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残雪》创作中形式语言的提取与表现系(院)美术系专业美术学班级2008级3班学号2008170204学生姓名崔崇振指导教师李建军职称副教授二〇一二年六月十日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二〇一年月日《残雪》创作中形式语言的提取与表现摘要风景油画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模仿,在于表达画家的感受、理解和审美趣味,创造出以自然为源的具有强烈感受的艺术作品。
油画风景的表现形式与语言多种多样,这些绘画形式的形成都源于丰富多彩的自然,是艺术家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审美认知以及表现意图等进行提取组织形成的。
宏大场景下油画风景的表现是画家将审美情感熔铸于客观自然,并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来的过程。
很多画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宏大的场景,不断在实践中提取新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注重画面的空间视觉表现;通过画面中形的组合与画面结构的构架,结合画面色彩的运用来营造这种宏大场景下的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视觉语言效果。
文章借用这三者的结合来研究关于自然状态下宏大场景中风景的表现形式,并对形式语言的提取、组织表现等结合作品的创作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体会到自然景象中形式语言的提取与表现对于绘画语言和个性化风格特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风景油画的创作和革新将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风景油画;形式语言;提取;表现"CanXue" the Creation of Formal Language inExtraction and RepresentationAbstractLandscape painting is not the simple imitation of nature, expressing the artist's feelings, is understanding and aesthetic taste, to create a natural source with strong feelings of works of art. Landscape painting form and language diversity, these paintings form are derived from the rich and colorful natural, is the artist with their own cultural background, aesthetic cognition and intention to extract tissue formation. The magnificent scene of landscape painting performance is the painter makes aesthetic emotion cast in nature, and its unique performance means showing process. Several painters try to use various methods to demonstrate great scenes, constantly in practice to extract new forms and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screen space visual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creen shaped combin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picture frame, with the screen colors to create the grand scene atmosphere, to form a strong visual effect of languag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studies on natural state under the magnificent scene of landscape form, and the form language of extraction,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combined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repeated; into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formal language in extraction and performance for the painting language and style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ormation o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landscape painting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wil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Landscape painting; Form language; Extraction; Performance目录引言 (1)第一章透视的运用与宏大场景的表现 (1)1.1 透视对宏大场景表现的推动性 (1)1.2 透视在宏大场景表现中具有主观性 (2)1.3 透视在《残雪》创作中的运用 (3)第二章画面结构与形的构架组织 (3)2.1 自然景象的结构与画面组织 (4)2.2 自然景象的归纳与画面强化 (4)2.3 自然形态与画面结构的主观表现 (5)2.4 形与画面结构在《残雪》中的表现 (5)第三章画面氛围的把握 (6)3.1 画面氛围的重要性 (6)3.2 画面氛围与结构组织 (7)3.3 画面氛围与色彩 (7)3.4 画面氛围与色调 (8)3.5 气氛在《残雪》创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附录 (12)附录1:《残雪》创作草图及其说明 (12)附录2:《残雪》创作效果图及其说明 (13)附录3:《残雪》创作成品图及其说明 (14)引言由于对绘画中形式语言的关注与喜好,引发了通过创作《残雪》来展现对表现宏大场景中绘画形式语言的理解。
风景油画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模仿,风景油画的创作在于表达画家的感受、理解和审美趣味,创造出以自然界为来源的具有强烈感受的艺术作品,创作出带有浓厚民族文化的作品。
在创作与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透视关系、画面形与结构的建构以及画面中色彩与氛围的关系等画面形式语言对表现这种宏大场景作品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创作实践,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透视的运用与宏大场景的表现1.1 透视对宏大场景表现的推动性东西方绘画都有着各自对透视的理解和运用,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方绘画的科学、严谨和东方绘画的意象、灵动都与对透视的认识密不可分。
自文艺复兴初期关于透视的科学研究推动画面的景深描绘和真实性再现,使得西方绘画有了更为科学的发展;自照相机的发明和启蒙运动的兴起,原有的绘画方式受到新技术的冲击,画家们开始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个性化的表现语言。
18世纪由于受到东方绘画的影响,马奈、塞尚等对空间透视提出了异议,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空间构成原理的技法,着重表现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视点来构成画面,超越了焦点透视。
这时的透视成为画家主动表现画面的一种手段。
面对画面,大自然的真实空间对画家来说不再重要,不再像传统绘画那样对现实空间进行简单模仿,画家需要根据画面的表现需要对真实的空间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符合画面需要的和符合表现目的的画面空间。
把大自然作为画面空间表现内容时,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真实空间,而是利用透视关系和画面各种对比关系强化空间意识,透视规律不再是束缚画家的绳索,而是绘画表现的主动手段。
借助透视增强画面效果,增强画面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度,是画面回归到艺术的本质呈现,在大自然中找到了适合空间意图的表现形式。
在绘画领域,有大量的作品与透视有着强烈的联系,空间表现的手段和方式很多。
可以通过科学严谨的透视方法来表现空间,也可以通过虚实的手法表现画面空间,而这些空间的处理多是利用透视规律完成的。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虚衬实,利用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同样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实衬虚,近虚远实。
在一些平面化的作品中还可以采取叠压的方式表现空间,在表现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线条、色块、色条的相互遮挡形成前后的空间关系。
把视点移向中轴之左右上下,甚至于移向画面之外,使观赏者的视点落向不堪把握的虚实,彷徨追寻的心灵驰向无尽。
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巴罗克风格的艺术更是驰情入幻、眩、艳、逞奇、擒葩织藻、以寄托这彷徨落寞、苦闷失望的空虚。
视线驰骋于画面,追寻空间的深度与无穷,所以西洋透视法在平面上幻画出真的空间构造,如镜中影、水中月,其幻愈真,则其真愈幻。
[1]在表现宏大场景的西方绘画中多采用焦点透视的方法,使画面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流露出一种不断探索、追求无尽、永往直前的精神,从美学上看,有利于表现崇高的境界和宏大的感受,这在西方的传统绘画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可以说这种方式反映了一种参与型的视觉方式。
1.2 透视在宏大场景表现中具有主观性苏珊·朗格指出:“艺术是人类经验的一种象征表现,是认识的象征形式。
艺术并不是现实的摹仿或复制,尽管艺术有着由模仿得来的外观,但模仿本身并不就是艺术的目的。
艺术有着自己的尺度和法则,它是幻觉的或虚拟的经验形式。
”[2]画家带着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在大自然无穷的变化中寻觅恰当的空间元素和透视形式,在淘汰和舍弃了薄弱的和无效的方面之后,把大自然中更有价值和力量的空间透视元素注入到他的画面中,使作品更具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