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语言在油画《选择》创作中的应用

形式语言在油画《选择》创作中的应用

1 形式语言在油画《选择》创作中的应用 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17级 油画 权威

一、前言 (一) 主题的发起 对形式语言的探究源于创作者对画笔的迷恋和对创作的热爱。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内心的情绪和对自然的感知有赖于形式语言在平面上的运用和表达。形式语言是绘画有效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产生视觉艺术效果的基础,是创作者用以表达情感、建立与观者相互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以具象、意象、抽象等的表现手法,通过线条、色彩、造型、构图、节奏、肌里、材料等形式要素,按照美的规律构建艺术形象,来实现画面的和谐、均衡、统一。不断地深入研究形式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是每个油画创作者必须面对和愿意面对的绘画实践,因为它所带来的具有个性化的、新鲜的绘画效果,会使创作者得到一种探索未知的心理满足和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体验。 本文将通过对油画《选择》的创作思路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构图语言、造型语言、色彩语言、节奏和韵律等几个主要的方面,论述形式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探析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形式语言的方式方法,以及最终追求的个人情感在主题意蕴中的实现,和画面美感对观者产生的审美效应,并用以提高在未来创作中更好地运 2

用形式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形式语言风格的目的。 (二)关于作品《选择》 1.作品简介 作品《选择》为布面油画,大小尺寸为宽120cm,高170cm,是一幅现代人物题材的作品。它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中的两幅人物照片,受到照片中人物形象和人物动势的启发,创作者结合自身对人生、对命运的体悟,设计和收集了用以表现作品主题的语言符号,即由青春、道路、方向、矛盾冲突以及目标的不确定性等组成的一系列抽象的元素。创作者运用绘画形式语言的表现方法,将这些抽象的主题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将作品的主题立意确定 “选择”。 作品采用写实偏意象的表现形式,用大面积色块、水平或垂直的线条分割画面,把握主基色和辅色的比例分配,色相和色阶的控制等绘画形式语言,力图将主题表现得充实、饱满。完成后的画中人物形象已经不再是最初选题时照片上的真实形象,而是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上的真实形象”。这个形象的完成最终决定了画面的语言形式。 2.作品寓意 形式语言的应用有赖于作品的主题立意和中心思想,无论是构图、造型、色彩等形式语言的表达,最终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创作者的主旨和画面最终呈现的效果,并起到营造意境、引导观者按照绘画者的创作意图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所表现的一切的作用。 3

作品《选择》主题意蕴是描绘当下的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和未来,选择人生目标、道路方向时的一种矛盾状态。画面中除了三个主体人物外,还配以寓示理性与感性、事业与爱情、务实与虚空的各种符号式的图像,欲表达青年人在面对人生目标时的状态:是选择脚踏实地地追求理想,还是沉溺于虚无飘渺的幻想中。以及如何处理好理智与情感、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出口等寓意。

作品:《选择》布面油画 170cm*120cm 作者:权威 二、平面形式语言的应用 (一)在构图语言上 4

构图即完形,是在创作者完成立意后实现形意结合的过程。马

蒂斯说:“所谓构图,就是把画家所要应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要素,依照装饰的意味而适当地排列起来的艺术。构图的形式有很多种,但归根到底都是为完善主题思想服务的。 作品《选择》采用的是对称叠置复合式构图。创作者选择黑色、白色、褐色的单色对比,用色度的渐强和渐弱、色相的前进与后退,以及形体和色块的大小组合,前后并置地完成了画面的空间设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前景中的两个人物以镜像形式呈现,画面的左右呈现对称形式,中间用黑白单色复合画面,采用纵向叠压和分割方式,形成了对称叠置的整体画面框架。这种大的结构性的线面结合的框架,起到了引导观者的视线、令观者为之驻足的作用。它为进一步深入刻画画面结构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第二,画面横向分隔成上中下三叠,用以表现出背景的前后、高远的透视关系,以及区分出主次人物的位置关系。画面中的三个人物在同一画面中的不同空间朝向不同的方向运动,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和运动感。同时,这种时空立体拼接组合的方法在画面上呈现出道路出口的多种多样,预示年轻人对于“选择”的困难,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寓意。 第三,占到画面三分之二的地平线将天空和大地横向分隔开来,高过人物头顶的地平线和大面积的铺满铁轨的背景令观者略感压抑,给人以对道路出口的不确定感,提示主题中人物对“选择”的矛盾心 5

理和纠葛。地平线以上是辽阔的天空,象征着希望和豁然开朗,预示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画面中以贴窗式独立构成的云朵,代表着一种虚空的符号,它孤立于其他部分,从形式上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性和视觉吸引力。 第四,关于点、线、面的布置与分配。作品的整幅画面中直线居多,或水平或垂直,与背景中流线形的铁轨形成交叉,有一种引导视者延续运动的追随感,使观者感悟到画面带来的不确定的“选择”情绪。大块的天空、大地组成的面或以色阶渐进的方式、或以色相弱差别的形式表现出画面的透视感,完成画面中的面与面的衔接,同时也避免了画面因色彩单一造成的呆板。人物手中的小道具组成了形式上的点,可令观者定晴停留,耐人寻味。 (二)在造型语言上 造型是画家通过作品对客观对象的再现,是油画创作的主体框架。康德说:“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形式去奠定趣味的基础”。 所谓 “造型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人与物象间相互交流的媒介。在油画创作过程中,造型语言的运用和创作者艺术风格的确立息息相关,它要求创作者将主题元素通过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块面组合等将描绘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空间表达出来,构建属于创作者自己的点、线、面、色彩等的造型语言风格。 作品《选择》的造型语言应用并不复杂,整个画面没有出现过于 6

个性化的或者另类的造型设计。具体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画面的视觉中心是前景中的两个人物,创作者将这两个人物大胆地做了镜像处理。人物的造型基本一致,但为了迎合主题意寓,防止人物形象的简单复制,创作者在细节表达上略作改变(服装、道具)。中间的黑白单色画面采用的是自由时空造型方式,它跳出背景纵向贯通整幅画面,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画面构成,与主体画面形成立体叠置的态势,使整幅画按照表意的要求将时间和空间分割并置在一起,呈现出立体空间感。黑白单色画面上的人物为一个男青年,亦成前行的动势,人物形象健康、积极向上,与主体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形成反差,反衬出主题思想。 第二,画面中的三个人物形象均采用大块面造型,忽略细节。画中人物均呈现侧身或背向的运动态势,忽视面部结构的表现,突出人物动势和手中的小道具,仅从人服装和动势上表达青春主体,目的是直接将观者的视线带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内心所表达出的情绪。 第三,画面前景人物手中的道具分别是代表情感的玫瑰花和预示理性思考的三角尺,用以提示主题思想,即理性与感性、理智与情感、艺术与生活、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碰撞关系。中间背向视者运动的人物以一种向上的形象在行进中,头顶是一棵象征事业或财富的大树符号,其脚下是的一张象征虚无飘渺的云朵符号。两个符号一正一反地表达出或实践或空想的两种选择。背景是开阔的天空和广褒大地上向不同方向延伸的铁轨,寓意世间道路有千千万万条,选择的方向不一,道路的出口就不同。作品将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是力图表达年轻人在 7

面对生活、前途命运、道路方向的选择时的种种矛盾,提示主题,即人生就是在永无休止的选择中寻找各自的出口。 (三)在色彩语言上 色彩在油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油画的重要表现方式。雷诺阿说:“只要颜色丰富,画面将已完满”。油画色彩语言的表现给作品附于情感,更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观者的视线、影响观者的情绪,表现再抽象的失去了通常意义上的形的仅以单色表现的油画,也会因色阶的不同而绘制出丰富的画面。 作品《选择》在色彩应用上算不得丰富,它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色彩表达,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意象的处理。具体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作者在画面上采用大面积的黑、白、灰、褐色作为主基色,其面积占到画面的7/10,其他的辅色占3/10(黄色、粉红色、兰色、红色、浅绿色)。画面色调单纯、色相对比弱、色阶过渡不明显,但整体色调统一。这也是创作者为烘托主题,营造画面气氛而设计的。在单色调的控制下,人物手中的粉红色玫瑰花和黄色的三角尺起到了活跃画面的作用。 第二,创作者力图用大面积的单色块的大笔触,来渲染具象中的抽象意境,表现出画面的整体感与形式感。画面内敛、静谧,色调表现出古朴久远的年代感,应对主题中年轻人对道路、命运抉择的彷徨、焦虑、无助。但创作者又采用跳跃的粉红色和黄色来摆脱掉画面的负面悲观情绪,激发起观者敬畏、充满正能量的观感。 8

第三,用低纯度色块对画面加以概括与统一,包括人物的头发和大衣的颜色。通过纯度和明度对比达到突出画面中心人物的目的,达到平衡背景与主体人物的关系的效果。 (四)在节奏韵律上 绘画中的节奏是指画面结构设计中物象长短、强弱变化有节奏地交替组合,使视者在追视这些反复出现的形式要素时产生出情绪上的韵律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会使视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作品在节奏韵律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用相似的、连续重复的人物动势组合所产生的一种节奏来调动观者的情绪,引领视者走进画面,共同体会创作者所表达的意境。 第二,运用画面中黑、白、灰、褐色的反复使用使整幅画面的构成产生一种平稳和谐的韵律,与主题表达的意境、情绪相契合。 第三,人物的动态与背景中线条的流线形成相同的节奏和韵律,以及构图中人物形体的大小、长短、背景的高低起伏的排列等形成的节奏感,都起到了增加画面的形式美感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任何艺术都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创作者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会深切地体会到一种意由未尽的遗憾。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创作者都会受制于自己的感性理解能力,在创作中,它所激发出来的各种反应会妨碍创作者的理性思考和语言的准确运用。另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会本能地在作品中保留一些不确定性,最终会导致在作品中留有缺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