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和护理措施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和护理措施

❖ 2、药物:氯霉素、保泰松
❖ (四)遗传因素
❖ 1、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7/1000. ❖ 2、单卵孪生子中如果一个发生白血病,另一
个的发病率为1/5。 ❖ 3、如先天性痴愚,此种病儿患白血病的发病
率为50/10万,较正常儿童高15~20倍
❖ (五)其他
❖ 某些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最 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分类
❖ 一.急非淋分为8个亚型:
❖ 1.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 2.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 3.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4.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5.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 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7.M6红白血病 ❖ 8.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分类
❖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1.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 ≤12um)为主,儿童多见,预后好
❖ 2.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 >12um)为主,成人多见,预后差
❖ 3.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大小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的空泡,胞浆 嗜碱性,预后最差
白血病
概念: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 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 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 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发病情况
❖ 我国白血病年发病率约2.76/10万。 ❖ 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
临床表现
❖ 多数起病急,起病形式多样。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表现: (二)发热和感染 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之一,部位:口腔、咽喉,肺部感染、 肛周炎和肛周脓肿也常见。
机制:成熟粒细胞缺乏;免疫力低下; 皮肤黏膜屏障破坏;院内感染。
临床表现
(三)出血
发生率 67%~75%; 死亡率38%~44%。 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纽、牙龈出血、子宫出血,
分类
(一)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 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 急性白血病(AL):A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 始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月。
❖ 慢性白血病(CL): C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 为较成熟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数年。
3.单核细胞 祖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4.浆细胞 祖细胞 原始浆细胞
幼稚浆细胞 浆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细胞
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定义。 熟悉白血病的发病情况。 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急性白血病
分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L1 L2 L3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临床表现
贫血
发热
临表 床现
出血
浸润
临床表现
(一)贫血---首发症状 症状: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昏和气促 机理: 1)白血病抑制;(2)无效红细胞
生成;(3)溶血;(4)失血;(5) 抗代谢 药物应用。
分类
❖ (二)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分类 ❖ 1、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
巴细胞白血病(ANLL) ❖ 2、CL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CML)、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MOL) ❖ 3. 特殊类型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讲授目的和要求
❖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和护理措施
白细胞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 小到大是:
❖ 淋巴细胞 ❖ 嗜碱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单核细胞 ❖ 嗜酸粒细胞
1.粒系 祖细胞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 中幼粒(中性、嗜酸性、 嗜碱性) 晚幼粒(中性、嗜酸性、 嗜碱性)
2.淋巴系 祖细胞 原始粒细胞 幼稚粒细胞制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 (一)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和免疫功能异
常。
❖ ①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 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所 致。
❖ ②部分免疫功能异常者白血病危险度会 增加 。
❖ (二)物理因素 包括X射线、r射线等电离辐射。
❖ 1、放射工作者发生白血病最早报道于1911年。 ❖ 2、1929-1942年放射科医师白血病的发病率为非放射科医师
的10倍,以后加强防护后明显减少。 ❖ 3、广岛及长崎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比未受
照射的人群高30倍和17倍。 ❖ 4、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放射治疗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2P治疗,
发病率较对照组高。
❖三)化学因素
❖ 1、多年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与白血病发生 有关。早年制鞋工人较正常人的发病率高2-3倍。
(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 ❖ 我国AL比CL多见(约5.5:1)。其中AML最多(1.62 /10万),其
次ALL (0.69/10万),CML (0.36/10万)、CLL少见(0.05/10万)。 ❖ 成人以AML多,儿童以ALL多。 ❖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 ❖ CML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升高。CLL在50岁以后发病才明显
❖ 熟悉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WHO分 型、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
❖ 了解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及预后。
定义
❖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 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 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表现为贫血、 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甚至颅内出血而死亡。 机制:(1)血小板减少是最重要原因;(2)血 管壁损伤;(3)凝血障碍:M3型最易致DIC;(4) 抗凝物质增多。 AML---M3易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更严重
其他 睾丸
肝脾 淋巴结
浸润
中枢 神经
骨骼 关节
口腔 皮肤
肝脾淋巴结浸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