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h
我国现有强阿片类药物
❖ 盐酸吗啡针
❖ 枸橼酸芬太尼针 ❖ 盐酸丁丙诺啡针
❖ 盐酸吗啡片 ❖ 硫酸吗啡片 ❖ 吗啡控释片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 盐酸吗啡缓释片 ❖ 美沙酮片 ❖ 盐酸二氢挨托啡 ❖ 盐酸丁丙诺啡片 ❖ 芬太尼贴剂
14
h
吗啡 —— 强阿片药物的金标准药物
h
曲马多
◆ 弱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对μ受体亲和力为吗啡1/6000 ◆ 抑制中枢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再吸收,增强中枢
对疼痛下行性传导抑制。 ◆ 两种机制相加,单胺源性作用拮抗μ受体呼吸抑制, 但在肾
衰病人仍应警惕呼吸抑制。 ◆ 低耐受性、低依赖性、极少心血管抑制,无括约肌作用,不引
起便秘和尿潴留。不造成胆、胰痉挛。 ◆ 口服曲马多开始剂量25mg,2/d,逐步增量,但不超
16
h
吗啡的初始剂量滴定
❖ 控释吗啡滴定方案: ▪ 第一天:固定量=吗啡控释片10-30mg q12h 解救量=吗啡即释片2.5-5mg q2-4h ▪ 第二天:总固定量=前日总固定量+前日总解救量 (总固定量分2次口服,即q12h) 解救量=当日总固定量的10% ▪ 逐日调整剂量至疼痛≤2
h
② 弱阿片类止痛药物:可待因,等。 也是阿片受体结合,但不是100%饱和结合,起镇痛作用的是代谢产
物——强阿片受体 镇痛效果不强,但副作用非常强 复合制剂由于非甾类消炎药的存在,有封顶效应和相关副作用。 泰勒宁:每片含羟考酮5mg,对乙酰氨基酚500mg 每日4~6片,最高剂量≯8片/日
11
❖ 用于疼痛治疗的药物种类十分繁多。在临床疼痛治疗中,常用的有麻 醉性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抑郁、抗焦虑与镇静 催眠药,糖皮质激素等。用药前必须熟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疼 痛的原因、特点、性质、部位,合理选择药物,以达到镇痛疗效高、 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的目的。
6
400mg/d,可明显减低恶心、呕吐、头痛、困倦等副作用
12
h
强阿片类止痛药物
▪ 癌痛治疗基础用药 ▪ 供选择种类多、剂型也多 ▪ 无剂量极限性(无天花板效应) ▪ 剂量滴定个体差异明显 ▪ 首选口服(无创)途径给药
13
LOGO
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h
1
目录
一、 药物治疗 二、 平衡镇痛与多模式互补镇痛 三、 神经阻滞疗法 四、 患者自控镇痛 五、 其他
2
h
❖ 采用多种形式综合疗法治疗疼痛。
一般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此外还有非药物治疗。
姑息性放疗
姑息性化疗 外科手术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毁损疗法 神经刺激疗法
15
h
吗啡的初始剂量滴定
❖ 即释吗啡滴定方案: ▪ 第一天:固定量=吗啡即释片5-10mg q4h 解救量= 吗啡即释片2.5-5mg q2-4h ▪ 第二天:总固定量=前日总固定量+前日总解救量 (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即q4h) 解救量=当日总固定量的10% ▪ 调整吗啡剂量至疼痛≤2,改用等效量控释吗啡
心理治疗 等
非药物疗法可在慢性疼痛治疗全过程中任何一时间点予以使用。
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宜结合使用。
3
h
❖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遵循WHO三阶梯治疗方案的原则。
4
h
WHO 三阶梯的更新
一线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NSAIDs ± 辅助用药
h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是疼痛治疗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一种 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控制疼痛的治疗方 法。
用药前必须熟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疼
痛的原因、特点、性质、部位,合理选择药物,
以达到镇痛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的目的。
7
h
一、药物治疗
❖ 1.麻醉性镇痛药 ❖ 2.非甾体抗炎药 ❖ 3.抗抑郁药 ❖ 4.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 5.激素 ❖ 6.其他药物
17
h
吗啡(阿片类药物)的个体化剂量滴定
疼痛程度
7-10 4-6 2-3 <4及不良反应重
考虑剂量增加
50-100 25%-50%
25% 25%或再评估
18
h
吗啡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问题
种可能有效。
注意其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凝血副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肾毒性,过敏反应。
在骨转移癌痛中疗效突出:阿片+ NSAIDs + 双膦酸盐
+ 降钙素
9
h
1.麻醉性镇痛药
❖ 阿片受体激动药 ❖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 阿片受体拮抗药
10
5
二线药物或
者是疼痛没 有得到控制
难治性疼痛
脊柱/硬膜外阿片类 药物
± 可乐定 ± 局部麻醉剂 选择性的神经阻滞 神经损毁术 氯胺酮 Total Sedation
h
一、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一种可以在医师指导下 进行自我控制疼痛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口服、经皮、 直肠、肌肉注射、静脉、椎管内、粘膜及局部等给药途径。
8
h
WHO推荐的常用止痛药
① 非阿片类止痛药物:代表药物为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
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均有封顶效应(见表二)。
止痛封顶效应<消炎效应<解热封顶。Βιβλιοθήκη 高蛋白结合率>90%以上。
不应在同一时间给两种NSAIDs药,但一种无效,另一
❖ 止痛效果好,作用时间较长 ❖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可以得到 ❖ 药理学基础了解较深刻(副作用、纳洛酮解救等) ❖ 作用时间和半衰期相等 ❖ 可随时增加剂量 ❖ 多种给药途径(口服、舌下、静注、肌注、皮下注射、经直肠、
硬膜外或鞘内) ❖ 无天花板效应 ❖ WHO认为吗啡消耗量反映该国癌症疼痛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