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赵向超-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针刀及手法治疗
赵向超-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针刀及手法治疗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生物力学损伤观点
切线1% 球 头与颈连 接的形态 茎 作用于球(头) 的外力方式 弦线98% 轴线1%
头发生旋转 头发生旋转 头发生前移
受力点集 中点在
C2棘突偏歪
枢椎旋转半脱位(FRAS) 枢椎侧方半脱位(LAS) 枢椎旋转半脱位(RAS) 韧带拉伤, 局部萎缩、 变形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3、颈部X线片:摄C1-2的正位张口位片 A.齿状突形态左右不对称;
B.齿状突颈部形态左右不对称;
C.寰枢椎关节面长度、形态左右不 对称; D.枢椎棘突向一侧偏位; E.枢椎椎弓根断面同向移位; F.颈2、3棘突不在同一轴线上; G.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左右不对 称; H.寰椎椎关节面错位。 A-F项为RAS特征,G、H项为LAS特征。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针刀及手法治疗
赵向超
海军总医院 针刀硕士
寰枢关节半脱位
1 2
概述 局部解剖
3
4 5 6
病因病理
诊断及分型
鉴别诊断 针刀及手法治疗
Company Logo
一、概述
• 寰枢关节半脱位又叫寰齿 关节错位,寰枢关节不稳 症(紊乱)。或枢椎旋转 半脱位(RAS)。临床表 现为枕项痛、偏头或头项
二、局部解剖
• 枢椎是上颈椎旋转的应力中心。枢椎作为颈部10块 肌肉的起止点:棘突肌6块(左右头后大直肌、头 下斜肌、颈半棘肌),横突肌4块(左右中斜角肌、 肩胛提肌),是寰枢椎旋转的动力,也是受影响的 关键因素。因此,外伤、劳损及炎症因素都会对上 述肌肉造成长期慢性损伤,造成寰枢关节动态平衡 失调,进而引起半脱位(力平衡失调)。
痛、头晕或眩晕发作、恶
心、胸闷、眼胀、视物模 糊等交感神经机能增强和 脑供血不足的症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mpany Logo
一、概述
• 本病于1907年由Corner 首先报道,1968年 Wortzman正式命名为 “寰枢关节旋转—固 定”。近年来有关本病
的诊断、治疗和病因病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 • 4、寰齿间距: 潘之靖提出:寰椎关节紊乱 者ADI<3mm,成人ADI>4mm,
儿童ADI≥5mm为半脱位。
• • 熊友之提出:成人ADI<3mm即 可诊断半脱位及功能紊乱症。 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提出:
正常人ADI维吾尔族为
六、针刀治疗
1、治疗原则
针刀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粘连、疤痕
2、操作常规 (1)寻找压痛点及软组织损伤点:上下项线内测、头 后大、小直肌起止点、头上、下斜肌起止点、C2棘 突、项韧带旁侧压痛点。 (2)在上下项线之间平行与后正中线进针,在压痛点 行纵行剥离,在横行剥离2-3刀,再将针尖滑向棘突 旁侧纵行剥离2-3下出针,按压针孔2-3分钟,防治
二、局部解剖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 寰枢关节的稳定性: 主要靠横韧带、翼状韧 带、前后纵韧带以及关 节囊韧带来维持。关节 运动幅度大,软组织易 在外力(剪力)作用下
变性损伤,成为半脱位
或脱位的解剖学基础。
Company Logo
齿端韧带
齿状突与侧块间距左右不对称
上述特点+寰齿间隙≥3mm
翼状韧带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一)诊断 1、病史与临床表现 ①病史:有头、颈部外伤史、劳损史。 ②临床表现:枕项疼痛、偏头痛、颈项痛;头晕、 视力模糊、失眠、耳鸣、健忘、胸闷、恶心、颈 椎歪斜、头位不正广泛神经系统相应症 2、触诊 ①颈部触诊,枢椎棘突偏歪,有明显压痛及条索 状物;有偏歪侧的项肌萎缩,上下项线压痛阳性。 ②枢椎的棘突、横突、局部压痛,颈肌紧张。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齿端韧带: 枢椎的齿突与枕骨大孔 前缘的一条韧带。 枕骨与枢椎的 连接的韧带 翼状韧带: 齿突与两侧枕骨髁下内 侧面之间的二条韧带。
组成头与颈之间作 前后倾和左右旋转 时的牵制性韧带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创伤炎症观点
创伤 劳损 炎症
寰枢关节周围关节 滑膜渗出、韧带 挛缩、肌痉挛 。
关节错位 (半脱位)
形成旋转、偏移、倾斜 等细微改变,椎动脉受 牵拉、扭曲、压迫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软组织进一步 痉挛、疼痛加重、 颈椎失稳加重、广泛 的神经系统相应症状。 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 枕神经卡压 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丛 (颈上神经节)过度兴奋足
3.08±0.71mm,汉族 2.16±0.68mm。不同民族ADI 不尽相同。 • 戴力扬提出:国人成人ADI在 中立位为2-4mm,个别4-5mm, >5mm应高度怀疑寰枢椎不稳, 需结合临床。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关于寰齿间距(ADI)与诊断 • 报道“寰枢椎脱位的机制及诊断”(颈腰痛杂志,
1998.(19).3:215)一文。将是否造成脊髓压迫
表现作为脱位程度的判断。 • 对临床51比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ADI(A-O距离:寰 椎前结节后缘至对应齿状突、前结节下缘之距离) 脱位程度与脊髓受损例数作了比较: • 因此,结合上表及前述寰齿间距不同的诊断依据, 我们似可将寰枢椎半脱位的ADI诊断标准适当放宽一 些,小于5mm如何?关键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
中度脱位(A-O 6-9mm)
15
12(80.0)
重度脱位(A-O 10mm以上)
2
2(100)
Company Logo
五、鉴别诊断
1、寰椎前脱位:ADI≥5mm 2、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椎前脱位
3、枕神经痛
4、寰枕后膜挛缩症
5、颈椎病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齿状突前关节 中部 寰 枢 关 节
齿状突与横韧带间的后关节
外侧
寰椎下关节突与枢椎上关节突构成的 一对关节突关节,该关节囊大而松弛, 关节面平坦,活动度较大。
Company Logo
二、局部解剖
四、诊断及分型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Company Logo
四、诊断及分型 (二)分型
脱位程度 病例数 脊髓受损例数(%)
半脱位(A-O 3mm以内)
轻度脱位(A-O 3-5mm)
12
22
0(0)
6(27.3)
机研究增加,但缺乏统 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Company Logo
一、概述
• 针刀医学认识本病主要是 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和力 平衡失调。动态平衡失调 指颈部(特别是上颈段) 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形成 粘连、疤痕、挛缩等病理 变化,造成上颈段软组织 的动平衡失调而致病。力 平衡是指长期的慢性的软 组织损伤破坏了颈椎的静 力平衡,使颈段椎体处于 失稳状态,寰椎关节紊乱, 患椎骨质增生等骨性改变。
局部出血。
Company Logo
六、针刀治疗
注意事项:针刀操作时针尖不离骨面,有刺痛及麻木感立 即停止进针,调整进针方向后才能继续操作。头皮血管丰 富,注意压迫止血。
Company Logo
六、手法治疗
• (一)、王氏卧位成交定点复位法(王燮荣老师)
程序:手力牵引—成角调节—旋转复位 1.手力牵引 方法:双手颌—枕牵引,持续数分钟。(利用患者体重作反 牵引力) 2.成角调节: 上段(C1-2):略低头 (0—15度)
Company Logo
六、手法治疗
• •
3.复位手法: 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 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 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 (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 挫旋转,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 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一复位 矫正。
Company Logo
六、手法治疗
(二) 、拇指推压旋转复位手法:张仁元手法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
1、病因:尚无统一定论, 与如下因素相关。
头颈部外伤 上颈段失稳
局部韧带松弛
先天性变异 炎症感染
Company Logo
三、病因病理 2、病理 • 创伤炎症观点: • 生物力学损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