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儿科疾病诊治原则-(1)ppt课件
最新儿科疾病诊治原则-(1)ppt课件
肌注
婴幼儿肌肉组织较少,皮下组织相对较多,血循 环较差,故肌注吸收效果差,且不稳定,较少肌 注,特别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往往需保持 患儿不受刺激。
且肌注易产生硬结,长期肌注严重者形成臀大肌 挛缩,需手术松解。
安定肌注吸收效果极差,一般不肌注,推荐静注, 灌肠效果亦较好。苯巴比妥肌注吸收快。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1)
包括以下内容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和记录 体格检查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护理的原则 饮食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原则
儿科病史采集和记录要点(一)
要有耐心,认真听,重点问,从家长提供的信 息中发现对病情诊断有用的线索。
态度和蔼亲切,要让家长感觉到对孩子的关怀, 以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后逐渐增大,4 ~10岁达高峰,双侧扁桃体可有
肿大,但不充血。 肺部听诊:腋下、肩胛区及肩胛下区最易听,深吸气时易听
到细湿罗音。 肝脾:正常婴幼儿肝肋缘下1~2cm, 6~7岁后不应触及。小
婴儿偶可触及脾下缘。 神经系统体查:2岁以下Babinski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阴性一
静脉用药
药物直接静脉入血并迅速分不到作用部位,是可 靠的给药途径。
外周静脉给药时需注意要药物的浓度,高渗液体 易致静脉炎,某些药物静脉外渗,如钙剂,外渗 可导致皮肤坏死。
渗透压过高的药物,要注意高渗血症导致颅内出 血及坏死性肠炎。
为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避免高 张液体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有条件可 采用中心静脉置管。
防止交叉感染。
体格检查要点(三)
检查顺序灵活掌握。安静时先进行心肺听诊腹 部触诊等易受哭闹影响的部位,容易观察的部 位随时查,如四肢躯干骨骼、浅表淋巴结等; 有刺激的最后查,如口腔、咽部等,有疼痛的 部位也应放在最后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一)
体温:腋温、口温、肛温、耳温,腋温最常用。发热指腋温> 37.4℃或肛温>37.8℃。以腋温为标准:低热≤38℃,中热 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现均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多,WHO不推荐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使用,且用 于小儿患病毒感染时,增加Reye综合征风险。尼美舒 利不用于12岁以下。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机体免 疫系统,且易产生依赖性,不作为普通退热药使用。
体格检查内容(二)
血压:收缩压(mmHg)=[ 年龄(岁)×2]+80,舒张压为其 2/3。低血压指婴儿<70,1~10岁< [ 年龄(岁)×2]+70,10 岁以上< 90。新生儿及小婴儿多用仪器。
语言要通俗易懂,不要用听不懂的医学术语。 切不可先入为主,尤其不能用暗示的言语或语
气来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回答,这样会给诊断 造成困难。
儿科病史采集和记录要点(五)
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遗传性、过敏性患者;父 母是否近亲结婚、母亲分娩情况、同胞的健康 情况(死亡者应了解原因和死亡年龄)。必要 时要询问家庭成员及亲戚的健康状况、家庭经 济情况、居住环境、父母对患儿的关爱程度和 对患儿所患疾病的认识等。
传染病接触史 疑为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 解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 病者的关系、该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归转、患儿 与该患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
体格检查要点(一)
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对外界的反应及智力情况。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信任和合作。
增加患儿的安全感,让孩子与亲人在一起,婴幼儿 可坐或躺在家长的怀里检查,检查者顺应患儿体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立止血等。离子化药物(镁、 钙、碳酸氢钠)和非水溶性物质不可气管给药。
吸入给药:常用于哮喘、麻醉、化痰治疗。
药物剂量
按体重 按体表面积 按年龄 按成人剂量折算
注:儿童个体差异大,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静脉选择
F 主要有肘部静脉
– 贵要静脉 – 肘正中 – 头静脉
F 头皮静脉 F 颈静脉 F 股静脉
脐静脉置管
骨髓腔穿刺给药示意图
骨髓穿刺输液
骨髓穿刺针
呼吸道给药
气管插管给药 心肺复苏时,或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
检查时动作轻柔,冬天时双手及所用听诊器胸件要 温暖;检查过程中既要全面仔细,又要注意保暖, 不要过多暴露身体部位以免着凉;对年长儿还要照 顾他(她)们的害羞心理和自尊心。
体格检查要点(二)
对急症或危重抢救病例,应先重点检查生命体征 或与疾病有关的部位,全面的体检最好在病情稍 稳定后进行,也可边抢救边检查。
口服
系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只有耐酸的药物方可口服。 新生儿口服药物吸收差异特别大,患病时口服药
物常不可靠。 为避免误吸引起气管异物,5岁以下尽量避免口服
片剂及丸剂,尽可能选用糖浆、冲剂,亦可将片 剂碾碎成粉冲水服用。 在肠道有炎症时,平时某些不吸收的药物也可吸 收,文献报道个别患儿因口服新霉素导致耳聋。
处理:腋温>38℃可做退热处理, >38.5℃予退热药物。 物理降温:温水浴,水温37 ℃左右,刺激血管被动舒张,在腋
窝、腹股沟、颈部血管丰富的地方停留时间长些。乙醇擦浴, 1岁以上方用,浓度30%-50%,温度32~35 ℃为宜。3月以内一 般仅物理降温,不用退热药。
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首选,每次 10~15mg/kg,4 ~6h可重复使用,每天不超过5次。 布洛芬:每次5~10mg/kg,6 ~8h可重复使用,每天 不超过4次。
侧阳性有意义。
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护理原则 饮食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原则
给药途径
消化道:口服、含服、直肠给药 呼吸道:雾化吸入、气管插管给药 静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PICC、脐静脉 动脉:主要用于化疗 皮肤:外涂、皮下注射 骨髓:紧急情况下无法建立静脉通道时 肌肉:肌注 椎管内:鞘内注射 其他:腹膜透析、心内注射、大隐静脉切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