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
地应符合以下要求:
1)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 2)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 小于基地周长的1/6; 3)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 4)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和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得 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5)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6)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不宜设置围墙,大 门等障碍物。
1.2 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在实践工程中不可能都考虑。通常根 据以下原则确定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考虑热辐射的作用。火灾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民用建筑, 保持7~10m的防火间距,有消防车扑救,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
考虑灭火作战的实际需要。建筑物的高度不同,救火使用消防车也不 同。对于低层建筑,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于高层建筑,则要使用曲 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防火间距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 的需要。一般宜为4m。
图3-1 住宅成组布置防火间距示意 民用建筑距甲、乙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重要的 公共建筑距甲、乙类厂房不应小于50m。
2) 高层建筑防火间距
(1)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规定,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如表3-2及图3-2所示。
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返回目 录
用地交通出入口方位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
70M; 与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最边缘不应小于5m; 距地铁出入口、交通站边缘不应小于15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大型特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交通等人员密集建筑基
返回目 录
1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及确定防火间距的原则
1.1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
热辐射—辐射热是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当火焰温 度达到最高数值时,其辐射强度最大。 热对流—无风时,因热气流的温度在离开窗口以后会大 幅度降低,热对流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不大。 建筑物外墙门窗洞口的面积 建筑物的可燃物种类和数量 风速—风能够加强可燃物的燃烧,促使火灾加快蔓延。 相邻建筑物的高度 建筑物内消防设施水平 灭火时间—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其温度通常随着火灾延 续时间的长短而变化。火灾时间越长,则火场温度相应增高, 对周围建筑物的威胁增大。
绿地率 道路规划 市政工程规划
1.2 建筑物性质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 总平面布置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 交通联系、防火和卫生要求,综合考虑,统一安 排。合理的进行功能分区。
返回目 录
1.3 建筑场地的地理特征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 地形地貌 日照 风向
返回目 录
1.4 消防车道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 1. 5 消防水池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 消防水池布置有两种:一种建筑内布置;一种建筑物外。
表3-2
其它民用建筑
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 一、二级
裙房 三级
耐火等级 四级
高层建筑
13
9
9
11
14
裙房
9
6
6
7
9
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部分的外缘算起。
图3-2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示意
部不能满足上述防火间距要求的情况,可将不能满足的一 侧外墙作防火处理。如外墙材料为不燃烧且耐火2h以上, 墙上开口部位用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这样,防火 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4m。
第2章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
1
总平面图布置
2
防火间距
3 消防车道与消防车操作空间 4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举例
第1节 总平面布置
建筑防火设计应从总平面入手,主要考虑的以下几方面:
1.1 城市规划对总平面布局的影响
用地界线—指某一建设项目的全部用地范围。 适建范围—指用地范围内建设项目所允许的功能。 建筑控制界线(建筑红线) 建筑间距 日照间距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
(1)两座相邻建筑,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2)相邻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 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相邻较低一面为防火墙 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3)相邻两座建筑物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加水幕时,其防火间 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5m
有利于节约用地。
防火间距计算 。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 的可燃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 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
其他。两座相邻建筑较高的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1)2多层建民筑用建防筑之火间的间防火距间标距 准
(3)当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 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低于1.00h,且相邻较低一面 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 4.00m。
(4)两座建筑物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 ,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 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3-1的数值减小25%
(5)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6层的住宅,如果占地 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m2时,可以成组布置,如图3-1所示。 组内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4m,组与组之间的防火 间距仍按表3-1的规定执行
返回目 录
第2节 防 火 间 距
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致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 设置防火间距的目的: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防 止火灾在相邻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并为人员疏散 消防人员的援救和灭火提供条件,减少失火建筑对相邻建筑及其(或使用 者强辐射热和烟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