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血管系统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射血分数3.心指数4.异长自身凋节5. 等长自身调节6.有效不应期7.房室延搁8. 中心静脉压二、填空1. 若心脏射血力增强,中心静脉压_______,静脉回流血量_________。
2. 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__________越大,则________越大,此称________调节,对左心室而言,其射血过程中的后负荷为_________。
3.在微循环中能发挥体温调节作用的是________,能进行物质交换的是________通路。
4.压力感受器反射是一种__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
5.心脏暂时停跳后,在动脉内测得的血压称为________,它反映了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6. 去甲肾上腺素的B受体又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7.第二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它标志着________。
8.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9.当全身动脉血压在________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lo.每分心输出量等于_______与______的乘积。
11.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组织发生变性,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故脉压_______。
12.交感缩血管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是_______,作用于血管壁______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13.心肌工作细胞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
14.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显著特征是具有________,形成此期的离子基础是_______内流和________外流。
15.健康成年人心率平均为_______,每个心动周期持续_______秒。
16.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_________,后负荷指________压。
17。
第一心音产生于________,第二心音产生于_________。
18.中心静脉压正常范围是_________。
19.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力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0.动脉舒张压升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_______。
三、单选题2.第一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放D.动脉瓣关闭E.心室射血引起动脉管振动3.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 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B.增加心室肌收缩力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 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 心室动作电位幅度增加4.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延续到A. 收缩期开始B.收缩期中间C.舒张期结束D. 舒张期开始E. 舒张期早期5.从第一心音开始到第二心音开始之间的时期.代表A.房缩期B.心缩期C.全心休息期D.房舒期E.心舒期6.心电图中,反映房室传导时间的是A.P波B,P-R间期 C.QRS波群 D.S-T段 E.T波7.心指数等于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X体表面积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D.体表面积/心输出量8.心室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 等容收缩期心内压E.大动脉血压9.心动周期中,进人心室的血量约占总充盈量的2/3的是A.心室舒张期末 B.等容舒张期 C. 心房收缩期D.心速快充盈期E.心房舒10.心电图QRS波群可反映A.心房肌去极化B.心房肌收缩 C.心室肌去极化D.心室肌收缩E.心室肌复极化ll,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是A.可产生完全强直收缩B.有肌紧张C. 心房肌和心室肌可同时收缩D.无全或无现象 E.对细胞外液Ca2+依赖性大12.具有舒血管作用的组织代谢产物是A.组织胺B.血管舒缓素C.缓激肽D.CO2和乳酸13.心肌代谢加强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因素A.乳酸B.组胺C.腺苷D.氢离子E.缓激肽14.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形式主要是A.滤过和重吸收B.吞饮作用C.渗透作用D.扩散作用15,平均动脉压是A.收缩压减去舒张压B.收缩压+脉压/3C.(收缩压+舒张压)/2D.舒张压+脉压/316.房室瓣开放见于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初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17.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A.回心血量B.每分输出量C.等容积舒张期容积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8.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是A.心肌的静息张力较小B.心肌的伸展性较大C.心肌的伸展性较小D.心肌的贮备能量较好E.心肌收缩为潜在能力较大19.下面关于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快B.选择性较强,只有Na+可以通过C.通透性很高D.在去极化到一40mV时被激活E.被河豚毒(TTX)阻断20.下列造成心室肌传导阻滞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0期去极速度明显减慢B.心肌不应期延长C.快钠通道失活D.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E.动作电位幅度减小21. 乙酰胆碱通过增加心肌K—L通道通透性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以下不存在的效应是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B.阈电位绝对值增大C.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增大D.窦房结4期除极速度减慢E.动作电位时程缩短22.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可由于A.交感胆碱能纤维兴奋B.组胺释放C.二氧化碳和乳酸增多D.升压素分泌减少E.血管紧张素Ⅱ增多23. 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的器官值最大的是A.脑B.心脏C.肾脏D.皮肤E.骨骼肌24。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心输出量增加的是A.心迷走神经兴奋时B.动脉血压升高时C.由直立转为平卧时D.颈动脉窦区血压升高时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时2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E.减慢充盈期末26.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期是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声E.快速射血期27.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A.2—3L/min B.4~6L/min C.7,—8L/min D.9~10L/min E.11——12L/min28.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一70rev B.阈电位为一40mV C.0期去极速度快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平台期 E.4期电位去极速度快29.血管对血流的阻力A.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2B.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l/8C.取决于血管壁的厚度D.在血液粘滞度增大时升高E.和血管的长度无关30.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B.平均动脉血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C.动脉血压偏离正常水平愈远,压力感受器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愈强D.其他因素不变时,Jb率加快使脉压增大E.男、女性的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31.生理情况下,对收缩压影响最大的是A.心率的变化B.搏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D.循环血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32.心交感神经引起心缩力加强的主要机制是A.明显增加Ca2+通道开放率B.减弱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C.使复极相K+外流减慢D.减弱肌钙蛋白Ca2+亲和力E.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33.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主要因A.动脉血压升高B.血流速度加快C.心输出量增加D.舒张期室内压低E.静脉压增高34.静脉的容量大,可占循环血量的比例是A.40%~50%B.50%一60%C.60%一70%D.70%一80%35.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心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C. 心肌有效不应期长36.收缩压相当于哪个时期的大动脉血压A.等容收缩期末B.快速射血期C.心室收缩期末D.心房收缩期E.等容舒张期末37.血流通过下列哪一部位时,血压的降落最大A.主动脉和大动脉B.小动脉和微动脉C.毛细血管D.微静脉和小静脉E.大静脉和腔静脉38.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在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E.心室充盈期39.下列关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B.0期去极化由Ca2+内流引起C.0期去极化由Na+内流引起D.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E.没有明显的平台期40.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心肌收缩是全或无的B.心肌有自律性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心肌Ca2+储存少E.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41.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C.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延长D.使心室肌不产生强直收缩E.使心房心室不同时收缩42.关于心动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指心室活动的周期B.持续时间与心率有关C.有全心舒张期D.舒张期大于收缩期E.房室有同步收缩时期43.搏出量指A.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B.每分钟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C.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血量D.一次心跳一侧心房射出血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44.影响搏出量的因素不包括A.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B.动脉血压C.心肌收缩能力D.心率E.心肌的电活动45.关于正常ECG,错误的是A.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B.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C.ST段代表心房进入复极化D.PR间期反映房室传导时间E.T波P波方向相同46.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人冲动增多时,可引起A.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B.心迷走紧张减弱C.心率加快D.动脉压升高五、问答题1.简述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瓣膜启闭及血流方向的变化2.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各期产生的机制。
3.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是什么?4.动脉血压如何形成的?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6.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如何?7.试述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过程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