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

一般:镧系和锕系除了镧和锕以外,过渡元素常不包括其他的 镧系和锕系元素。
2、分类
为了讨论的方便,可以根据过渡元素的综合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周期表
位置
前过渡元素:IVB-VIIB,不包括Mn,位于d区前部, 其特征是其高价离子在水溶液中常发生聚合作用。 后过渡元素: Mn到Cu,第一过渡系的后部,其特点 是以水溶液化学和配位化学为其特征。
(1) Cr2O3(铬绿) 微溶于水, 具有-Al2O3的结构
[制备]
4Cr 3O2 2Cr2O3 ( NH 4 )2 Cr2O7 Cr2O3 N 2 4 H 2O
[两性]
Cr2O3 6 H 2Cr 3 3H 2O
亚铬盐(紫色)
3H 2O Cr2O3 2OH 2Cr (OH ) 4 亚铬酸盐(绿色)
★贵金属元素:Ⅷ的第五、六周期元素有:Ru、Rh、Pd,Os、 Ir、Pt,再加上Ag、Au,特征:丰富的配位化学。 ★不同 周期
★电子进
第四周期:第一过渡系,又称轻过渡元素;
第五、第六周期:第二、三过渡系,又称重过渡元素。
第一、第二和第三过渡系总称为“主过渡元素”;
f区元素称为“内过渡元素”。
入轨道
3)过渡元素的多变氧化态
过渡元素一般都有多变的氧化态。 如:Fe有+2、+3、+6 三种氧化态(FeO、Fe2O3、Na2FeO4等) Cr有+2、+3、+6 三种氧化态(CrO、Cr2O3、CrO3等) Mn有+2、+3、+4、+6、+7 多种氧化态(MnO、Mn2O3、 MnO2、K2MnO4、KMnO4等)
第一过渡系
第二过渡系 第三过渡系
Ru Rh Pd Os Ir Pt
Ag Cd Au Hg
2-2 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
过渡元素价电子层结构:(n-1)d 1-10 ns 1-2 (Pd:4d105s0) 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们又把过渡元素分成两大类: (1)从ⅢB族—Ⅷ族元素 其结构特点是:最后一个电子依次填充在次外层的d
§9-2 过渡元素
2-1 过渡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三种划分方法
第一种: ⅢB-Ⅷ共8个竖行25种元素,其原子电子层结构特点: 有未充满的d电子亚层。电子构型:(n-1)d1-9ns1-2。
第二种: ⅢB-ⅠB共9个竖行28种元素,电子结构特点:原子及 其重要的氧化态有未充满的d亚层,电子构型:(n-1)d轨道部 分充满。(n-1)d 1-10 ns 1-2 第三种: ⅢB-ⅡB共10个竖行31种元素。(n-1)d 1-10ns 1-2。这 种划分,“过渡” 的含义是指从活泼金属元素到非金属元素 的过渡或由周期表 s区元素过渡到 p区元素。 我们采用第三种说法,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从行包括7 个副族和1个Ⅷ族)共31种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其他还有:如许多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催
化性能;多数过渡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具有顺磁性,以及过 渡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的递变规律等,在以后 介绍具体元素时再讨论,在此不介绍了。
§9-3 铬(Cr)
3-1 铬 单 质
ⅥB族包括:铬(Cr)、钼(Mo)、钨(W)三个元素。 铬的价电子构型:3d54S1 氧化态:+2、+3、+6。其中以+3和+6的化合物较常见。 铬在地壳中的丰度为:约0.018%,主要以矿物形式存在。 如:铬铁矿:Fe(CrO2)2
过渡金属水合离子呈现的多种颜色 Ti3+ V2+ V3+ Cr3+ Mn2+ Fe2+ Fe3+ Co2+ Ni2+ 紫红 紫 绿 蓝紫 肉色 浅绿 淡紫 粉红 绿
Mn (II)

Fe(II)
Co(II)
Ni(II)
Cu(II)
Zn(II)
未成对d电子发生跃迁
5)过渡元素容易形成配位化合物
过渡金属离子和某些过渡金属原子,由于存在空的nS、nP和 部分甚至全空的 d 轨道,可以接受配体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 配位键,形成配位离子和配位化合物。 如:K4[Fe(CN)6]、K3[Fe(CN)6]、 [Ag(NH3)2]OH、 [Cu(H2O)4]2+等 铂系元素由于原子半径小,d电子数较多,且易变形,更易 形成配位化合物。如:H2 [PtCl6]。
这和Al2O3的性质很相似
2-3过渡元素结构特征与通性 1、过渡元素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成键情况:
(1) (n-1)d 轨道的能量与ns、np轨道比较接近,是参与成键
的内层轨道,所以次外层也是价电子层。 (2) d轨道比s、p轨道数目多,不但成键可能性大,而且成键 的数目多。 (3)d轨道未充满其空轨道可以接受孤电子,形成配位化合物 (4)(n-1)d与 ns 轨道能级的高低: 当3d轨道无电子时,4s轨道的能量小于3d轨道;(钻穿效应为主) 当3d轨道有了电子之后,其能量下降; 能量低于4s轨道。 此时,3d电子就成了内层电子。(屏蔽效应为主)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常见氧化数
族序
元素符号
ⅢB
Sc
3d14S2
ⅣB
Ti
3d24S2
ⅤB
V
3d34S2
ⅥB
Cr
3d54S1
ⅦB
Mn
3d54S2

Fe
3d64S2

Co
3d74S2

Ni
3d84S2
+2、+3
ⅠB
Cu
3d104S1
+1、+2
ⅡB
Zn
3d104S2
+2
价电子构型
常见氧化数
+2、+3、 +2、+3、 +2、+3、 +2、+3、 +2、+3、 +2、+3 +4、+6、 +2、+3 +4 +6 +6 +4、+5 +7
2)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先逐步减小,但接近d10时半径又
稍增大(d电子屏蔽效应小,d电子充满后,屏蔽效应加 强有关)。
3)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但第二、三过 渡系元素同族半径相差极小。(镧系收缩的缘故)。 4)离子半径的规律与原子半径相似,d5半充满有例外。
3、过渡元素的通性
过渡元素的通性主要表现为: (1)全部是金属 (2) 有多变的氧化态 (3)水溶液中的离子往往有颜色 (4)易形成配合物
-0.41
Cr 2
-0.74
-0.91
Cr
Cr
2 CrO4 -0.13 Cr(OH )4
-1.1
Cr(OH ) 2 -1.4
-1.5
由铬的标准电极电位可见,铬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是比较活 泼的金属,但由于表面易形成氧化膜而变为钝态,活泼性下降
(1)与非氧化性的无机酸反应
如:与盐酸或稀H2SO4的反应 Cr + 2HCl = CrCl2 + H2↑ 蓝色溶液 4CrCl2+ 4HCl + O2 = 4CrCl3+ 2H2O 空气中变绿
e、过渡元素的最外层S电子和次外层的d电子都参加成键, 且堆积程度大所以表现出,晶体的熔点高,硬度大。如:
铯(Cs)的熔点为28.59℃,钨(W)的熔点为3380℃。
2)过渡金属的活泼性
a、过渡元素一般不与水反应,但第一过渡系的金属能与盐酸 或硫酸作用,置换出H2,但活泼性逐渐减弱。这从它们的 标准电动势较低可以得到反应。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动势(伏)
或者说:对于原子:4s<3d<4p
对于离子: 3d<4s<4p
2、原子结构特征
(1)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ⅢB—ⅡB元素的原子半径/pm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结论:1)与同周期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相比,原子半径都较小。如: r(k)=203pm,r(Ca)=174pm,原因:电子层数没变,核电荷数增加
3、用途
(1)做各种不锈钢的器件,不锈钢中铬含量在12%~14% (2)制造其它合金 (3)做金属陶瓷 (含77%的Cr, 23%的Al2O3)
(4)作金属表面的电镀保护层
3-2 铬的化合物
铬的化合物中氧化态有:+2、+3、+6。 其中以+3 和+6 的化合物较常见。
1、Cr (III)化合物
常见的: Cr2O3 、 Cr(OH)3、 Cr2(SO4)3和亚铬酸盐等
轨道上(d1-9)。因而他们都是d区元素,它们的最外层
和次外层电子都没有填满,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或2个, 且保持不变。 价电子层构型为: (n-1)d 1-9 ns 1-2 (此n表示电子所处的电子层数)
(2)从ⅠB族—ⅡB族的元素
其结构特点是:它们次外层的d轨道已经填满,最后一 个电子依次填充在最外层的S轨道上(S1-2)。因而他 们不是d区元素,但是,这些族中的某些元素的原子, 它们的次外层上的d电子也参加成键;而且他们的氧化 态时d轨道并没有排满,如:Cu2+外围电子构型为3d9, Au3+为5d8等,它们的性质与d区元素很相似所以我们把 ⅠB族、ⅡB族统称为dS区。 所以可以认为,过渡元素是d区元素和dS区元素的总称。 由于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较少,只有1或2个,所 以都属于金属,所以过渡元素又称谓过渡金属 价电子层构型为: (n-1)d 10 ns 1-2
电动势 电对 金属
Sc
-2.0
Ti
Cr
-7.1
Mn
Fe
Co
N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