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某市1977~1979年肺癌死亡率,城区为19.39/10万,郊区 为9.99/10万,求城区与郊区的肺癌死亡比。
结果:城区肺癌死亡率为郊区的194.1%或1.94倍
三、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1.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少
如: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5例中有3例治愈,计算治愈率为 3/5×100%=60.0%,如果有4例治愈,则其治愈率为80%。显然,这个结果 是不稳定的。 在分母例数很少的情况下,个别的偶然因素会导致结果的变化,只有分 母例数较大时,计算的相对数才比较稳定。在例数较少时,通常直接用绝对 数表示。如果要用相对数表示,则需列出其总体率的臵信区间。 又如:某医生用组织埋藏法治疗了2例视网膜炎患者,1例有效, 即报道有效率为50%。这显然是不可靠的,不能正确反映事实真相。
例: 某地2003-2005年不同性别新生儿数见下表,
试计算该地不同年份新生儿性别比。
表 表11-5 3-5 年 份 2003 2004 2005 某地 2003-2005 年新生儿性别比 新生儿数 90919 109671 125513 男性 48636 58908 66814 女性 42283 50763 58699 性别比
3.关于“死亡率”与“病死率”
这是 2 个不同含义的指标, 在进行人群研究时, 它们的 分子可能相同, 但分母不同。死亡率的分母是同期人口数, 是观察人群中某病的死亡频率, 反映了观察人口因某病的死 亡水平, 是一个人口学指标, 一般以 10 万分率表示; 而病 死率的分母是患某病的患者总数, 是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
下面各率中那个率最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威胁程度
发病率 n年生存率 生存率
患病率
治愈率 有效率 死亡率 病死率
?
感染率
实际运用中遇到的特殊情况

分母难以确定:
例:某病的年发病率
分母为一年中的人口数,实际中很难
确定,有时可用年平均人口数代替。

分子难以确定:
例:慢性疾病或肿瘤的发病率
往往以医院的确诊人数作为发病人数。
观察期间患某病的新旧 病例数 患病率= k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又称为“现患率”,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 患某种疾病的频率(包括新旧病人),患病率分为 “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治愈病人数 表示受治病人中 治愈率= 100 % 治愈的频率。 接受治疗病人数
治疗有效病人数 有效率= 100 % 接受治疗病人数
有文件提出:病床使用率以93%为好,过多则床位过分 利用,过少则空闲床位多。
病床周转次数=报告期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床位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张床位的病人出 院人数,其数值的大小与收治病人的病种和病情密切相 关。收治慢性病人和病情重的科室病床周转次数较慢。 床位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三个 指标,是医院工作效率与管理状况的晴雨表。医院管理部 门往往以这“三个指标”制定标准值作为奖惩各临床专科 工作情况的理论依据。
性别 男 女 合计 例数 25 125 160 频率(%) 15.68 84.37 100.00 累计频数 25 160 --累计频率(%) 15.68 100.00 ---
二、常用相对数
举例说明
甲、乙两地发生麻疹流行,甲地患儿100人,乙地患 儿50人,何地较为严重?
若甲地易感儿童667人,而乙地易感儿童250人。 •甲地麻疹发病率为: •100/667×100%=15% •乙地麻疹发病率为: •50/250×100%=20%
资料类型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有程度差异的多类属 文化程度(初中、 等级资料 性(又称等级资料) 高中、大学...) 半定量资料
第一节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分类资料的频数分布表
对于无序分类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的办法就是直接 统计出每一个类别的频数,以及计算的频率、累计频数和 累计频率,然后将它们列在一个表格中。 表3-1 160名大学生性别的频数分布表
某年因某病死亡人数 某病死亡率(疾病别死亡率 )= k 同年平均人口数
某年某年龄组死亡人数 某年龄组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 )= k 同年同年龄组平均人口 数
新生儿死亡率=同年28天以内死亡数/同年活产总数×1000‰
③疾病统计指标:
某时期内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 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强度。
亡的频率, 反映了某病的死亡危险性, 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某病病死率高, 并不能说明就有高的某病死亡率, 对某一医 院来说, 只能计算病死率, 而不能计算死亡率。 实际工作中常有人将某病住院病死率误为某病死亡率。
4.关于“漏诊率”与“误诊率”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 对漏诊率与误诊率的研究分析是不断 地提高诊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在当 前医学期刊中, 两者的错用率却非常高。以甲病为例, 误诊是 将甲病诊断为非甲病或将非甲病诊断为甲病, 而漏诊是仅将甲 病没有诊断为甲病。 误诊率是在临床诊断中对某种疾病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对一 定数量的诊断例数发生错误诊断的频数, 误诊率=误诊例数/全 部诊断例数×100%;而漏诊率是表示在临床诊断中对某一种疾 病在一定观察期内对一定数量的诊断例数发生遗漏诊断的频度, 漏诊率= 漏诊例数/(正确诊断数+ 遗漏诊断数)×100%。
病死率:某疾病的死亡人数与该病的患病人数之比。
④医院质量管理指标: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两者诊断符合人数/出院病人数×100% 病床使用率=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即 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之比。三甲医院 床位使用率多在93%-100%,部分病区甚至高达130%-140%, 护士压力非常大。
表3-2 端粒酶在肺癌病理组织中的活性表达 肺癌组织分类 腺 癌 鳞 癌 例数 84 82 阳性例数 72 68
腺癌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72/84×100% = 85.7% 鳞癌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68/82×100% = 82.9%
医学中常用的率指标:
①出生统计指标: ②死亡统计指标: ③疾病统计指标: ④医院质量管理指标:
表示受治病人 中治疗有效的频率。
生存率:
指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向前推测)。
随访n年存活的病人数 n年生存率= 100 % 随访满n年病人数
随访n年存活的病人数占随访满n年病人 数的比例。
感染某病原体人数 感染率= k 受检人数
观察期间因某病死亡人 数 某病病死率= 100 % 同时期某病患病人数
构成比的两个特点:
1)各部分构成比的合计等于100%或1 2)事物内部某部分的构成比发生变化,其他部分的 构成比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用图表示:
10%
第一季度
15% 15% 25% 45%
20%
40% 30%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图9-1 某医院某2年门诊病人构成情况
用表表示百分比:
表3-3 某医院2000年与2002年各科病床情况
①出生统计指标:
婴儿死亡率、出 生率常用。
出生率=某年出生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
同年平均人口数=1/2(上年底人口数+本年底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表示某地某年每千人口中自然增减人数。
计划生育率=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活产数/同期活产 数×100%
②死亡统计指标:
某年死亡总人数 死亡率= k 同年平均人口数
第三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相对数
第二节
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率的抽样误差和假设检验
统计资料的变量分类:
变量类型 数值变量 分 类 变 量 无 序 有 序
二项分类 多项分类 多项分类
?
变量值表现 定量(具体数值) 对立的两类属性 不相容的多类属性
实例 身高(cm) 疗效(有效、无效) 血型(A,B,O,AB)
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 单位数 率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 单位总数
K 为比例基数,如100%、1000‰等。比例基数的选择主
要依习惯而定或使计算结果能保留1~2位整数。
例题:
例:某学者对肿瘤诊断的新指标细胞内端粒酶活性表达 情况进行研究,资料如下表,试计算端粒酶在不同肺癌 病理组织中活性表达的阳性率。
科别 2000年 2002年
病床数
内科 外科 儿科 合计 200 100 100 400
构成比
50.0 25.0 25.0 100.0
病床数
300 100 100 500
构成比
60.0 20.0 20.0 100.0
课堂练习:
例题: 某研究者于2000年对某校的初中生进
行了近视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试计算各年级初中生近视患病率及患病者
常用的相对数?
相对数概念
是两个有关联的数值或指标之比。
常用的相对数
(一)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二)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三)相对比: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一)率 (rate)
定义:率又称频率指标。是指在一定观察时间内,某现象 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 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合 计
442
428 405 1275
67
68 74 209
15.16
15.89 18.27 16.39
32.06
32.53 35.41 100.00
构成比和率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1.关于“构成比”和“率”
比与率是临床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构成比 是构成指标, 表示事物或现象内部各构成部分的比重; 率是 频率指标, 是指在某种现象或事件在一定条件下, 其实际发 生数与可能发生此现象或事件总数的比例。实际工作中很多 人常把构成比当成率进行比较, 造成对疾病的发生做出错误 估计。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 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比与率的区 别所致。 一般来说, 率的分子源于分母, 但分子、分母具有不同 的事件属性, 构成比虽然分子也源于分母, 但分子、分母具 有相同的事件属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