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PPT课件
4.讽刺夸张:
•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 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 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 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 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 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 的目的。
•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 张让范进喜极而疯. ,将科举对人们7
5. 托物言志:
•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 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
10
8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 抒发感情。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 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 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 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 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
•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 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
4
2 象征
• 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 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 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 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 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 刻。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 要有共性。
记叙文的表现 手法
洪桥学校 沈先宏 2014.5.16
.
1
1、常见的:对比、象征、 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欲扬先抑、讽刺夸张
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
.
2
二、 区分比较
• 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手法” 等。
•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
“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
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
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
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
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
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 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
16
五、衬托:
• 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 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 c.增强语气, • d.使意义明显。 • 总之 “加强 突出 显示 增强”等
等
.
17
.
12
四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 一、对比: • 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
示本质; • 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 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13
二、象征:
• a.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 物上;
• b.表达了~~~~的感情;
• 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
•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
•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 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问 设问等。
.
3
1. 对比:
• 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 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 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 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 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8
6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
•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 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
•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 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
9
7衬托:
• 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 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 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 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 作陪衬叫反衬。
.
14
三、欲扬先抑:
• a.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 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 b.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 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 c.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 d.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
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
15
四、夸张讽刺:
• 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再如高尔基的《. 海燕》,在暴 5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 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 扬、抬高;“抑”按下、贬低。作 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 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 处落笔。
•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 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 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 脑子里还有很多古. 怪的规矩以及害6
.Leabharlann 119.铺垫:• 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 描写。
•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 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 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 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 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 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 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