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棉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棉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2005年1-3月份我国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05年1月1日配额取消,我国棉纺织行业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势态,迎来了2005年良好的开局,详见下面的分析。

一、生产情况
2005年1-2月我国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为169.73万吨,同比增长22.93%。

其中我国两大纱生产省:江苏省累计产量为35.27万吨,同比增长17.02%;山东省累计产量为20.71万吨,同比增长42.13%。

此外,浙江、福建、河南、新疆的纱产量有较快增长,尤其是新疆省由于棉花的优势,吸引了疆外企业投资的兴趣,1-2月纱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4.05%。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 1-2月份纱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

由于春节长假的影响,2月纱产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2005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梭织布产量为47.81亿米,同比增长21.44%。

其中纯棉布累计产量为24.90亿米,同比增长30.16%,混纺交织布累计产量为9.75亿米,同比增长12.85%。

这表明,纯棉布仍是我国布类生产的主导。

占我国梭织布总产量60%以上的山东、浙江、江苏三省,1-2月份累计布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4.60%,14.14%,18.40%,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因此,2005年1-2月梭织布同比增幅能够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全国其他省市的梭织布生产情况比去年有所好转,例如河南、湖北两省1-2月梭织布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9.67%、23.96%。

2005年1-2月纱、布产量比上年四季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春节长假的影响。

布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月份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市场需求相对扩大,产能得到合理释放;纱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内需比较旺盛。

二、进出口分析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年1-2月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含纱线、织物、制品、服装)累计出口金额为5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81%,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7.08%;其中棉、棉混纺纱线及织物累计出口金额为9.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7%,占棉制纺织品出口总额(16.70亿美元)的54.73%。

(一)棉纱线进出口
2005年1-2月我国棉纱线累计出口金额为13915万美元,同比下降29.6%。

就2月份而言,棉纱线出口金额为6330万美元,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16.55%。

其中:出口数量为21684吨,同比下降61%;出口单价为2900美元,同比下降9.4%;棉纱线出口数量和单价的整体下降,造成出口金额的减少(见下图)。

棉纱线出口总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精梳纱出口数量大幅减少,改变了棉纱线的出口结构。

2004年2月我国出口精梳纱14704吨,占棉纱线出口总量的41.36%;2005年2月我国出口精梳纱7095吨,占棉纱线出口总量的32.72%。

精梳纱出口量以及其占棉纱线出口总量比重的减少,共同影响了棉纱线出口创汇。

事实上进入新的棉花年度以后,我国棉纱线出口始终处于下降趋势,是延续了去年二季度的状况。

04/05年度棉价虽然比03/04年度有所回落,但仍不稳定,致使我国棉纱线出口价格普遍偏高。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棉纱线,尤其是精梳纱的出口单价略有下降,但与主要竞争对手印度和巴基斯坦相比,仍然偏高。

印度和巴基斯坦棉纱线出口单价较低的原因是本国政府采取了适当的贸易保护政策。

这就使得我国棉纱线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了出口。

2005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89358吨,同比下降32.12%。

其中2月份进口棉纱线35830吨,进口金额为0.75亿美元,同比下降46.74%,环比下降66.93%。

我国进口的棉纱线总量中精梳纱占41.83%(其中90%为广东省进口),普梳纱占18.73%,但平均价格为2100美元/吨,低于我国出口棉纱线的平均价格。

(二)棉织物进出口
2005年1-2月我国棉织物累计出口创汇7.28亿,同比增长27.77%。

2月份出口创汇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5.53%,其中:纯棉布出口创汇29572万美元,同比增长26.00%(见下图)。

棉织物出口创汇的同比增长主要是数量的增长。

配额取消后,许多国家加大了从我国进口的力度,例如美国、日本、韩国。

2005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色织布1.44亿米,同比增长20.08%。

其中2月份出口6311万米,同比增长25.37%,其中80%为纯棉色织布,出口创汇1.02亿,占棉织物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主要出口国为: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

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色织布数量同比增长在30%左右。

2005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织物29159万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

其中2月份进口8312万米,同比减少22.3%,使得我国棉织物出口贸易顺差达到20309万美元,同比增长24.4%。

进口棉织物总量中,纯棉布占84%。

(三)棉纺织品及服装进出口
2005年1-2月,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累计出口创汇5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81%。

其中,一般贸易占出口创汇总额的70%以上。

2005年1-2月我国对设限国家的累计出口金额为17.6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3%,比去年同期比重15%有了明显提升。

以美国为例,2005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到该国的棉纺织品及服装总金额为74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4.56%。

这充分表明,取消纺织品配额,使我国纺织品出口潜能得以释放。

但是也要看到这种释放是由于原配额体制的管制所造成的短期大幅增长,预计随着新贸易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国纺织品出口将呈现出逐步回落的局面。

因此,要保持较高的纺织品出口创汇,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以及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仍是当务之急。

三、市场运行
(一)原料市场
1、棉花
3月以来,棉花市场处在基本平稳状态,出现了小幅上涨的情况,由3月初的11960元/吨,上升到月底的12070元/吨,增长幅度不到1%,在这之中还曾经出现小幅回落,但3月底增长较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棉纺织企业在吸取2004年经验的基础上一直保持着低库存,据我协会对部分企业抽样调查得知企业的库存一般不超过40天,内地棉花的价格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由于2004棉花年度棉花市场价格的大幅度回落,使得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减产,据农业部调查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1%左右,产量在550-570万吨左右,但与此同时据美国农业部调查美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14%。

发改委本着(1)防止棉花价格的再次大起大落,保证棉纺织企业的用棉;(2)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的原则,提升了收储价格,这使得市场现货的价格在不断的上升。

2005年1-2月累计进口18.4万吨,累计同比下降60.76%,其中 2月份我国进口棉花7.06万吨,这或许是生产需求与国际棉花价格较高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对于国内棉花而言,国际棉花的浮动比较大,但是从大趋势看,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按3月底的CotlookA指数57.45美分/磅折合人民币来算已高出国内329级棉花价格,且进入2005年2月以来,国际市场CotlookA指数一直在高于国内价格的位置徘徊(见下图)。

与上阶段不同的是,国际国内两个期货市场分别在3月中、下旬分别出现了下跌现象,且截止到4月1日,纽约5月合约,郑州4月合约都是在下跌的,且变化幅度较现货市场而言是比较大的。

2、化纤短纤
今年以来,涤纶短纤的价格有起有落,到2月中下旬价格达到最高,为12200元/吨,在这之后又开始缓慢下跌,到3月底跌至11870元/吨,下跌了2.7个百分点,但从4月1日起,市场又开始回升,相比较而言,粘胶短纤的价格还是处于缓慢直线下跌状况,从1月初的15690元/吨下降到13800元/吨,下降幅度为12.05%,预计这个月粘胶短纤的市场行情还是走下坡路,这可能跟下游纱线市场的不济有些关系,总体而言,涤纶短纤的市场相对比较平稳。

(二)棉纺织市场
1、纱线市场
中国纱线指数是以《中国棉纺织织信息网》上各大纱线市场上各类纱线的中心成交价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其成交量、国内产量加权平均产生,CYC32即全棉32S纱。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自从进入3月份,尽管纱线市场有所浮动,但运行基本平稳,与中旬相比,下旬行情有所回落,但3月末几天纱线市场未见波动,保持在17630元/吨,从绍兴市场的32S全棉纱的中心成交价来看,状况也是如此,保持在17500元/吨的水平,略低于平均纱线指数,这表明中国的纱线市场产需基本平衡,总体呈现平稳良好的态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