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合理用药原则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合理用药原则
1)生理水平:利尿药与强心苷不能合用 2)神经递质代谢方面:神经递质再摄取 3)受体水平:α受体阻断药防局部组织坏死 4)化学结合方面:肝素中毒,选用鱼精蛋白
解救
3、药物配伍变化
药物在体外配制时,药物与药物、药 物与辅料或溶媒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可 产生沉淀、气泡、有毒物质等,使疗效降 低或毒性增加,称配伍禁忌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三)遗传因素 1、种族差异:不同种族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2、个体差异
➢ 低敏性:
有些个体使用高于常用量的剂量方能出现药物效应
➢ 高敏性:
有些个体对药物反应非常敏感,所需剂量低于常用量
➢ 特异质: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禁用阿司匹林,可引起急性溶 血性贫血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 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口服>贴皮
(三)给药时间
➢ 给药时间不同可影响药物作用
➢ 餐前服药有何优势?餐后服药有何益处? ➢ 催眠药、降糖药、糖皮质激素药何时服用合适?
(四)联合用药
➢ 联合用药时,若药物效应增强称协同作用,若药 物效应减弱或消失称拮抗作用。
1、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2、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3、药物配伍变化
1、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1)吸收 :四环素、多潘立酮、硫酸镁等 2)分布:竞争血浆蛋白结合 3)生物转化:肝药酶抑制剂/诱导剂 4)排泄: 尿液pH的变化能改变药物在尿液中的
解离度,从而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
2、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自身调节能力低,药典对儿童用量及其计算方法 有明确规定,应严格遵守。 2、老人:各脏器功能逐渐降低,血浆蛋白减少, 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较差,药物半衰期延长。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二)性别 ✓ 月经期:泻药慎用或禁用,避免盆腔充血 ✓ 妊娠期:禁用致畸、致流产的药物。 ✓ 分娩期:抑制新生儿呼吸药物禁用 ✓ 哺乳物作用的因素 和合理用药原则
掌握:药物协同作用、药物拮抗作用、 耐受性、耐药性、高敏性、低敏性
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合理用 药原则
➢ 联合用药时,若药物效应增强称协同作用,若药物效 应减弱或消失称拮抗作用。
➢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药物作用逐渐减弱,需增加剂 量才能保持原有药效。包括快速耐受性、交叉耐受性。
(四)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能改变机体的功能状态,影响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五)心理因素 病人的心理状态与药物疗效关系密切,消 极心理或焦虑、恐惧和悲观失望等负性情 绪会减弱病人的适应能力,影响药效。
第二节 合理用药原则
1. 明确诊断疾病 2.对因对症并重 3.合理联合用药 4.个体化用药
思考题
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 合理用药原则有哪些?
年龄 性别 遗传因素 病理状态 心理因素
(一)药物剂型
➢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生物利用度不同 ➢药物吸收速度比较:
口服制剂中:液体制剂>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中:胶囊>片剂>丸剂 肌肉注射:水溶液>混悬液>油剂
➢缓控释制剂维持时间长
(二)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有 时会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五)反复用药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药物作用逐渐减弱,需增
加剂量才能保持原有药效 快速耐受性、交叉耐受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
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 药物依赖性和变态反应: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 1、小儿:血脑屏障及肝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完善,
➢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 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 低敏性:有些个体使用高于常用量的剂量方能出现药 物效应
➢ 高敏性:有些个体对药物反应非常敏感,所需剂量低 于常用量。
第一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剂型 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联合用药 反复用药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