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②体温续降:少者2~3℃,多者5~6℃ 续降程度:体型、室温、药物、冰浴时间 ③注意:心前区、耳廓、指趾、会阴勿与冰块接触
④优点:效果好、简单,不需体外循环

方法:冰袋置于大血管浅在部位,头部置于冰槽或 戴冰帽或二者联合应用

特点:降温缓慢,寒战反应少,体温续降少
适应证:适用于婴幼儿、脑复苏、术中高热、严重 感染 缺点:成人降温效果差、尤其体胖者

浅低温: 34~30℃

中低温: 30~28℃
深低温: < 20℃


超深低温: < 15℃
体温和意识的关系
34℃ 33~32℃ 32~31℃ 29℃ 神志清,记忆力减弱或消失 开始嗜睡,对简单命令有反应 能随意运动,但表达能力减退 开始有麻醉作用,随意运动失调 对命令仍有反应,但随意运动丧失
装置:人工心肺机、热交换器(变温器) 方法:血流引向体外→热交换器冷却→用泵将血回 输体内 特点:降温、复温快,可控性好,血流丰富的心、 脑、肝、肾降温快 注意:降温不均匀、温差大→代谢性酸中毒 水和血温差≤8~10℃,以免形成气栓 最高水温不宜> 42℃,以免破坏RBC


方法:体表降温至32℃→开胸连接体外循环机 →体外循环血液降温 适应证:深低温停循环的手术
术前评估和 预热
体表加温 红外线辐 射器 变温毯 压力空气 加温器
输入液体加 温

维持环境温度大于21℃ 覆盖保温毯 液体加温 大量输液和冲洗 使用紧闭或半紧闭麻醉循环回路,减少蒸发 人工鼻、雾化器(大流量呼吸机)
病人情况: 严重感染、 脓毒症、 脱水、甲 亢
手术无菌 单覆盖过 多


注意: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循环阻断时限

适用于术中高热、严重创伤 注意:冷液体输注过快→心律失常

体表复温:变温毯 腹腔或胸腔用40-45℃盐
水复温
体外循环下复温
低温麻醉术中监测

鼻咽温度:反映脑的温度 食管温度:相邻主动脉→大血管温度,可称为中心 温度 直肠温度:下降最慢→腹部脏器温度 血流温度:需特殊的温度探头
麻醉深度不够→严重御寒反应→耗氧量↑↑
措施:适当加深麻醉 吩噻嗪类药、肌松药
降温→各种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室速 室颤:体温 < 28℃时易发生 临界温度:成人为26~28℃ 儿童可更低而不发生室颤 诱发原因:交感相对兴奋 酸碱失衡(酸、碱中毒) 电解质紊乱(低钾、高钙) 措施: ①加强监测,避免中心体温< 28℃ ②充分供氧,避免过度通气和CO2蓄积 ③及时纠正各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④一旦室颤→立即心肺复苏



血压:中度以上低温→袖带听诊法 深低温→动脉直 接测压 ECG:PR间期、QRS丛、QT间期延长,产生“游走 性节律点”→心律失常室颤 CVP:血液滞留在V系统→CVP↑
尿量 电解质和血气监测 血液流变学监测




避免寒颤反应 防止冻伤 复温用水或复温毯温度不宜超过45℃ 避免降温时身体各部位温差过大 体表体腔降温防止室颤和脑损害 严格掌握低温条件下的阻断时间
阻断循环时间(min) 8-9 10-15 15-45 45-60
37℃ 大脑 脊髓 肾 肝 30-40 20 3
28-32℃ 8 30-45 60 60
25℃ 14-15
避免寒颤 反应
肌肉完全 松弛
末梢血管 扩张
体表降温: (1)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①方法:身体的大部分浸泡在冰水中 维持水温0~4℃ 温度降至34~33℃→撤去冰水



方法:变温毯内管道充满冰水,并与冷热水 交换机相连,管道内的水不断流动、循环→体温 下降

适用:浅低温、低温的维持

多用于胸、腹腔手术 方法:0~4℃生理盐水灌洗胸、腹腔 注意:冰水接触心脏→心律失常 缺点:需大量生理盐水,操作时需暂停手术




辅助手段、补救方法,一般不单独应用

27℃
26~25℃ 20~18℃
反应迟钝,命令无反应,不能说话
瞳孔对光反射、呕吐反射全消失 意识完全消失
耗氧量、代谢率 降低 心脏作功减少 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
心血管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肝肾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的手术 控制高温 脑复苏
体温℃ 32-30 30-28 28-18 低于18
二氧化碳 蓄积
恶性高热
抗胆碱能 药物阻滞 节后胆碱 能神经, 抑制腺体 分泌
手术室温 度和湿度 过高
骨水泥置 入
连续监测体温 正确选择抗胆碱药物
手术室合适的温度23-25℃和湿度60-70%
麻醉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各种冲洗液和输注液体保持合适的温度
物理降温:冰袋和酒精擦浴
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某些药物(如酚噻嗪类药 物)阻滞自主神经系统,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将病人 体温降至预定的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 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适应治疗或手术上的需要,称 为人工低温。
温度感受装置




年龄:老年、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和婴幼儿 手术操作的影响:消毒,暴露、冲洗 室温 麻醉作用 产热不足:危重病人、极度衰竭病人
肌肉薄
静息的肌 张力低
体表面积 /体重 增 大
皮肤收缩 血管反应 能力 降低
体表面积/体重 增大
热传导高
皮下组织少 缺乏寒颤反应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早产儿缺乏棕色脂肪
长时间 的暴露
大面积 的暴露
冲洗液
术中体 液的大 量交换
体温的 再分布
对流
辐射
传导
பைடு நூலகம்蒸发
心血管:SVR↑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抑制 低血压 降低组织代谢率,减少组织灌注 增加血液粘滞度,氧离曲线左移,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 降低脑血流,脑血管阻力增加,MAC下降,苏醒延迟 肝肾血流下降,药物代谢减慢,麻醉用药减量 寒颤产热可增加300%,伴随氧耗最高增加至500%
组织损伤: 降温:皮肤接触冰屑或冰袋→冻伤 复温:水温过高→烫伤 胃肠出血: 长时间低温/深低温→术后应激性胃溃疡 低温→血流滞缓→小肠A栓塞→内脏出血
酸中毒: 低温→组织灌注不足、氧供→代酸 低温→自主呼吸减慢变浅→轻度呼酸 注意:减慢降温速度,适当纠酸

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 区别在于体核温度*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食道、鼓膜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皮肤
Cool shell hot core
产热装置 (骨骼肌,肝脏) 调定 点 下丘 脑体 温调 节中 枢 深部 温度 散热装置 (汗腺,皮肤血管) 体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