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1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1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探究一喀斯特地貌考向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图,完成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可溶性岩石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故A项正确。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地形起伏更大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答案 D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考向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变化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 )A.云南省 B.陕西省C.辽宁省 D.江苏省答案 A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 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答案 D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考向3 溶洞的特征及形成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③)。

6.图示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溶蚀 B.流水堆积C.人工开挖 D.开采地下水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洞穴为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

考向4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云南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据此回答7~8题。

7.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景观更加独特答案 D解析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故地表水资源贫乏,A项错误;地形变得崎岖不平,B项错误;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C项错误;喀斯特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景观,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故D项正确。

8.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②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③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④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易被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①正确;地表崎岖,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②正确;岩层渗水性强,多溶洞或地下河,地表水缺乏,土壤保持水分条件差,③错误;土层薄,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④错误。

故选A项。

探究二河流地貌考向1 河谷地貌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地貌。

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答案 D解析在河谷发育初期,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谷逐渐加深;随着堆积、侵蚀的加剧,河谷逐渐呈现槽状,故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④③,D项正确。

10.关于河谷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浅且窄 B.下游—宽且浅C.上游—深且宽 D.下游—宽且深答案 B解析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下游地区河床宽且浅。

考向2 河流堆积地貌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①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类型为冲积扇;②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③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貌类型为三角洲。

故D项正确。

12.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②海浪作用明显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B解析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汊流较多,①错误;三角洲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作用明显,②正确;两者均为河流堆积地貌,土壤肥沃,其分布与气候无必然联系,③错误;三角洲地区多沙洲、沙岛发育,冲积扇无沙洲、沙岛分布,④正确。

故选B项。

考向3 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地貌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此回答13~14题。

13.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农业社会时期,决定这些乡村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运输能力 B.河流水量C.土壤肥力D.冲积平原面积答案 D解析农业社会,土地面积决定了聚落的发展规模。

1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聚落密集地区,其原因有( )①水资源丰富②土壤肥沃③便捷的内河航运④不易发生自然灾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河运便捷,适宜聚落的发展,成为聚落密集区,①②③正确;易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④错误。

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注:可逆反应)。

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1)说出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的可能原因。

(4)部分喀斯特地貌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缺水问题,对此请给出开源性建议。

成果展示(1)云、贵、桂等。

(任答两个即可)(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

(3)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

(4)从区外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2.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下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地间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

成果展示(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

(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路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

下图示意路南石林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答案 A解析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故A项正确。

2.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 )A.溶沟阶段 B.洼地阶段C.峰丛阶段 D.孤峰阶段答案 C解析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峰丛阶段,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形成石林,C项正确;溶沟阶段、洼地阶段是初始阶段,没有形成峰丛,排除A、B两项;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不是峰林,排除D项。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答案 D解析岩石具有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

4.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流水溶蚀 D.人工雕刻答案 B解析图中a、b、c地貌分别为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 D解析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贵州和广西,①③正确。

6.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受流水侵蚀,地表土层流失,岩石裸露)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①土层浅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 C解析该地区土层浅薄,山多坡陡,表层土壤易被侵蚀,①正确;多溶洞、暗河,地表水缺乏,不是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的原因,②错误;气候湿润,降水多,多暴雨,流水侵蚀能力强,③正确。

读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貌名称为( )A.甲—三角洲,乙—冲积扇B.甲—冲积扇,乙—三角洲C.甲—冲积扇,乙—冲积平原D.甲—冲积平原,乙—三角洲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甲为冲积扇,乙为三角洲。

8.对甲、乙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分布在干旱地区②乙分布在湿润地区③甲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乙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分布与干湿地区无必然联系,①②错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地区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处,③④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