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和解析

2016-2017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和解析

2016-2017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在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这一实验可以研究()A.声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波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波传播的快慢2.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

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A.B.C.D.3.如图所示,将一支竹筷子插入水中,从空气中所看到的现象应该是()A.B.C.D.4.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5.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入射光线与竖直成30度,s1s2长为10cm 表示液面的高度()A.上升10cm B.下降10cm C.上升8.7cm D.下降8.7cm6.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15°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则()A.θ1=30°,θ2=30°B.θ1=30°,θ2=60°C.θ1=60°,θ2=30°D.θ1=60°,θ2=60°7.如图所示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的是()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中树越远越小8.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

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

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C.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A.倒立的像B.正立的像C.放大的像D.缩小的像10.物体在离凸透镜15厘米处的光屏上产生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30厘米二、填空题11.做质量,它是物体一种。

12.用大小不同的弹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

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

13.身高1.65m的小赵同学距离平面镜2m,此时他的像距离他m,当他走近平面镜,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右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

1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照相时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像。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光圈/快门/调焦旋钮),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拍摄远的景物时,需要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近/远)一些。

如图所示,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在的像是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16.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0度角斜射在地面上,若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水平方向反射,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17.如图所示,是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则是法线,反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

18.凸透镜的中间厚度边缘厚度,对光线具有作用。

如图所示各种透镜中是凸透镜,而是凹透镜。

19.如图,一束光线HG从一个实心玻璃球的左面G点处射人,从实心玻璃球的右面射出。

现在右图中画出几条折射光线,能正确表示折射光线路径的是。

(从入射线开始连续填写线段字母)20.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为15cm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当物距为20cm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则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2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70°,若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使平面镜绕入射点沿入射光线和法线构成的平面顺时针方向旋转40°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22.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显示的时间是。

23.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标有的A、B、C、D、E五点。

当凸透镜放置在这五点中的某点处,恰有两点到透镜所在点的距离分别等于该透镜的焦距、两倍焦距,该透镜的焦距为厘米。

接着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光屏在E点附近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该凸透镜应放置在光具座的点。

若不改变上述发光物与光屏的位置,将凸透镜向点移动(选填“A”或“E”),光屏上可再次得到一个实像,该像是的(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24.小明同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介质使光线发生偏折能力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a)、(b)、(c)三幅图:(1)分析图(a)和(b)可知:。

(2)分析图(b)和(c)可知: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表明。

2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焦距为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B和C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b)、(c)所示,已知f A>f B>f C.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

(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得:。

三、作图题26.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7.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8.(1)如甲图所示,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两N极间磁感线的方向。

(2)如乙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

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29.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光源S沿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具体情况是。

30.一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A′B′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大致位置和大小(保留作图痕迹)。

四、计算题31.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

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4次车身振动,所用的时间是1分45秒。

若车身总长175米,每节铁轨长12.5米,山洞的长度是多少?当时火车的速度是多少?(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五、实验题32.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

(1)此时你听到音乐声(选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将(选填“逐渐变轻”、“逐渐变响”或“响度不变”)。

此实验应用了科学方法。

33.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这时发现指针仍偏左(如图甲所示),应,此时横梁平衡,天平可以使用了。

如果天平在测量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克。

34.如图所示,小青同学在做“研究光经过玻璃砖后的形象。

”的实验中,白纸上留下玻璃砖MM'N'N的位置,实验中他依次在玻璃砖的前后插上大头针a、b、c、d,使眼睛沿ba方向看过去,b恰好把a、c、d都挡住了。

白纸上的a、b、c、d 就是实验中留下的插大头针的位置。

请你通过作图,对白纸上留下的痕迹进行研究,在右图画出光路图并分析比较进入玻璃砖的光线及射出玻璃砖的光线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3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

(2)该实验采用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从而确定,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解决上述,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

(5)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3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l)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此时她应该,这么做是为了。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直到,(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

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将怎么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