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2)观察对象内部结构是否相同,若两组资料 的年龄、性别等构成不同,可以分别进行同年龄别、 同性别的小组率比较或对总率(合计率)进行标准 化后再作比较。
5. 样本率(或构成比)同样 存在抽样误差,故应进行样本率 (或构成比)差别的假设检验。
第三节 率的标准化法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 标准化法 当两组资料内部构成不同,且各小组 率亦明显不同时,不能直接比较两个合计率,而 须采用统一的标准校正后方能比较,这种采用统 一的内部构成,然后计算标准化率的方法,称为 标准化法。
➢ 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 采用某影响因素的统一标 准构成以消除构成不同对合计率的影响,使通过 标准化后的标准化合计率具有可比性。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 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率的标准化法 第四节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计数资料(分类资料): 总体:有限或无限个定性(分类)变量值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n个定性(分类)变量值
整理为:分类个体数,即:计数资料频数表
绝对数
相对数即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分为强度 相对数和结构相对数两种。
n1 n2
例如 用某疗法治疗肝炎,甲医
院治疗150人,治愈30人,治愈率为 20%;乙医院治疗100人,治愈30人, 治愈率为30%。两个医院合计治愈率 应该是[(30+30)/(150+100)] ×100% =24%。
(1)观察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 观察时间是否相等,以及地区、周围环境、风俗习 惯和经济条件是否一致或相近等。
相对比=甲乙指指标标 (100%)
式中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例5-3 某年某医院出生婴儿中,男性
婴 儿 为 370 人 , 女 性 婴 儿 为 358 人 , 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例为370/358= 1.03, 说明该医院该年每出生100名女婴儿, 就有103名男性婴儿出生,它反映了男 性婴儿与女性婴儿出生的对比水平。
高血压病人
5
例,高血压发病率为
5 2839
1000‰ = 1.76‰ 。
1.意义:表示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数 与该事物各部分个体数的总和之比,用来说明 各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又称 为构成比或百分比。
构成比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100%
设某事物个体数的合计由A1,A2,···, Ak个部分组成,构成比的计算为
率
某时期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 同期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
比例基数
*:比例基数的选择: 习惯用法
使计算的结果能保留1~2位整数,以便阅读。 例如患病率通常用百分率、婴儿死亡率用千分率、
肿瘤死亡率以十万分率表示。
例 5-1 某企业 2003 年有 2839 名职工,该
企业每年都对职工进行体检,这一年新发生
表5-1 某医院五种疾病死亡人数和构成比
疾病构成
1990 年 死亡人数 构成比(%)
恶性肿瘤
58
循环系统疾病
44
呼吸系统疾病
37
消化系统疾病
19
传染病
32
30.53 23.16 19.47 10.00 16.84
合计
190
100.00
1998 年 死亡人数 构成比(%)
40
26.85
44
29.53
年龄组(岁) 患者人数
患者构成比(%)
0~
9
3.8
10~
36
15.3
20~
34
14.4
30~
37
15.7
40~
45
19.1
50~
39
16.5
60~
21
8.9
70~
15
6.3
合计
236
100.0
例如 某医师对口腔门诊不同年龄龋齿患病情况
( 表 5-3 ) 进 行 了 分 析 , 得 出 40~49 岁 组 患 病 率 高 , 0~9岁组和70岁及以上组患病率低的错误结论。
2. 计算相对数分母不宜太小
如果例数较少会使相对数波动较大。如某种疗 法治疗5例病人5例全部治愈,则计算治愈率为 5/5×100% =100%,若4例治愈,则治愈率为 4/5×100% =80%,由100%至80%波动幅度较大, 但实际上只有1例的变化。
若 p1 X1 n1 , p2 X 2 n2 则合计率p X1 X 2
29
19.46
18
12.08
18
12.08
149
100.00
(1)说明同一事物的k个构成比的总和应等于
100%,即各个分子的总和等于分母。
(2)各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某一部分 比重的变化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这个 部分自身数值的变化,其二是受其它部分数值变 化的影响。
即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 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 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 与病床数之比。通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
1. 不能以构成比代率
表5-2 已婚育龄妇女不同情况下放环失败率的比较
放环情况 放环人数 失败人数 失败人数比(%) 失败率(%)
(1) (2) (3)
(4)
(5)
人工流产后 255
78
61.9
30.6
月经后
87
39
31.0
44.8
哺乳期
17
9
7.1
52.9
合计
359
126
诊龋齿患者年龄构成
构成比1
A1 A1+A2 +Ak
100%
构成比2
A2 A1+A2 + + Ak
100%
·
·
·
构成比k
Ak A1+A2 + + Ak
100%
k个构成比的合计应为100%。
例5-2 某医院1990年和1998年住院病人死
于五种疾病的人数见表5-1。1990年因五种疾病死 亡的人数共190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者58人, 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五种疾病死亡人数的构成比 为58/190×100%=30.53%。同理可分别计算出 1990年和1998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死亡占五种疾病死亡人数的构成比,结果见下表。
常用相对数指标有比、比例和率三种:
比(ratio):两个有关指标之比; ➢ 比例(proportion):比的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 率(rate):与时间有关系的比例。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
1.意义: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又称为率。常以百分率(%)、千分率 ( ‰ ) 、 万 分 率 ( 1/ 万 ) 、 十 万 分 率 (1/10万)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