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竹笛(意大利语:IL flauto di bambù),汉族乐器名。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

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

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

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

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基本构造
竹笛构造赵也绘制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

)、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

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

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

主要用来贴笛膜。

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

笛子没膜孔,是不能吹出声来的。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

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