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阶段质量评估(五)(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B.封建割据,王权衰微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解析:教皇神权统治的确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利于教会统治.答案:B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答案:B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
这些挑战都源于( )A.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B.民族意识的增强C.人们思想的解放D.各国王权的增强解析:14~16世纪,西欧民族意识的增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以及王权的增强都是由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决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天主教会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答案:A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的是()A.《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权威B.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C.教士应是教徒选出的公仆D.国家权力不是神授,世俗权力支配教权解析:马丁·路德认为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故D项表述不正确,它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教皇C.亨利八世D.加尔文解析:“信仰得救”理论最早由马丁·路德提出。
答案:A6.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
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
”由此,他要求人们()①信仰上帝②严格道德标准③过节俭生活④放弃自身奋斗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加尔文的预定论强调后世的努力,鼓励现实生活中要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梦想,故④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项的A、B、D三项。
答案:C7.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该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预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析:由题干材料“完全靠上帝恩赐”可以看出体现的是加尔文的预定论。
答案:A8.英国的清教徒们将加尔文教教义与其政治目的相结合,经过激烈的斗争,通过一系列立法废除了贵族院,宣布英格兰为共和国。
这表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加尔文教中找到了革命理论B.加尔文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一场宗教革命D.加尔文教成了英国国教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资产阶级在加尔文教中给自己找到了革命理论,并以加尔文教为旗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资产阶级新时代。
答案:A9.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同点主要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权威④主张预定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预定论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也是加尔文改革与马丁·路德改革最主要的区别,故排除④项。
答案:B10.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早期的一场反封建斗争B.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C.天主教内部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运动解析: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西欧宗教改革表面上是新教反对天主教的斗争,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2分,第14题18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
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
"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6分)(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4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给图片信息联系宗教改革的背景进行归纳即可。
第(2)问,根据马丁·路德的思想概括。
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宗教改革的作用进行回答。
答案:(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教会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
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
(2)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权说教。
(3)特点: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欧洲宗教改革大事记时间重大事件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影响?(4分)(2)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代表了哪一阶层的利益?(2分)(3)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宗教改革的影响。
(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分析、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第(1)、(2)问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第(3)问要注意依据材料信息进行概括.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压制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2)主张:“预定论”。
利益:资产阶级激进派。
(3)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4)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人文主义的传播.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
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购买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
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主张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6分)(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6分)解析:本题通过三则材料的比较,即可判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强调“信仰得救",与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有着明显的不同;目的在于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加尔文的思想比马丁·路德更激进。
答案:(1)共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目的: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
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预定论。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
……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一个共和国。
--恩格斯材料二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材料三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
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
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
政权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