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
①大木:大树。
②不材:不成材。
③天年:自然寿命。
④夫子:指庄子。
⑤故人:旧友,朋友。
⑥竖子:童仆。
⑦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
⑧奚:疑问代词,这里的意思是“何”“哪一个”。
⑨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⑩周:庄子姓庄名周,古人自称时称名。
(2)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
朱竹君先生传
□〔清〕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代之,归数月,遂卒。
(选自《北齐书·文宣帝纪》)
【注释】
①顷者:近来。流宕:这里指放荡,不受约束。
②浮竞:争名夺利。
③动:这里指常常。
④营:这里指谋求。
⑤运:时运,天命。惟新:更新。古人把国家建立说成是禀受天命。这句是说北齐国新建立。
⑥蠲(juān):除去,免除。
⑦纳民:使臣民有约束。轨物:使事物规范化。
⑧中:适中,适度。
【译文】
近来世风民俗放荡而不受约束,争名夺利(的风气)日益增长。家里一有喜事或丧事,一定要(办得)奇妙出众。婚姻丧葬的花销,车子礼服饮食的奢华,常常是用尽一年的财物,来谋求一天的富足。甚至奴仆(都)佩戴黄金珠玉,侍女(都)穿着绫罗绸缎。开始的人以初次出现为新奇,后来的人以超过前人为华丽。地位高低,富贵贫贱,不再有什么等级差别。现在我国新立,欲除去以往的弊端,复归于朴实淳正,使臣民有约束,使事物规范化。可以根据事实状况(来)具体订立条文法规,使(人们)节俭(一些)而适度。
C.先生将何处玉人何处教吹箫
D.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骤雨不终日
2.指出下列“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庄子行于山中舍于故人之家。
B.夫子出于山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弟子问于庄子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以授之于有司以其无礼于晋
3.与“请奚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演练】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
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
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
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
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
C.①动竭岁资,以营日富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后以过前为丽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译文:
(2)纳民轨物,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
译文:
4.“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情况?
答: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竞:比赛
B.动竭岁资,以营日富营:经营
C.上下贵贱,无复等差等:等级
D.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运:气数,命运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顷者风俗流宕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①车服饮食之华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禁浮华诏
□〔北齐〕文宣帝
顷者风俗流宕①,浮竞②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③竭岁资,以营④日富。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上下贵贱,无复等差。今运属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朴还淳,纳民轨物⑦。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⑧。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于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公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公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公去世,文襄公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公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公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C.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4.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名实论
□〔北齐〕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
(选自《颜氏家训·名实》)
【注释】
①德艺:德行与才能。周厚:丰厚。
②姝丽:美丽。
③令名:这里指美好的声誉。
④体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
⑤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
⑥荣观(ɡuān):犹荣名,荣誉。
⑦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
【译文】
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自然寿命,今天主人的鹅,因不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演练】
1.指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唉!竖子不足与谋
B.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非死则徙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
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
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
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材与不材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①,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②得终其天年③。”
夫子④出于山,舍于故人⑤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⑥杀雁⑦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⑧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