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8年第16卷第6期第378-379页﹒综述﹒膳食营养与高血压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周北凡在70年代末,继对高血压进行群体控制观点之后又提出了对高血压进行一级预防的概念。
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许多与膳食有关,因此膳食营养与血压关系的研究日趋活跃,研究领域从高盐、高热量、酒精等迅速扩展到钾、钙、脂肪酸、动物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等。
一、膳食钠与高血压60~70年代一些作者曾发表过不同国家人群平均每日摄钠量和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的关系,看出随摄钠量增加,人群血压水平也增高,并作出直线回归方程;其缺点是以分散的研究资料为基础,所用血压测量方法及钠摄入量测量方法均不够统一,因此只能是个粗略的汇总分析。
近年来采用统一方法在我国不同人群间进行比较研究已有数篇报告[1~4],得出一致结果,即我国北方摄钠高(平均每日摄钠量超过5.5g)的人群如北京、石家庄、山西,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南方摄钠低(平均每日3~4g)的人群如广东、广西、福建。
在我国这些报告之前,比利时与南朝鲜人群对比研究、日本山区农村与沿海渔村对比研究曾得出相似结果。
Harlan[5]1984年利用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未能证明美国人群内,个体摄钠量与血压有正关联。
1982年McCarron[6]分析30个人群平均动脉压和钠摄入量关系,认为平均每日摄钠在125~175 mmol(相当于NaCl 7.3~10.2g)之间时,血压水平与摄钠量无明显关系。
而中国12组人群3000余例研究报告[7]和对首钢工人的研究报告[8]均证明了个体血压与夜尿钠排出量呈正相关。
近年来许多国家进行了限钠试验,大规模的如日本在1971~1981年间人均日摄盐量从14.5降至12.5 g,脑卒中死亡率显著下降。
再如比利时从1968~1981年,平均每人日摄盐量从15g降至9g,脑卒中死亡率也下降。
1983年Hofman[9]对新生儿的限钠对照试验证明:母乳喂养的婴儿第13周加固体食物至第25周时,食物含钠低的一组收缩压比对照组低0.268kPa(2.1 mmHg),由此预测,如果自婴儿时期开始限钠,可望人群血压分布曲线左移。
二、膳食钾与高血压Kesteloot[10]曾观察到南朝鲜人群摄钾量及钾排出量低于比利时人群,平均血压水平高于比利时。
又观察到人群内血压与尿钾呈显著负相关,而每毫克当量钾的降压作用为每毫克当量钠的升压作用的近三倍。
近年来一些研究报告证明,膳食钾对血压有独立于钠的作用,如1984年Khaw等[11]观察685名美国人血压与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关系,在控制了年龄及其他营养素的影响之后,显示出膳食总钾及蔬菜水果钾对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
最近黄大显等报告北京及福州男性成人,Bulpitt[I2]报告,在公职人员控制了年龄、体重及心率后,尿钾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
从1981年以来有几组双盲试验证明,在限钠同时补钾可使血压正常或升高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同时观察到体重下降,他们认为钾的降压作用是由于它促进排钠,从而减少细胞外液容量。
三、膳食钙和高血压近5~6年来,国际上较多的研究报告认为膳食缺钙可促使血压升高,但目前还存在争议。
1984年Mc- Carron[13]分析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发现钙摄入量是对血压最好的预测指标,平均每日摄钙450~500mg者得高血压的危险是日摄钙1400~1500mg者的二倍。
而Kesteloot等在比利时和南朝鲜人群研究中证明血钙及24小时尿钙均与血压呈正相关,而认为成人尿钙排出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钙摄入量。
但近期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往往尿钙增高,与摄入量并不平行,因此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方法有关。
最近荷兰Kok[l4]分析2291名成人资料,看到在控制了年龄、体重指数、总热量、血清胆固醇、吸烟、饮酒、血色素和心率等协变量后,膳食钙摄入量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
1985年以来荷兰、美国有数篇报告,证明补钙(每天1~1.4g)可使正常及轻型高血压者血压降低,在血清总钙偏低或甲状旁腺激素偏高者作用更为显著。
Harvey等[15]根据大量人群资料分析,认为膳食低钙可使膳食Na/K比值对血压相关更显著,因此提出钙对血压有阈值效应。
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省、市人均日摄钙量低于供给量标准(600mg),人群对比研究表明膳食低钙、高钠地区,如山西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及人群血压水平均高。
四、膳食蛋白质、氨基酸和高血压脑卒中这方面的关系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现已引起美国学者重视。
1975年美国NIH引进一批在日本选育的易发脑卒中的SHR大鼠,饲养几年后发现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在日本时;究其原因,发现主要是美国和日本饲料中蛋白质比例及含硫氨基酸的差别。
以后又发现在日本饲料中补充蛋白质则SHR脑卒中发生率降低,因此Yamori和Lovenberg[16]等提出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可使SHR血压降低预防脑卒中。
动物实验表明,膳食中的氨基酸能控制血管壁蛋白质的合成,保护血管壁,防止破裂,氨基酸及其代谢物有利尿排钠作用,或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而促使血压下降。
研究比较多的如酪氨酸[17],它是儿茶酚胺的前身,脑组织中酪氨酸含量可影响脑细胞内儿茶酚胺合成,食物中酪氨酸不足则中枢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减少,交感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高,致血压升高。
又如牛磺酸[18]是从半胱氨酸衍生而来,鱼类中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胱氨酸等)量较高,日本学者以SHR 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证明在饲料中补充含硫氨基酸后,牛磺酸可透过血脑屏障使血压降低。
中国和日本的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均证明,吃鱼多的地区,膳食中动物蛋白质较高的地区,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低于动物蛋白质少的地区。
我国膳食中蛋白质质量较差,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二者关系很值得深入研究。
五、膳食脂肪、脂肪酸和血压实验大鼠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时,动物对钠及水负荷后的排泄能力受损,此时喂以盐水则易形成高血压。
如补充亚油酸可以减轻高盐引起的实验性高血压。
另一个颇受注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20碳5烯酸(EPA),在鱼油中含量较高,志愿者试验表明,它能促进排钠,有降压作用。
在芬兰、北加利里进行的人群干预试验[19]证明,无论是同一人群不同膳食阶段前后对比,还是随机化分组对比,低脂肪(23%Kcal)、高P/s比(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0.98~1.2)膳食均可使血压较食用芬兰习惯膳食时显著下降。
我国近年来膳食脂肪与饱和脂肪酸有上升趋势,为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应引起重视。
六、酒精和高血压近年来,不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经常饮酒超过一定限度(酒精32g/d)会使血压升高。
因此提倡少饮酒或戒酒,已成为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膳食成分中,不仅有升血压因素,也有保护因素,后者可以防止遗传因素及其他环境因素致血压升高的有害作用,因此合理膳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1.陶寿淇,等.中国南北城乡男女人群的定时尿钠钾与血压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6;14 : 4.2.周北凡,等.我国九个人群膳食对比及其和血压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6;4:13.3.Kesteloot H, et al. Salt and blood pressure in China. ANA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 newsletter 1986; 40: 65.4.Yamori Y, et 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tudy 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imentary comparison (1) Urinary amino acids analysis as biological markers on dietary factors. Jpn Circ J 1986; 50: 526.5.Harlan WR,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nutrition in adults, The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m J Epidemiol 1984; 120: 17.6.McCarron DA, et al. Human nutrition and blood pressureregulatio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Hypertension 1982; 4 (suppl III): 2.7.Liu L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alt excretion and bloodpressure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Bulletin of the WHO 1984; 62: 255.8.Hsiao CK, et al. Timed overnight sodium and potassium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steel workers in north China.J Hypertension 1986; 4: 345.9.Hofman A,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sodium intake andblood pressure in newborn infants. JAMA 1983; 250: 370. 10.Kesteloot H,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lood pressure andsodium intake in Belgium and Korea. Eur J Cardiol 1980; 11: 169.11.Khaw KT, et al. Dietary potassium and blood pressure in apopulation. Am J Clin Nutri 1984; 39: 963.12.Bulpitt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dium and potassium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 in London civil servants. J Chron Dis 1986; 39: 211.13.McCarron DA, et al. Nutrients 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 inthe United States. Science 1984;224:1392.14.Kok FJ. Dietary sodium,calcium and potassium and bloodpressure. Am J Epidemiol 1986; 123: 1043.15.Harvey YG, et al. Threshold effect of dietary calcium in bloodpressure. J Hypertension 1986: 4 (suppl 5)355.16.Lovenberg, et a1. Dietary prote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and hypertension. Proceedings from a symposium, NIH workshop on nutrition and hypertension. Biomedical information corperation, 1984: 241.17.Wurtman RJ. Dietary amino acids, the central nervoussystem and hypertension. Proceedings from a symposium, NIH workshop on nutrition and hypertension. Biomedical information corperation, 1984: 232.18.Yamori Y, et al. Pathophysiological role of taurine in bloodpressure regulation in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The effects of taurine on excitable tissues.Spectrum publication Inc, 1981: 391.19.Jacona JM,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fat on blood pressure in arural Finnish population. Am J Clin Nutri 1983, 38: 860.(1986年11月19日收稿1987年8月6日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