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和水体,提高利用率,初步形成以鱼为中心的四个物种结构模式:
(1)鱼、粮、果;
(2)鱼、菜、果;
(3)鱼、棉、果;
(4)鱼、草(饲料)、果。

鱼塘和台田各有自己的物种结构。

从鱼塘物种结构来看,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

草鱼吃草,其粪便可作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的养料,并增加水体中絮凝物,成为鲢鱼、鳙鱼的饲料。

鸭子在水面活动,排泄物落入水体,不断提供碳、氮和磷源,提高鱼塘鱼类天然饵料生物的产量。

从台田物种结构来看,果—粮间作: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绿豆等,果树为苹果;果—棉间作:苹果树行间种植棉花;果—菜间作:苹果—蔬菜(韭菜、白菜、茄子、番茄、扁豆、青椒、黄瓜、西葫芦、冬瓜、蒜、大葱、萝卜、胡萝卜等)间作和葡萄—蔬菜间作
塘境模式包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子系统。

台面、坡径上的盐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对鱼塘水质产生影响。

台田种植的粮、饲草等是鱼饵料来源。

因此,把鱼塘和台田物种有机地结合起来配置,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初级生产力,并合理调配好食物链,有效地利用空间和水体,提高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效率。

立体农业作为一种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立体农业有利于解决中国当前农业用地短缺问题,从而让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成为一种可能,让中国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百度贴吧》《中国农业大全》《发财致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