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模拟试题答案

心理学模拟试题答案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是(A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教育
D 社会
2 气质的生理基础是(C )
A 血型
B 激素
C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 体型
3 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B )
A 感觉与知觉
B 客观现实
C 认识活动
D 反映活动
4 做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是(D )
A 识记
B 保持
C 回忆
D 再认
5 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是(B )
A 感情
B 情感
C 表情
D 态度
6 保险公司的保险险种是根据(D )推理制定出来的。

A 演绎
B 归纳
C 类比
D 概率
7 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C )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
B 真动知觉
C 似动知觉
D 错觉
8 人脑中调节情绪反应的部位是(C )。

A 脑干
B 间脑
C 下丘脑
D 延脑
9 对于组织纪律性差、情绪不稳定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D )意志品质。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坚韧性
D 自制力
10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B )。

A 詹姆斯
B 华生
C 冯特
D 弗洛伊德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

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9、视觉后象是记忆;如果不重复,查询后的电话号码拨完就会忘记,这是记忆。

10、人的思维一般可分为、和三类。

儿童用的最多的是。

11、“三思而后行”包括意志的阶段和阶段。

12、道德是一种现象,品德是一种现象;道德是的研究对象,品德是的研究对象。

三、实例分析(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A组的八条线段会感觉为四组,而B组的却首先知觉为三个长方形?
2、在我们背诵比较长的文章时,那些部分容易记,那些部分不容易记,为什么?
3、一些现代派的雕塑,有时刚开始看不出是什么,但当人家告诉你是什么时,你便会越看越像。

4、企业不惜重金聘请漂亮的名人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这样做有效吗?试用学习过的有关理论解释为什么?
1、知觉的整体性,(1分)原因是一般把封闭的看作整体。

(2分)
2、情绪与学习效率(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不好,(1分)复杂活动情绪度太高,难度活动效率不佳。

(2分)
3、前倒摄抑制。

(1分)中间的难以记忆,中间受到二个干扰。

(2分)
4、知觉的理解性。

(1分)知觉是一种感性形象,但我们总是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来标志,同时,理解它的意义后,能结合旧经验更好地感知。

(2分)
5、不能,(1分)创造力与智力不是正相关,创造力需要中等以上智力作基础。

(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试分析情绪的三种主要的成分。

答: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包括三个成分:
1)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的自我感受,如喜、怒、哀、乐等都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2)行为表现又称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姿态)和言语(语调)表情,如兴奋时的手舞足蹈,悲伤时的哭丧着脸等;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时的生理反映,任何情绪都有与之相应的生理唤醒,如呼吸、血压、出汗的变化等。

2 简述错觉及主要类型。

答:错觉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某种事物的固有倾向性的主观歪曲知觉。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错觉主要包括几何错觉,如方向错觉、线条长短错觉等;形重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等。

3 简述外向型性格与内向型性格的典型特征。

答:1)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把人的性格分成外向型(外倾型)和内向型(内倾型);
2)典型外向型的特征:关心外部世界,喜欢社交,活泼、开朗、当机立断,不拘小节、情感
外露、独立性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3)典型内向型的特征:内心活动丰富,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孤僻,交际面窄,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易害羞、寡言,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4 简述问题解决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答:1)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人的知觉特点、思维定势、已有知识经验、动机水平和个性差异等。

5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意志是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有三个特征:有目的的行为、是随意运动、预克服困难相联系。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1)正确运用无疑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防止教学方法死板单调,形式要多样化;使用不同的教具和媒体;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明确学习的目的合任务,理解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明白课程的价值,从而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兴趣;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合理组织学生的注意活动,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等。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单一的注意会使大脑容易出现疲劳。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几种注意之间交替轮换。

同时还有注意培养学生有意后注意的能力。

4)联系实际阐述。

2 试结合遗忘规律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答: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

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遗忘发展是先快后慢。

2)根据遗忘的规律,复习时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采用多样的复习方法,多种感官参与;
进行实际操作和活动有助于记忆;
3)另外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3、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0分)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德的重要组成因素,激发是激发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培养是把社会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

(1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采取方式有: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1分)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和积极性(1分)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1分)
(4)表扬与批评、奖与惩的作用(1分)
(5)竞赛的影响(1)
(根据展开的情况,决定其余4分的得分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