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1讲概论
内部信度
内部信度主要强调在同一研究条件下,资 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致性。
比如说,如果在同一研究中许多人同时进行,就会涉及 到内部信度问题:
一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三位研究者采用观察的方法在 某一班级内收集资料。那么在观察过程中,这3个研究者是否使用 了同样的观察方法?记录的方式及内容有无统一的要求?
教育发展研究是对教育某个教育事件发展的过程,起点、线索、 现状作梳理的过程。
教育预测研究在于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研究又称为相关研 究,在于基于现实中的现象分析应然的可能。
2、从研究主体看
专业化的研究和非专业化的研究: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专业化研究;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研究——非专业化的研究; 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以项目为中心聚集
师的自觉行为。 不是说说的口号,而要付之于行动。
新的问题:禁止扔粉笔头
某中学化学男教师小B有一绝技,扔粉 笔头特准。很多男生喜欢他的课,因为他有 这一武功,女生也觉得好玩,都觉得化学课 值得期待。后经过“自我反思”、“同伴互 助”后,他改正了上课扔粉笔头的毛病,以 尊重学生,但学生认为上课不好玩,就开始 睡觉和做其他事。他陷入了深深的迷惑。这 是为什么?
三、教育研究的特点
1.教育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社区、家庭、学生
2.教育研究对象的异质性 学生、教师
3.教育研究过程的弱控制性 迎合与抗拒;相互作用
4.教育现象的不可逆性 5.多因素相互交织 6.成果的概括性较低
1.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 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
2.教育研究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恰当 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 指标。
教育研究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 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 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 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 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对教育现象的任何研究和探 索都可以看作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的要素
研究主体--谁研究 研究客体--研究谁 研究问题--研究什么 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研究方法--用什么研究 研究条件--有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主要事件和情况
人的社会行为
当前的事件或现状
过去的事件或情况
现在的群体差异和趋势
变量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可能导 致的某种变化
项目的质量或测量 因果关系
单一个体或某群体的案例 革新的程序或成果
研究类型
人种学研究 描述性研究 历史研究 比较研究 相关性研究
评价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
七、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讨论 小组合作 作业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20% 期末成绩:80%
从一部影片入门教育研究
《看上去很美》观后思考1:
为什么说是“看上去很美”? 片中的“小红花”有怎样的意义?Leabharlann 《看上去很美》观后思考2: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这3位研究者都遵从了共同的观察要求,如,记录学生发言的 次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等,那么就可以说这一研究 资料收集的一致性较高。
反之,如果一个研究者记录的是学生上课时发言的次数,另一个 却记录的是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则其一致性较差。
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发展教育理论
科研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目 的比较 古代与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比 较
(二)发展教育实践
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互生 理论研究对实践的促进
(三)促进教育改革
方向 理论基础 方法 评估 总结与宣传
(四)提高教师水平
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 教学与科研 教师与蜡烛
六、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从研究目的看研究方法 2.从研究主体看研究方法 3.从研究方式看研究方法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而教育作 为对象,起点不是事理学,而是现象学,是 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活动、 规律和人。
案例:儿童语言密码
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 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的开始部分, 他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语言的“密码”问题, 他认为有效的教育起始于儿童语言的理解, 在理解基础上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沟通。
女园长读懂了小女孩语言中的“密码”, 她的回答小女孩很满意,很放心,于是 愿意留在这所幼儿园。
教育学的回应:蹲下看孩子
加拿大BC省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汤姆·文 森特,在参访扬州的一所小学时,蹲着为 孩子签字,对每一个孩子有求必应,以至 站起身来时打晃。
理念、行为还是习惯?
不要俯视孩子,要与孩子的视线平齐。 不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是加拿大每一个教
3.教育研究要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
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教育研究是运用一定的 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 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5.具有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 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研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
例如: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前科学研究:不喜欢课或上课老师
科学研究:采用ABAB观察法:不听课原因
A:老师不关注(不愿意听课) B:老师关注(愿意听课了) A:老师又不注意(不听课了) B:老师注意(又开始愿意听课了) 结论:学生听课与老师对其注意有关
四、教育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功用:
描述(实然的状态) 解释(法则之推论 / 诠释(意义之理解) 预测(预知未然) 控制(价值性实现)
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它情景的程度。
问题:判断此项研究是否有效?
某一研究人员拟探讨视觉呈现的时间的长短对 学生回忆课文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了无意义 符号为实验材料,以10位毛遂自荐的教育心理 学专业的研究生为被试。结果认为学生答对的 分数随呈现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信度
信度(reliability)也叫可靠性 (trustworthiness),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 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或稳定性。
第一讲 教育研究概论
一、教育研究的定义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 三、教育研究的特点 四、教育研究的意义 五、教育研究的类型 六、教育研究的过程 七、教育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八、教育研究的伦理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
科学是: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与真理性
的认识与系统的知识体系。
八、教育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 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目的的程度。
效度可以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否被合理、精确 地予以解释。
问题:判断此项研究是否有效?
假定某一研究人员要研究3种不同的教材对小学6年级 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他选择了3位教师来进行这项实 验,这3位教师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其中两位教师每周 有4节课,一位教师每周有3节课。在一个学校,学生 是按能力分班的,这个实验教师带的是高能力班的课。 3个教师分别使用3种不同教材,进行一学期的教学。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3位教师分别编制了3种不同的 试卷,对学生进行测验。
课程概要
课程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 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 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 成果及典型案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讲一 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 东西配成药,因此治愈了心脏病人。后来人们在偶 然的机会发现,这六种东西中,有时少了某一样— —毛地黄草除外,仍旧能治好病,最终证实治病靠 得是毛地黄草)。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如亚里斯多德认
为苍蝇有五条腿,(其实他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 的苍蝇),但多少年来人们似乎未曾置疑。
案例二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 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 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之下的“王”给拿掉。时代 需要的是人才。
如果今天的学校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 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分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
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
——韩寒《三重门》
3、从研究方式的角度看
理论研究方式与实证研究方式
(1)理论研究遵循演绎主义的模式,实证研究遵循归纳主 义的模式;
(2)理论研究是一种关于事实和价值的定性把握,实证研 究是一种关于事实的定量描述;
(3)理论研究追求的研究品格是深刻性,实证研究追求的 研究品格是精确性。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与研究类型
研究是: 搜集资料以解决问题的科学化过程
教育科学
是关于教育现象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科学。 它与一般科学一样具有经验性、概括性、解 释性、预测性特征。
教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区别。经 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找到本质的 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仅花的时间长,而且 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不能发现规律。
教育理论、教育行政、教育实践研究者。
案例
一名高中一年级的15岁女孩王小平,在全班成绩第一 的情况下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退学,自定课题,潜 心研究教育学、成功学。
她17岁登上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论坛,给专家做关于 “大成教育”的学术报告,引起轰动;18岁,在高校 主讲“大成教育系列讲座”,精彩的演讲和机智的答问, 赢得阵阵掌声,被多家媒体报道。同年,在报纸开设 “大成学趣谈”专栏;19岁与人合著《大成奥妙—超 越美国成功学》,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 成功学巨著”;20岁独立写出《本领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