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应急管理体制分析解析

日本应急管理体制分析解析

日本应急管理体制
日本
• 日本是东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北 海道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 国家,有千岛之国之称。 • 日本的人口超过1.2亿,人口以单一的大和 民族为主。科学研发能力和教育居世界前 列,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 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国土面积 377,835平方公里 • 人口密度 337.1人/平方公里(湖北省325)
• 日本特别重视校舍抗震。日本防震有一个 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 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将来”为 最高原则,加强校舍抗震性。 •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开始实施“校 舍补强规划”。
• 针对大地震的预测,在面向市民宣传时简 化为一句口号:“大地震随时都有可能发 生”,以此提高居民的应急避灾意识。 • 2003年、2005年发生在新泻县长冈市的两 次7.0级以上地震,无一人死亡,90%遇险 者脱险,这和平日防灾宣传提高了居民避 险、自救意识直接有关。
• 都道府县的职责:从灾害中保护本都道府 县地区及本都道府县居民的生命、身体及 财产的安全,在相关机关和其他地方公共 团体的协助下,制定本都道府县的防灾计 划并依据法令实施。同时帮助其他区域内 的市镇村及其他指定地方公共机关处理有 关防灾事务或业务的实施。
• 市镇村的职责:市镇村作为基层地方公共 团体从灾害中保护本镇村地区及本都道府 县居民的生命、身体和财产的安全,在相 关机关和其他地方公共团体的协助下,有 责任制定关于本市镇村地区的防灾计划、 并以法律为依据实施。
• 日本政府和国民极为重视应急教育工作,从中小 学教育抓起,培养公民的防灾意识 • 每年的9月1日“灾害管理日”(纪念1923年9月1 日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加强防灾意识) • 8月30日~9月5日定为“灾害管理周” •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防灾宣传活动;政府和相关灾 害管理组织机构协同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灾 害演练,检验决策人员和组织的应急能力,使公 众能训练有素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日本行政区划
• 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 (大阪府、京都府) 和43个县(省),下设 市、町、村。 • 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 “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 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 设若干个市、町(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 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 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 长”、“町长”、“村长”。
简化理赔流程
• 由于大面积受灾,在一片瓦砾或被海啸卷走一切 财物的情况下,很多被保险人已经无法找回保险 单等相关证明资料。损害行业协会根据实际情况 规定,只要与保险公司核对信息无误,无需提供 相关证明资料,可以直接进行保险赔付。 • 对一些连自己投在哪家保险公司都不知道的人, 则可以通过损害行业协会设定的统一窗口进行咨 询,并确认自己的保险信息。
• 日本地震保险分为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和企 业财产地震保险。(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 从事地震风险保障和经营的机构) •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损失由日本地震再保险 株式会社(JER)、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共 同承担;企业财产地震保险则完全由商业 保险承保,政府不介入。
取消了部分免责条款
• 在财产保险当中,为了给受灾民众提供强 有力的支援,损害保险协会协调各会员保 险公司达成一致,针对东日本大地震所受 灾害采取了临时应急措施,扩大了火灾保 险的赔付范围。对地震引起的火灾造较高,活火山数量也比较多, 全世界大约1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日本 人口密度高,地震强度大,海啸常与地震 伴生,但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仅占世界的 0.4%左右。
日本防灾减灾机制
• • • • 一.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二.良好的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 三.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四.严密的灾害救援体系
统一定损
• 因地震、海啸造成住宅和财产损坏时,保 险公司原则上要做细致的现场勘查,判定 损失金额。但是,这次大地震造成的损失 范围大,有的被夷为平地,根本无法进行 细致的现场勘查。为了迅速支付保险金, 行业协会通过航拍、卫星照片等资料,把 一些受到海啸和火灾破坏严重的区域直接 判定为全损地区,该区域的地震保险可以 直接按照全损来支付保险金。
• 媒体引导:媒体出动直升机收集灾情 地震发生后,日本所有电视台马上停 止原有播放计划,转向报道受灾情况。媒 体除了播放海啸警报地图和实时交通信息 外,还开创了寻人启事和安全信息传递等 栏目。首相菅直人举行震后首次记者会, 呼吁民众从媒体收看收听政府的信息。
• 官兵救援:震后15分钟自卫队出动 12日11时30分自卫队人员扩大到7万人, 飞机大约190架、舰艇25艘。 • 震情公开:政府多在网上公开震情 • 请求援助:日本外相请求驻日美军协作救 灾;外务省请求澳大利亚、中国、韩国、俄 罗斯等38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救援人员,提 供救援物资
• 3、自卫队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自卫队长官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灾区派遣灾害救援部 队,参与抗险救灾。 • 自卫队在名义上不是军事组织,但实际上 的功能等同其他国家的军队。自卫队由海 上自卫队、陆上自卫队及航空自卫队等三 个军种组成,总兵力约23万,由防卫省统 筹管辖。
日本政府24小时应对地震:信息公 开透明
三.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 为了有效地应对灾害,转移风险,日本建 立了由政府主导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管 理体系,政府为地震保险提供后备金和政 府再保险。 • 再保险(reinsurance)也称分保,是保险 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 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 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一.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 作为全球较早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的国家,日本 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相当庞大。 • 《灾害对策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中央政 府、社会团体、全体公民等不同群体的防灾责任, 除了这一基本法之外,还有各类防灾减灾法50多 部,建立了围绕灾害周期而设置的法律体系,即 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 法、灾后重建与恢复法、灾害管理组织法五个部 分,使日本在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时有法可 依。
• 居民等的职责: • 1、地方公共团体区域的公共团体、防灾上 重要设施的管理者及其他法令规定的对防 灾有职责的人,必须忠实地履行法令或地 区防灾计划所规定的职责。 • 2、地方公共团体的居民在防灾上要谋求自 救手段,同时要参加自发的防灾活动,努 力为防灾做贡献。(自助、互助、公助)
二.良好的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
• 日本保险业应对大地震和海啸所产生的损 害采取了人性化理赔措施,并保持政策和 行动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有效 的信息披露,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发布了对 受到地震灾害者的公开慰问信,采取高度 透明的、人性化措施赢得了投保方的信任。
• 理赔人性化换信任 • 优质化服务为根本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庞大的保险规 模和较高的保险深度和密度,均来自于一 个源泉,那就是:可称世界一流的、优质 的保险服务。
政府系统应急管理体制
• 日本应急组织体系分为中央、都道府县、 市町村三级制,在灾害发生时,各级成立 相应的灾害对策本部。
• 国家的职责:国家发挥组织及所有力量在 防灾方面采取完全的措施保护国土、人民 生命、身体及财产安全 • 制定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及灾后重建 等基本计划,同时推动地方公共团体、指 定公共机关、指定地方公共机关等处理关 于防灾的事务或业务以进行综合调整。还 必须对防灾经费的负担进行合理规划。
•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8.8级 强震并引发海啸,给日本民众的生命和财 产带来巨大损害。震后重灾区的救援工作 在第一时间展开;日本东京、神户等城市 秩序井然,市民生活未出现恐慌。日本消 防厅专门开设“灾情Twitter”(微博),提 供灾情信息交流。
• 紧急决策:震后四分钟首相紧急决策 14时50分,菅直人在紧急官邸对策室召集各 部门召开应急管理紧急会议,并连续下达四项指 示:确认灾情和震情,确保居民的安全和采取初 期避难措施,确保生命线和恢复交通,竭尽全力 向灾民提供确切的信息。 内阁紧急会议结束前,菅直人设立了“地震 紧急对策本部”,指导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 HHr6YsxXRpKVCFVIoxMePLg.f4v • NMRB6qkAQnqBqepZEmEMSDg.f4v
四.严密的灾害救援体系
• 日本已建成了由消防、警察、自卫队和医 疗机构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灾害救援体系。 • 1、消防机构是灾害救援的主要机构,同时 负责收集、整理、发布灾害信息; • 2、警察的应对体制由情报应对体系和灾区 现场活动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灾区情报 收集、传递、各种救灾抢险、灾区治安维 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