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种群与群落PPT课件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种群与群落PPT课件
①出生率 ②死亡率 ③迁入和迁出率 ❖ 种群次级参数:性比、年龄分布 、种群增长率、 分布型
6
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 律,涉及:
➢ 有多少(种群数量或密度)? ➢ 哪里多,哪里少(种群分布)? ➢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7
种群的分布格局
11
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
单 位 时 间
●
●
●
●●
捕
●
●
获 量 (只
● ● ●●
●●
/
●
周)
●
捕获累积数(只) 12
相对密度
➢ 相对密度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 捕获率、遇见率、粪堆数、鸣叫声、毛皮收购、
单位捕捞鱼量、动物痕迹(活动留下的土丘、洞 穴、巢、蛹等)
13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存活格局 种群变化率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存 活
Ⅱ型存活曲线: 各年 数
龄段的死亡率恒定, 的
曲线呈对角线型。
对
Ⅲ型存活曲线: 一段 数
极高的幼体死亡率时
期之后,存活率相对
高。
年龄
20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不规则波动
周期性波动
种群稳定/不稳定
季节波动
种群暴发
生态入侵
种群不稳定
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21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种群数量的波动
肯尼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年龄结构
18
性别结构
性比: 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即年龄锥体两 侧的数量比例。
➢ 第一性比: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 第二性比: 个体性成熟时的性比; ➢ 第三性比: 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
19
存活曲线
Ⅰ型存活曲线: 幼体
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
相对高,老年个体的 死亡率高。
16
年龄锥体的三种基本类型
A衰退型种群: 幼年
组个体数少,老年组个
体数多,种群的死亡率
大于出生率,种群种群
数量趋向减少。
b稳定型种群: 种群出
生率大约与死亡率相当,
种群稳。
长型种群: 幼年组
个体数多,老年组个体
数少,种群的死亡率小
于出生率,种群迅速增
a
b
长。
繁殖 后期
繁 殖 期 繁殖 前期
c
17
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增长数学模型;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population): 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为了 强调不同的面,有的生态学家还在种群定义中加进其他一些 内容,如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等 内容。 ➢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 统一体或系统。 ➢ 种群不仅是自然界物种存在、物种进化、物种关系的基本单 位,也是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份,同时,还是 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具体对象。 ➢ 一个物种,由于地理隔离,有时不只有一个种群。
10
绝对密度
➢ 绝对密度估计:总数量调查—计数某地段全部生活的个体 数量。
❖ 取样调查 :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 ▪ 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
广,来估计种群整体。 ▪ 标志重捕法 :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
然后放回,经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比 例,估计个体的总数。 ▪ 去除取样法 :以单位时间的捕获数(Y)对捕获累积数(X )作图,得到一条回归直线,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估计的 种群数量。
i j
9 10
8
A
B
C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聚集分布
9
种群多度的估计
物种多度与丰富度 ➢ 多度:一定范围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 ➢ 丰富度:一定范围内的物种多寡。 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 ➢ 绝对密度估计: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 ➢ 相对密度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23
种群增长数学模型
增长率不变的增长模型
➢ 在世代不重叠的种群,种群的增长可以用几何增长 的模型描述。 ❖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不变;无限环境;世代不 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年龄结构 ❖ 数学模型: Nt=N0λt (λ=Nt/Nt-1 →Nt =Nt-1λ) ❖ 行为:几何级数式增长或指数增长,种群的增长 曲线为“J”型,又称“J”型增长。
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 内部原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
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外部原因:食物、天敌、气候、传染病等
22
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
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 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的后果:排挤当地的物种,改变原有的生物地理 分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入侵种经常形成广泛的生物污染 ,危及土著群落的 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
个体可能呈随机、均匀和聚集 分布等格局分布。
❖ 均匀分布:种群内个体间的竞 争。
❖ 随机分布:资源分布均匀,种 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 斥。
❖ 聚集分布:资源分布不均匀; 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
标准样地示意图
样方号 1 2 3 4 5 6 7 8 a
b c d
e
f g h
24
种群几何增长模型
N1 = N0 λ1; N2= N0λ 2 N3 = N0 λ3
初始时的种 间隔或世 群个体数量 代的长度
Nt+1 = Ntλ
Nt = N0λt
时间t+1处的 时间t处的种群
种群个体数
14
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
种群结构
15
年龄结构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 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 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衰退、稳定和增长型 。
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 ,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 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3
种群特征
种群的主要特征 种群的群体特征 种群动态是种群研究的核心
4
种群主要特征
数量特征 ➢种群参数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
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 布局即为种群空间特征。
遗传特征 ➢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5
种群的群体特征
❖ 种群数量:种群密度 ❖ 种群初级参数: