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读组合体教学设计方案

识读组合体教学设计方案

湖北省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机械制图》说课教学示范展示
课题:识读组合体视图
代表汇报人:徐春艳
授课时间:90分钟
应用软件:PPT、WORD、AutoCAD、Pro/E
教学设计思想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课不仅是他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将是学生通向专业之路的大门,是开启专业之门的钥匙。

但机械制图也是众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难点,学生往往由于过去缺乏空间想象力的锻炼,对这门课束手无策,而传统挂图、模型教学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空间立体想象力。

因此,如何使之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做为一体,全方位、一体化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下面我通过组合体章节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我的教学思想和方案。

一、教、学、做一体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依赖点、线、面及其相对位置关系的定位,使用投影作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这种方式直观性差,费时多而效果差,无法使学生更直观和贴切地理解教学内容。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备模型材料,例如橡皮泥、萝卜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模型,通过学生的亲力亲为和互相比较作品,以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物体的点、线、面、体有初步的切实感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动手实践中,这一做法也为实训加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机械制图教学中,是我们改进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内容。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突破视觉限制的特点,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物体。

同时,多媒体的动态性使得图、文、声、像并茂,可使物体做到拆分、组合、旋转,使学生过去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形体分析法的教学设计中,用ProE作出相关三维模型,利用软件的特点,全方位观察模型,让学生建立二维视图与三维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特别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更使其迅速地从单纯的空间想象转变为以三维立体为基础,以线条为重点、以投影为根本、以色彩为辅助的全新教学模式中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目的。

三、让学生“说出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用语言将其空间想象这一纯思维的问题说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强对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关系的理解。

例如,给出两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构成组合体基本体的形状和组合关系,更能加深他们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授课班级:11104
专业:模具制造技术
学生人数:41人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6日
使用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作者:柳燕君应龙泉潘陆桃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识读组合体视图
内容名称:识读组合体视图
课时:2课时
授课方法:讲授演示法、一体化教学法
教学任务:1.熟悉形体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

教学重点:1.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运用形体分析法补画第三面视图。

教学难点:识读组合体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处理方法:1.从复习各种基本体的投影特征入手,注重空间概
念的训练,加强空间形体的“存储”。

2.强化“三等”关系、“方位”关系。

强调“分”
要构思形体,“合”要辨明位置。

3.采用做中学、做中教逐步强化训练的方式,提高
和巩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识读组合体视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组合体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关键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第五节内容是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空间物体,对于初学者来说,读图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投影知识,掌握读图要领和方法,由空间到平面,平面到空间不断反复循环,锻炼由图到物的形象思维,就能不断地提高读图能力。

2.确立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的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形体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补画第三面图。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启发学生讨论探究,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强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3.教学重点
(1)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运用形体分析法补画第三面视图。

4.教学难点
识读组合体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讲清楚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加以分析。

二、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课堂制作穿插进行的方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读图的基本要领(约10分钟)
☆设置任务情境(约5分钟)
☆探究学习、完成任务(约30分钟)
☆识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30分钟)
☆教学评价(10分钟)
☆巩固归纳(5分钟)
2.学法分析
学生参与设计的教学活动,从而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通过制作模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从而对读组合体产生自主探究意识。

还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网上学习、资源下载、专家在线答疑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
1)分析组合体由哪些基本体组成。

2)分析各基本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组合形式。

(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是什么?
(3)看图提问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征。

方框对方框──四棱柱方框对三角框──三棱柱多边形内多个三角形──棱锥棱台
方框对圆框──圆柱三角框对圆框──圆锥等腰梯形对同心圆─圆台三等径圆─圆球2.讲授新课
(1)读图的基本要领(约10分钟)。

导课:前面学习了组合体的画图,即运用正投影原理将空间物体画成平面图形,是一种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表达过程;今天讲的读组合体的三视图,则是根据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形状,是从平面图形还原成空间物复习提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出一个图,回答一个题。

利用平面图形和轴测图讲述读图是
体的思维过程。

画图是读图的基础,而读图则能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投
影的分析能力,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读图和画图是学习机械制图的主要任务。

1)从主视图入手,将各个视图联系起来读
2)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2)提出学习任务(约5分钟),设置任务情境(约5分钟),探究学习、完成任务(约30分钟)。

1)任务组产生 2)安全提示
画图的逆过程。

启发: 出示一主视图,让学生构思其物体形状,并用材料手工制作(目的:丰富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在做中学,学中做)。

3)工作要求
4)提出任务
5)制作模型
6)作品展示
☆由一个视图构思物体形状
☆由两个视图构思物体形状☆由三个视图构思物体形状在前题的基础上加左视图,找具有相同主、左视图的模型
在前题的基础上再加俯视图,由主、俯、左三个视图就唯一确定了物体的形状。

出示轴承座三视图。

a)b)(3)识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30分钟)
读图步骤:
①抓特征、分线框;
②对投影、想形状;
③综合起来想整体。

例题1:用形体分析法识读轴承座的视图。

a)分线框b)构思物体Ⅰ的形状
c)构思物体Ⅱ、Ⅲ的形状d)构思物体Ⅳ的形状提问:
轴承座有几部分组成?其结构形状?
分析:“分”Ⅰ、四棱柱上中部位挖半圆槽。

Ⅱ、Ⅲ左右两块三棱柱。

Ⅳ、四棱柱底板后下方切长方体,左右小圆孔。

提问:
轴承座各基本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合”,分析清楚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出示轴承座轴测图。

出示模型,加深感性认识。

(重述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1.组合体左右对称
2.底板、带半圆槽的四棱柱、两边肋板三部分组成。

3、相对位置及细节:底板上方的四棱柱开半圆槽,两边肋板。

f)综合起来想整体
轴承座的看图步骤
例题2:根据两面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
分析:补画第三面视图是读图、画图的综合训练,分两步进行:
①运用形体分析法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②根据给出的视图,按各组成部分逐个的补画第三面视图。

(4)教学评价(10分钟)
根据各小组的纪律性、主动性、协作性、任务完成、语言表达进行综合评比。

学生在习题集上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