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设计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结构流程图
开始
(多媒体课件)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课件)
(课件)学生项目实践各组针对不同表面连接关系
(课件)学生发现不懂,教师分析评述,释疑,聆听讲解重难点突破,解决问题
(课件)自评互评教师评议总结,(课件)师生交互、释疑令学生有成就感或危机感
结束
教学过程设计
三视图应该怎么画呢?让学生的思维由空间向平面转换。
我们先把模型分解,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学生回答。
六棱柱圆柱圆台再把它组合得到这样一个形体。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示六棱柱、圆柱、圆锥、圆台教模
【问题呈现】:已学过的基本体构成了形体,并且按一定的关系在形体上出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教模任意组合并分解。
:通过对模型和动画的观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及类型。
叠加型切割型
综合型 【下发任务将学生分为四组,各小组下发一种表面连接关系的教模,进行讨论,画出所给模型的三视图,满足三等及方位关系。
(尺寸可自定义)各小组推派代表把视图画于黑板。
(各代表图纸上仅用草图表达)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把每组学生所接触的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进
行归纳总结(结合flash 动画和模型,并让学生亲手感觉交线的存在与否),给出定义(四种表面连接关系),说明画法,更正学生板图中的错误。
1、共面:两形体邻接表面共面时,其两表面共面处不应画分界线。
、不共面:当两形体邻接表面不共面时,其两表面不共面处应画出分界= + — — =
、相切:当两形体邻接表面相切时,由于相切是光滑过渡,其相切处不应画线。
底板顶面的投影应画至相切处,画图时必须先找出切点。
(图示长对正,宽相等)学生容易出错,是难点中的难点,特别强调。
、相交:当相邻表面处于相交时,其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相切、相交情况作比较,提醒注意正确区别。
总述:四种连接关系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画图和看图时必须明确基本体表面的连接关系,掌握其画法,才能不多线,不漏线,才能更清楚地反映物
改错
教学评价
绝大多数同学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质量,学习效果较显著,师生交流较好,课堂气氛较活跃,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绘图时不能很好地发挥积极性。
采用了较先进的课程改革手段,实施了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采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先实践后理论,体现了理实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课程学习环境,但是仍要注意教学的创新。
附:自评表:
教师评价:
板书
3.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一、组合体的概念
二、组合体的类型
1、叠加
2、切割
3、综合
三、连接关系及画法
四、形体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下发组合体视图,进行小组竞赛活动。
)
(展示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实践、探索、发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牢固的。
因此,本课从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螺栓实物及照片出发,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组合模型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懂,老师以知识点的归纳引导学生打开谜团,学生获得新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真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并配合语言表达,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生已掌握了组合体的概念、类型及表面连接处的画法,采用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运用于实际中,这种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同组协调发展,各有所获。
有针对性地展示和评价也给了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
但还存在个别学生制图基本功不够扎实,还存在多线和少线的问题,通过课后辅导来弥补教学的不足。
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