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医学复习总结

社会医学复习总结

社会医学复习总结熟悉教材知识点,把握重点。

重点还是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1.【了解】㈠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年到1840年)。

㈡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年到1880年):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认为,应当将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这次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㈢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到现在):法国医生格罗蒂扬在德国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提出社会卫生学的理论,首次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了解】社会医学的作用:①了解某一个大到国家,小到社区的区域中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等提供依据。

②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观念的影响,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摒弃“无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念,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3.【了解】社会医学的任务:①评价健康状况②开发和应用评价理论和方法③探索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④为制定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⑤多学科、多层次合作。

4.【了解】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5.【了解】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6.【了解】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7.【熟练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②探讨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③制定社会卫生策略。

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1.【了解】医学模式转变的各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

2.【了解】机械论医学模式:15世纪工业革命和实验科学大发展,在培根“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影响下,机械学与物理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拉美特里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把人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

3.【了解】模式在科学研究中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或解释方式,也可以指一种思想体系或思维方式。

4.【了解】医学模式的概念是在医学理论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它实质上是一种医学观,是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医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方法,医学发展应该抓住哪些根本问题,医学实践操作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等方面,做出的高度理论概括。

5.【了解】生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遗传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理论上,一个是二元论,另一个是还原论。

生物医学模式虽然强调生命活动在结构、功能和信息交换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却忽视了人的另外一个方面,即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

生物医学模式的这一缺点,限制了它的视野,也限制了医学家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

6.【掌握】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7.【掌握】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影响:临床医生向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分化是必然趋势。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明确指出了我国医疗机构将向社区化和综合专科化两个方向发展。

社区医生不仅是能够对躯体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工作者,还应当能够更多地与患者沟通,积极帮助高危人群寻找心理和社会病因,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8.【熟练掌握】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动因:①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②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③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④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9.【熟练掌握】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1.【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社会因素被人的感觉系统纳入,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心理反应及行为,即社会心理因素致病模式。

⒈感知觉系统是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是社会因素的中介⑴神经系统与中介机制⑵内分泌系统与中介机制⑶免疫系统与中介机制⒊中枢神经系统是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

2.【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①作用的广泛性②持久性与积累性③交互作用。

3.【掌握】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不同分配制度影响居民健康;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社会制度影响人的行为。

4.【掌握】狭义文化即精神文化,指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教育、法律、道德规范等。

社会文化包括:教育、文化、风俗、宗教。

5.【掌握】社会心理因素是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能导致人的心理应激从而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因素。

6.【掌握】:生活方式是人们采取的生活模式或式样,它以经济为基础,以文化为导向。

人的行为既受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每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7.【掌握】生活事件指在童年期家庭教养和境遇;青年期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成年期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受到的各种事件。

生活事件包括:⑴学习问题⑵恋爱婚姻问题⑶健康问题⑷家庭问题⑸工作与经济问题⑹人际关系问题⑺环境问题⑻法律与政治问题。

8.【熟练掌握】关于文化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大体分为三种观点,其一为共同论,其二为进化论,其三为相对论。

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9.【熟练掌握】经济与健康的关系: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卫生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是保障健康的物质基础,它对人群健康水平的影响是通过多渠道综合作用的。

10.【熟练掌握】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㈠促进健康的行为:①积极的休息与睡眠②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③积极的应付方式④体育锻炼㈡吸烟㈢酒滥用㈣药滥用㈤不良性行为。

11.【了解】家庭与健康:㈠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群体,是社会的细胞。

常见的家庭类型包括:⒈核心家庭⒉扩大家庭⒊异常家庭。

㈡家庭功能:⒈养育子女⒉生产和消费⒊赡养⒋提供休息娱乐的特殊环境。

㈢家庭对健康的影响:⒈家庭关系不良⒉家庭功能失调⒊家庭结构的破坏。

12.【了解】⒈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数量增长加重社会负担;人口增长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人口增长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⒉人口结构与健康⑴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大人口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⑵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性比例平衡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素之一,性比例失调则是滋生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⒊人口流动与健康: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人口流动可促进经济繁荣及社会发展,给居民健康带来有利影响,但是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给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3.【了解】生活事件与健康。

生活事件的测量:Holmes和Rahe(1967)开创了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方法。

他们把生活过程中对人们情绪产生不同影响的事件称为生活事件,并按影响人们情绪的轻重程度划分等级,用生活变化单位进行定量评定,制定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生活事件包括:①学习问题②恋爱婚姻问题③健康问题④家庭问题⑤工作与经济问题⑥人际关系问题⑦环境问题⑧法律与政治问题。

第四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 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社会健康指标一、卫生政策指标1. 政府政治承诺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4. 社区参与程度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3. 人均收入(2008年农村4761,城镇26675)4. 劳动人口就业率(二)社会指标1.人口统计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2. 文化教育指标: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3. 人均住房面积4. 食物供应三、卫生保健指标1. PHC普及面指标2. 安全饮水普及率 3. 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 4.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5. 医疗卫生保健质量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四、卫生资源指标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五、卫生行为指标吸烟、酗酒、每万人口吸毒人数、每万人口患性病人数。

人群健康指标一、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一)个体健康(生理、心理、社会)(二)群体健康一个健康的人群应该是身体发育平均水平良好,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比较低,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比较低,粗死亡率比较低,婴儿死亡率比较低,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