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导言:生态环境产业就是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产业,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体,形成产业链条的产业。
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在恢复生态和环境重建中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实现区域内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生态环境产业是新兴的经济残叶模式,它与传统的经济产业相比,是带着对人类、社会、自热更深刻的探索和思考。
这是一场探究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时刻,;绿色的生态产业应运而生。
它并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解决人类在所创造的社会条件下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唯一出路。
云霄,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字: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光电产业
时间:2014年7月20日—2014年7月25日
地点:云霄绿野生态猪场、云霄县佳洲岛、云霄光电产业园等
主题:生态产业的发展状况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采访和网络报刊等
一、发展生态产业的背景
在古今的人类发展史中,我们一直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扩展生存空间,从游牧向农耕时代过渡的农业革命,使人类在安居乐业的同时将大片森林、湿地夷为农田,加深了风沙和洪涝灾害。
工业革命开阔了资源,用机器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恶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加剧。
云霄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县。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制售假冒卷烟违法犯罪活动,给这个“鱼米之乡”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更无奈的是,制假组织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争原材料、争劳力、争资金,使原本从事正当生产的国有、民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云霄工业经济严重萎缩。
云霄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一方面农渔民延续着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少数人制假富了个人、害了社会。
这就意味着云霄必须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发展对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经济,以此促使云霄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最可靠的发展道路。
二、生态产业的概念
生态产业实质是逆转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退化的趋势,恢复人和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促进人与自然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结构及功能关系上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的转型。
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将涉及两方面的创新。
一是生态效率的创新,怎样把产品生产工艺改进得更好,以生态和经济上最合理的方式利用资源。
二是生态效用创新:怎样设计一类生态和经济上更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需求。
三、生态产业在云霄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主要调查收集了云霄农业、工业及旅游业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生态养殖——“猪—沼—林”养殖模式
一直以来,禽畜养殖污染都是造成许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让畜牧业养殖有序发展是保证一方水源永续清流的有效方法。
在云霄绿野生态猪场便是采取了“猪
—沼—林”养殖模式这种模式进行养殖。
猪场严格按5头生猪出栏配套1立方米沼气池、6平方米氧化塘,一亩山地容纳5头生猪处理污水的比例进行建设,整个循环系统全部通过地下管线通道运行,既环保又经济。
猪排放的粪便经过发酵可形成供电的沼气,发酵完的肥水经过处理又可以浇灌果林树木,形成了能量循环的的生态系统,也是杜绝排废量的环保生产链。
“猪—沼—林”养殖模式这种新型养殖模式的发展,不仅在保证一方水源的清澈作出的独有贡献,更节省了种树所需肥料的开支和电力等资源,促进了瓜果行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更主要的是,生产发展与保护自然和谐并存,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它启发我们:将不同的生产环节相互环扣,将上一级的生产废弃物变为下一级生产的原料,这样不仅节省了社会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正是揭示了生态产业的闪光之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双赢才能更好的生存。
材料二:“农游合一”——佳洲岛生态旅游观光的启示
佳洲岛处于漳江口入海口,岛上拥有大片耕地、红树林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独具优势。
沿着海堤进入交错纵横的园区大道,满眼是绿。
绿芦笋、哈密瓜等特色果蔬长势喜人,成片成规模,让人油然生发出金秋丰收在即的感叹。
不少游客进入田间,过上一把“农民”瘾。
一些游客一家子拿着农具,跟着老农学种田。
园区附近建了十几口池塘,碧波荡漾的池塘连接着水渠,种养着荷花、鸡鸭、鱼儿。
现在,池塘边纷纷搭建了垂钓观景台,供游客游玩。
休闲小木屋、河边观光栈道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紧张建设着,有望年底前投用。
现在,许多有头脑的公司和农户依托菜园,盖起了鸡鸭养殖场,办起了农家乐。
游客一边观赏美景,一边体验农事,品尝农家菜。
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是一种既环保又能促进农业、旅游业发展,观光农业让游客吃到了高品质的绿色无公害瓜菜,体验了农事的快乐,反而推动了现代农业向规模效益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变单一依靠农业种植收入为多渠道增收,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这种将旅游和农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我们相信它在以后的时间里,对发展农村经济和环保有一定的作用。
材料三:绿色增长——“光电之都”的发展
云霄霄县光电产业园区是省级循环经济园区,立足生态,实行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打造生态园区,通过“节能减排”,实现环保与发展双赢。
从2011年起,云霄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在云霄建设横跨节能照明、LED、LCD显示、太阳能光伏等光电领域的多个行业,集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应用展示、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光电产业综合配套基地。
将云霄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光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及配套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的中国“电光源之都”。
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云霄突出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
旅游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集约化发展生态工业,培育壮大以光电为主导的产业,着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出台节能降耗激励机制,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并建立项目落地联审机制,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绿色化发展生态农业,推广集产业、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集约农业新模式,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全县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全县涌现出金山农业生态园
有限公司等30多家生态龙头企业。
云霄地处山地小城,无法发展大规模重工业。
但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让光电产业在这座山地小城风生水起,促进了云霄县经济的发展,打响了云霄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口号,无论从经济还是生态方面,光电产业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光电之都”的发展,无疑是云霄经济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
它将在以后的时间里,让云霄经济更上一层楼。
四、生态产业的前景和思考
建设生态产业链,是当今世界各地热点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地球母亲不能再受伤害了。
由此可见生态的前景是无限的,它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也将会不断提升,正如《云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里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意识,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云霄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在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谋划设计生态产业的同时,我觉得作为云霄县一份子的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实力出发,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积累环保的力量,努力践行低碳生活,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